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金社鄉名源於境內金雞嶺、社崇河兩大自然景觀。位於樅陽縣中部,總面積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98公頃,轄12個行政村,總人口43000餘人。[1]

目錄

概況

樅陽縣轄鄉。位於縣境中部。面積6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460人(2010年六普)。轄12個行政村。S320公路過境。古蹟有劉大槐墓。

沿革

鄉名源於境內金雞嶺、社崇河兩大自然景觀。1956年設金社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金渡鄉併入。1996年,面積62.1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轄高嶺 、向榮、西山、桃山、和平、崇嶺、秀山、塘莊、樓山、長溪、楊市、金山、星河、楓沖、金渡、龍口、鰲山、姚塘18個行政村。

基本介紹

金社鄉,位於樅陽縣中部,東依橫埠,南瀕白盪湖,與藕山隔湖相望,西與項鋪接壤,北靠白梅、錢鋪。鄉名源於境內金雞嶺、社崇河兩大自然景觀。銅安公路穿境而過,距合銅黃高速10公里。

總面積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萬畝,有萬畝大圩豸嶺圩,山場面積1.7萬畝,有經濟林0.48萬畝。轄12個村民委員會,10368戶,43479人。地形為山、丘、崗、圩、湖兼備,西北部丘陵區。氣候溫和,年均溫度為16.5℃,正常年份降雨量為1200--1600毫米。全鄉主產水稻、小麥、油菜、棉花、茶葉。尤其是桃山、向榮等村1500畝茶葉,芽葉肥壯,經久耐泡,香高味醇,回味幽長。沿湖各村的水產品純天然放養,味道鮮美,大閘蟹、青蝦、楊市河麥魚以其獨特的品味和質地而名揚縣內外。銅礦、鐵礦和玄武岩等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鄉鎮優勢

境內有三大優勢:其一,得天獨厚的資源,主要品種有玄武岩、銅、鐵等;水資源和林資源也很豐富。其二,區位便利的交通優勢。地處縣域腹部,"三縱兩橫"公路網穿境

而過,公路里程達80公里。其三,較為堅實的發展優勢。鄉黨委政府從率先崛起的高度慎重提出了:"圍繞一個中心,緊抓一個工程,構建一個龍頭,培育三個支柱,主攻四大產業的發展思路。即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中心,緊抓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加強楊市中心集鎮建設,使之成為帶動全鄉經濟騰飛的龍頭,重點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建築建材、生產加工和資源開採等三大支柱行業,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經結構調整為契機,主攻林果、蔬菜、水稻、水產等四大產業。

農業發展

金社鄉是樅陽縣主要產糧區之一,也是該縣機收機插示範點。今夏以來持續高溫,為搶抓農時,減輕農民負擔和勞動強度,縣農機局從6月下旬開始,到該鄉宣傳農機購置補貼優惠政策,鼓勵有經濟實力、有技術保障的農機手購買聯合收割機。同時,在燃油方面實施定機定額發放供油證(每台收割機2000公升),優先供應,並開通了農機維修服務熱線,從而使該鄉有八成早稻實現

了機械化收割。在樅陽縣金社鄉雲嶺村的田野里,一台台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只見一排排稻子緩緩倒下,隨着傳送運輸帶被送進脫粒倉,經過兩次脫粒兩次清選,穀草分離,稻穀被裝進了紡織袋,而切碎的稻草則均勻地拋灑在田裡,真正做到了秸稈還田。當地農民說,機收一畝田只需65元,而人工收割則要120元,況且目前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人工勞作耗時耗力,收割機的優勢顯而易見。[2]

經濟發展

金社鄉作為全縣七個村財鄉管村用試點鄉鎮之一,該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一是成立組織,落實方案,明確責任,建立健全具體工作運行機制,全面落實村財鄉

管村用。早在5月底6月初,該鄉就着手察看、核實各村帳務,設立了鄉村集體財務服務中心帳戶,實行統一帳戶,分村管理、分類登記的村帳管理。鄉村財鄉管村用領導小組成員不顧天氣炎熱,不分雙休日,先後深入到12個行政村,清理村級財務"漏洞",核實收支票據,幫助各村做明細帳。與此同時,還將各村核實的帳目全部在鄉村集體財務服務中心備案,並要求在村務公開檔上張貼公示,接受村民監督;各村除留5000元備用金外,剩下的收入全部存入中心帳戶。二是加大管理,定人報帳,嚴格核定,切實做好村財鄉管村用具體業務工作。該鄉近日對12名村級財務報帳員進行了為期一天的業務培訓,明確了村級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實施細則,在收入管理方面,尤其是1000元以上(含1000元)各村的收入,本月收到,必須在下月的10日前上報到鄉服務中心,並填寫收入繳款結算單;在支出管理方面,各村報銷款單據上,必須要有支出封面,並填好相關信息,如有附件,註明附件張數及附件編碼,各村大額(5000元以上)支出,原則上要提前5個工作日向鄉服務中心申請,由服務中心組長核實並辦理相關手續。此外,各村當月無論有無收支情況,村財務報帳員均須在下月初到鄉服務中心辦理一次結算。三是實行日記帳制度,規範村級財務檔案,真正管好村級財務,用好村級資金,建立起村民們明白、放心的財務公開牆。[3]

