金華土特產
金華古稱婺州,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具有1800多年的歷史和燦爛文化。是一座人文薈萃,教育鼎盛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山川秀麗,環境優雅的旅遊勝地;是一個生態環境良好,整潔亮綠,文明有序,居住舒適的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
目錄
地理位置
金華市位於浙江省中部,為省轄地級市,以境內金華山得名,現轄婺城區、蘭谿市、義烏市、東陽市、永康市、和金華縣、武義縣、浦江縣、磐安縣,總面積為10917平方公里,總人口為440多萬。界於北緯28°32′-29°41′,東經119°14′-120°47′之間,東鄰台州、南毗麗水,西連衢州,北接紹興、杭州。
季風氣候
金華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溫適中,熱量豐富,雨量較多,有明顯干、濕兩季。春早秋短,夏季長而炎熱,冬季光溫互補。盆地小氣候多樣,有一定垂直差異。災害性天氣頻繁。1999年,全年市區日照時數為1737.2小時,降水量為1546.2毫米,平均氣溫為17.9攝氏度。
歷史文化
金華富有悠久的歷史潮流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教育底蘊,又有地方個性,詩詞戲曲,輩出傑作;文章書畫,代有名家。金華戲曲源遠流長,有400多年歷史的婺劇是金華文化藝術中的奇葩,具有渾樸粗獷、唱腔獨特、鼓樂豐富、武功見長的藝術特色。1962年,浙江婺劇進京演出的《斷橋》,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天下第一橋」。
風景名勝
金華的山水和人文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國家級風景區,省級風景區及市縣級風景區多處,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金華」這一名字由來於城外南、北對峙的金華山,以北山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雙龍洞為主,包括冰壺洞、朝真洞等勝跡,道家稱它為「第三十六洞天」。國家級風景區雙龍洞,黃大仙祖宮亦坐落於此。省級風景區永康方岩、蘭溪六洞山地下長河、浦江仙華山、武義郭洞-龍潭、磐安花溪、百杖潭、雙峰漂流、大盤山國家自然保橫店影視城護區、諸葛八卦村、仙源湖旅遊度假區、東陽花都-屏岩、湯溪九峰山等,或為山奇,或為水秀,可謂各擅勝場。太平天國侍王府、宋代名剎天寧寺、八詠樓、五峰書院等勝跡及諸葛八卦村、俞源太極村等神秘村落以及東陽盧宅等令遊客流連忘返。傳統與現代交融、人稱東方好萊塢的橫店影視城也已成為廣大影視工作者和遊客心中的福地。
歷史文物
金華的文物古蹟與奇山秀水交相輝映,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0處,省級文保單位37處,縣(市)級文保單位300多處,館藏文物達3萬多件。各處古蹟遺址如顆顆明珠,點綴於八婺大地。[1]
金華火腿
產品特點
- 金華火腿色澤鮮艷,紅白分明,瘦肉香咸帶甜,肥肉香而不膩,美味可口;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製作經冬歷夏,經過發酵分解,營養成分更易被人體所吸收,具有養胃生津、益腎壯陽、固骨髓、健足力、愈創口等作用。其外形皮薄爪細,皮色黃亮、形似琵琶、肉色紅潤、香氣濃郁,以色、香、味、形「四絕」聞名於世。
- 金華火腿在長達數個月的發酵過程,在酸、鹼或酶的共同作用下,能分解出多達18種氨基酸,其中8種是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必備氨基酸。
- 由於所用原料和加工季節以及醃製方法的不同,金華火腿又有許多不同的品種。如金華火腿按醃製季節分,有重陽至立冬的「早冬腿」,有立冬或小雪至立春的「正冬腿」,有立春至春分的「早春腿」,有春分後醃製的「晚春腿」。按採用的原料分,有豬後腿加工的「火腿」,有豬前腿加工的「風腿」又稱「方腿」,有削去筋骨的前腿醃製的「月腿」又稱「雲蹄」或「蹄跑」,有狗後腿加工的「戌腿」,有野豬後腿加工的「深山腿」又名「小珍腿」,有豬尾巴加工的「小火腿」。按加工方法分,有加工工藝和方法獨特的「蔣腿」,有用竹葉熏制的「竹葉熏腿」,有先鹽後甜醬醃的「醬腿」,有先鹽後糖醃的「糖腿」,有出鹽水後風乾而成的「風凍腿」。