特色產業

在金社鄉雲嶺村農技服務部,有不少前來諮詢和購買農藥的農民。農民技術員吳禮執正在為他們提供技術諮詢。通過有效的服務不僅密切了農技人員與農民之間的感情,提高了植保技術到位率,同時也解決了農戶防治不適時、亂用藥、濫用藥的現象發生,減少了環境污染。為了有效解決農技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今年,金社鄉農技站作了有益嘗試。站長吳彭齡告訴我們,農業科技人員不再承包田塊,而是換了一種服務方式,由原來與農戶直接承包服務,改為現在的植保社會化服務。以致富帶頭人、種田大戶等為依託,與他們簽訂植保社會化服務承包合同,鄉農技站負責病蟲調查、防治技術和相關健身栽培技術的指導,負責田間統一防治。種田大戶章天武說:"鄉農技站開展植保社會化,我們省事多哪!我們就需要這種服務。"吳彭齡指出,植保社會化服務在金社鄉還處於探索與起步階段,要形成輻射效應,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走進該鄉楓沖村孫志平家,穿過後院,步行一華里,放眼望去,他家的黃鱔養殖池就展現在你的眼前。據孫志平介紹,這50餘畝的養殖池每年給家庭創收近10萬元。金社鄉發揮境內水網密集的優勢,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農業,不少過去從事非法煙花爆竹的村民,開始從事特色養殖,而且人數越來越多。全鄉養龍蝦、養蟹等規模養殖大戶達到62戶,家庭養殖戶更多,帶動7000多農民致富。

區位特色

幾年前的鰲山圩,大面積撂荒,雜草叢生;而如今,田成塊,林成網,樹成行,現代生態農業區域正在形成。正是春耕時節,在田間,一台台"鐵牛"在田間歡快地馳騁。"我們這裡全部都用機械耕作,與人工勞動相比,生產效率更高了,投入資金減少了。"談起農機化耕作,鰲山村種糧大戶張勳金滿臉的興奮。全國種糧大戶張廣斌介紹說,通過土地流轉,金社鄉對3200畝鰲山圩實施了綜合開發,現在農戶已普遍採用農機耕作,走上了規模化、節約化、產業化的農業生產發展道路。機械化耕作極大地節省了農業生產成本。張勳金以機收為例算了一筆賬:雇用人工先收割再脫粒,一畝要花費100元左右,而租用收割機作業,收割與脫粒兩道工序一次完成,一畝花費只有50元左右。農機的推廣與普及促進了種田的規模化與集約化。該鄉9個大小圩田都得到了合理流轉,由種田大戶耕種,這些大戶耕地、收割等都使用機械作業,輕輕鬆鬆地就把幾十畝、幾百畝的田地種了。[4]

基礎設施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村人才服務站)。其主要職責是:負責推廣種植業技術和種植業技術示範;負責畜禽水產優良品種繁育、推廣,畜禽病防治、防疫;養殖新技術的引進與試驗示範;開展飼料資源開發和利用;負責造林、護林、綠化、經濟林開發及林業技術推廣;負責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規劃、勘測、設計、管理工作;負責水利新技術示範推廣和水土保持工作;負責推廣先進農機技術及新農機具試驗示範;提供農業、農機,畜牧水產、水利、林業技術培訓與服務;負責農村人才開發、組織、服務及其他有關工作。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

農村財政結算中心。其主要職責是:負責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零戶統管,審核辦理核算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收支業務;對鄉總預算資金、預算外資金的收支活動進行核算;對管好用好村級集體資金進行業務指導,健全財務制度,負責集體經濟的審計。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

文化廣播電視站。其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繁榮群眾文化事業,搞好文化交流和作品選送及民間文化遺產收集整理與保護;負責廣播電視新聞和其他信息傳播,促進經濟文化發展。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

村鎮建設土地所。其主要職能是:負責組織編制村鎮建設規劃,指導村鎮搞好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村鎮建設用地的事務管理;負責為保護和利用土地提供整理技術服務,為地產交易提供諮詢評估服務。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

計劃生育服務所。其主要職責是:負責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基礎知識教育,宣傳計劃生育政策、法規和避孕、節育、優生優育等科學知識,開展環情、孕情監測和節育技術服務;避孕藥具的管理和發放;對村、組計劃生育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開展生殖健康優生優育等諮詢服務;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考核指標及技術服務制度台帳,確保各項計生服務工作的完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