歷史淵源
說法一
金華火腿的來歷與宋代抗金名將宗澤有關,當時宗澤抗金戰勝而還,鄉親們爭送豬腿讓其帶回開封慰勞將士,因路途遙遠,鄉親們撒鹽醃製豬腿以便攜帶,醃製成的豬腿色紅似火,便被稱為火腿。後宗澤將「醃腿」獻給朝廷,康王趙構見其肉色鮮紅似火,讚不絕口,御名「火腿」,更為火腿錦上添花。又因南宋時期的東陽、義烏、蘭溪、浦江、永康、金華等地均屬金華府管轄,故這些地區生產的火腿統稱為金華火腿。
說法二
- 火腿起源於溫州地區,溫州經常鬧水災,又因為沿海,發大水的時候海水倒灌,等到發大水過後,農民又從避難的地方回來,有些被淹死的豬從泥沙里被挖出來,經過海水裡天然亞硝酸鹽和氯化鈉的處理,就成為了自然的鹹肉或者火腿。
- 據史料考證,金華火腿始於唐,唐代開元年間陳藏器編纂的《本草拾遺》中記載:「火腿,產金華者佳」;兩宋時期,金華火腿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成為金華的知名特產;元朝時期,意大利馬可波羅將火腿的製作方法傳至歐洲,成為歐洲火腿的起源;明朝時,金華火腿已成為金華乃至浙江著名的特產,並被列為貢品;清代時,金華火腿已外銷日本、東南亞和歐美各地。
主料
金華火腿600克
輔料
白蘿蔔300克、蒜苔20克。
調料
食鹽少許
金華火腿的做法
- 火腿用開水泡洗,開水冷了即換,反覆5次,然後上蒸籠蒸約2小時,取出,以布包好,用重物壓平後切成長方塊包起冷凍。
- 白蘿蔔去皮,切成長方摺頁片狀(即切片時,一刀切斷,一刀不斷),蒜苗切斜片,備用。
- 取出火腿,切成1厘米*3厘米長的片狀,將火腿片與蒜苗分置白蘿蔔摺頁中央即成。
飲食禁忌
白蘿蔔:白蘿蔔忌人參、西洋參同食。
菜品特色
健脾開胃食譜。[2]
義烏紅糖
義烏「紅糖之鄉」的名聲傳揚已久。紅糖又名義烏青,早在1929年的西湖博覽會上就被授予了特別獎。為義烏著名的大宗土產品。
產品產地
浙江義烏
產品特性
色澤嫩黃而略帶青色、質地鬆軟、散似細沙、純潔無渣、甘甜味鮮、清香可口。
產品組成
含鐵38.5毫克、人體需要的錳、鋅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較多。此外,還含有胡蘿蔔素、核黃素和煙酸等成分。
產品功能
舒筋活血、驅寒去濕、暖胃強身諸功效。產婦食之,能恢復元氣,豐富乳汁。患急性肝炎的病人,適當服食紅糖,能減少體內蛋白質消耗,使肝細胞得到再生。
地域範圍
義烏紅糖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包括義烏市義亭鎮、上溪鎮、佛堂鎮、赤岸鎮、城西街道、稠城街道、稠江街道、江東街道、後宅街道、大陳鎮、蘇溪鎮等12個鎮、街道,共218個行政村,東至稠城街里兆村,南至赤岸鎮尚陽村,西至上溪鎮派溪頭村,北至大陳鎮義北村,地理座標為東經119°53′14″~120°12′47″,北緯29°05′43″~29°31′10″。申請登記保護面積1000公頃,現有糖蔗種植面積566公頃,年產紅糖6350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外在感官特徵
義烏紅糖外形色澤嫩黃而略帶青色,質地鬆軟,散似細沙,純淨無渣,甘甜味鮮,清香可口。
感官色澤
淡黃、金黃,略帶青色;
形態
粉狀,略帶小團粒,鬆散乾燥; 口味:清甜而帶有香(鮮)味,無雜味。
獨特內含成分
義烏紅糖未經提煉,保留有豐富營養。據測定,每千克義烏紅糖含鈣575毫克、磷42.2毫克、鐵27.0毫克、鉀9790.0毫克。 產品質量安全要求參照義烏市地方農業標準規範《無公害食品---義烏紅糖》(DB330782/014.3-2003)。
包裝
義烏紅糖所用包裝材料為加食品塑料袋襯裡的編織袋包裝;瓦楞紙盒包裝須內加食品塑料袋。 食品塑料袋應符合《食品包裝用聚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GB9687的規定,紙箱、紙盒應符合《運輸包裝用單瓦楞紙箱和雙瓦楞紙箱》GB6543的規定。包裝應嚴密結實,防潮濕、防污染符合相關的衛生要求。
運輸
運輸紅糖的運載工具應整潔、衛生、乾燥。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和其它易污染物品混載。車輛運載途中,嚴防日曬、雨淋或落上塵土。不得在露天存放。
貯存
加工後產品貯存,倉庫應低溫乾燥,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0%以下,溫度不超過35℃。不得與有害有毒、有異味和其它易污染物品存放一起,產品保質期不少於10個月。[3]
義烏山花梨
義烏山花梨為浙江梨的優良地方品種,產於華溪、塘李等鄉。果實呈卵形,一般個重約200克以上。果皮細而薄,為黃褐色,果肉雪白嫩脆,汁多味鮮甜,有的微帶酸,果心小,石細胞較少,耐儲藏。與山東雪梨、天津鴨梨相比,風味別具一格,一向暢銷於杭州、嘉興、溫州、上海、江西、福建、廣東等地。
產品產地
浙江義烏
產品特性
薔薇科梨屬,又名早三花。浙江的著名梨種。落葉喬木。主產於義烏、浦江、東陽一帶。樹勢中等,萌芽力和成枝力較強,結果齡較早,着果率較高。果實近圓形或卵圓形,紅褐色,褐斑粗而密生。果心小,汁多,味甜。
產品功能
除供鮮食外,還可釀酒和加工罐頭食品。
產品季節
8月中旬成熟。[4]
品質特徵
山花梨果實呈卵形,一般個重約200克以上。果皮細而薄,為黃褐色,果肉雪白嫩脆,汁多味鮮甜,有的微帶酸,果心小,石細胞較少,耐儲藏。
食用禁忌
梨性偏寒助濕,多吃會傷脾胃,故脾胃虛寒、畏冷食者應少吃。梨含果酸多,不宜與鹼性藥同用,如氨茶鹼、小蘇打等。梨不應與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瀉。用以止咳化痰者,不宜選擇含糖量太高的甜梨。
選購技巧
看果皮
如果梨皮看起來特別厚,那麼就說明這種梨的水分不足,如果皮薄,沒有傷痕,也沒有蟲害就是會特別甜,果汁也很充足。
看果形
質量好的果形端正,果肉細嫩,而且口感脆,而那些果形不端正的雪梨,則會肉質粗糙,時汁量少,細胞大,口感不好會有澀味。
看果臍
果臍也是就梨一端向里凹陷的地方,如果果臍圓而深,那就說明梨的味道好,如果果臍不圓而且很淺,那麼這樣的梨味道就不太好,會帶有澀味和酸味。[5]
義烏南棗
義烏南棗是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的特產。義烏南棗,果肉肥厚,烏黑髮亮,花紋清晰細密,滋味甘美,營養豐富,含有糖、澱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單寧、硝酸鹽、酒石酸等多種成份。義烏南棗蜚聲全國,名揚海外,歷為義烏傳統的出口產品之一,遠銷港澳、東南亞和北美各地,深受國內外人們的歡迎。
歷史
義烏是我國南方的重點產棗區,相傳在1000多年以前就開始種棗。清嘉慶《義烏縣誌》卷十九載有「棗,邑所產,呼南棗,實大而核細。」下駱宅鄉杏園村《松林駱氏宗譜》記有「萬曆甲申年(1584),拔榮公祀產棗園地五分。」可見義烏400多年前的棗園經營就已初具規模。義烏南棗是歷史上的貢品,被人稱為「京果」。《中國名產》第一集載:「江南棗中珍品是義烏南棗。」南棗形大似小腰鼓,核細色紫,富有光澤,皮細味甜,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歷來是饋贈親友的上等珍品。
藥理功效
南棗還具有「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癖氣、滋補身子」等藥理功效。
品種
義烏栽培的青棗主要品種有大棗和馬棗,此外還有少量野生的大棗、團棗、鵝蛋棗、旗鼓棗、老鼠棗、秤錘棗等品種。品質以大棗為最佳,具有適應性強,樹勢直立,產量高,果形大且兩端平、肉厚、質松、汁少、味甜,最適宜加工南棗等優點。
加工方法
義烏加工南棗已有280多年的歷史,選料嚴格,製作精細,色香味俱佳,堪稱義烏一絕。
義烏南棗的製法
做紅法
以做紅法為主。做紅法又稱「燙紅法」,一般選用成熟透白、無殘損的鮮棗,傾入沸水中一燙即取出,置於籮筐內,蓋上麻袋,燜上兩小時後在陽光下曝曬,待皮色紫紅,手捏有皺褶時攤涼,放入鍋中煮熟,再攤入竹匾在陽光下曝曬,晚上上籠烘焙。如此晝曬夜焙,連續10餘日,直至抓一把在手搖棗時,能聽見裡面棗仁沙沙聲響。然後用冷水浸浴,輕輕搓洗南棗在烘曬過程中粘附的雜質,最後撈出曬乾,經過嚴格地篩選,按質分類即成南棗成品。
原紅法
原紅法製作除不需燙紅外,其它工序與「做紅法」相同。南棗製作精細,工序繁雜,耗時多,工作量大,傾注了棗農的一悉心血,俗云:「南棗一籃,手勢(工序)千道」,可見其製作的艱辛繁雜。[6]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