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金秋访老君(李志国)

金秋访老君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金秋访老君》中国当代作家李志国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金秋访老君

十月秋高,天清气爽,几位朋友相约游览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城东南约三公里处的老君山。

跟着旅游团很省心,自己不必操心买门票订食宿等杂事,只用带些必需物品。导游特别提醒,山顶气温比山下低7-8°C,需要预备厚衣服。

中午来到景区检票口,导游下车办理查验手续。从车窗抬眼望去,只见一座仿古城门横跨道路,中间门洞上有“老君山”三个金黄大字,上层门楼挂“老君归隐地”黑底金字牌匾。本以为马上就可以登山了,谁知导游办完手续上车说,这里距离我们预定的中灵索道下站还有8公里,中间在老子文化苑稍事停留。

老子文化苑游客不多。该苑依山就势修建,入口是题有“一天”的仿古阙门,中有始建于唐朝的崇玄馆等建筑,黄色老子塑像矗立在最上端巨大的太极广场之上,该像重达260吨,通高59米,像身38米,是全世界最高的老子铜像。只见他右手握经卷,左手食指天,好似在讲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玄妙大道。

到了索道站,游人不是一般的多,人挤人,人挨人,真可谓:比肩继踵,连衽成帷。随着人流在八卦阵一样曲折回环的狭窄通道里缓缓挪动,大约排了五十分钟左右的队,看够了人头攒动的景致,下午2点终于坐上了索道缆车。

缆车很平稳,我们都好似腾云驾雾御风而行的神仙,大家开心地说笑着向终点站飞翔。脚下山峦起伏,满谷苍翠中夹杂一抹浅黄,或许是因为季节还没有到霜降吧,偶尔才能看到几株红叶,这才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下了索道前行不远就看见了中天门牌楼,进入中天门之前还有一道小门,门洞上书“景室”二字,两旁有副对联:“背倚伏牛三千丈,经传道德五千言。”景室门里边也有一联:“中界贯乾坤道冲宝地,天墀沾雨露德泽仙山。”横批:“天下名山”这“天下名山”四字,并非老君山自夸之词,乃是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金口所封。此山是老子归隐修炼之地,原名景室山,是秦岭余脉伏牛山主峰之一;此山最高峰马鬃岭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海拔2217米。老子是道教鼻祖,早在北魏时期,景室山上就建有老君庙。唐高祖李渊自称是老子后裔,尊老子为“圣祖”,把道教定为国教,儒教第二,佛教第三。后来历代唐朝皇帝都对老子礼遇有加,太宗李世民钦封景室山为“老君山”,并委派大将军尉迟敬德重修铁椽铁瓦老君庙,金顶老君庙前悬挂着“敕修老君庙”匾额,从此香火炽盛;高宗李治亲自到老子故里朝拜,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李隆基加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亲注《道德经》并颁布天下。这或许就是“老子天下第一”的历史渊源。

《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他离开衰微的周朝西出函谷关时,“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他老人家生前不过是周朝皇家图书馆的负责人,做官时并没有建立不朽功勋,倒是函谷关守吏尹喜强留老子写下的《道德经》让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放异彩。我想崇尚“无为”“不争”的老子,著述《道德经》的初衷肯定不是为了“赢得生前身后名”。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真实存在的人物,但老子故里到底在哪儿,并无定论。唐朝人论证,老子故里在陈国苦县,就是现今的鹿邑县。现代人考古研究,较为一致的意见是:苦县的位置,在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一带。关于老子的传说很多,老子的遗迹遍布全国,除了河南栾川之外,云南丽江、四川屏山、湖北宜昌以及河北怀来等多地都有老君山。中国各地之间喜欢争抢名人,为此费了有不少笔墨,打了很多口水仗。个人愚见:老子不仅仅是哪一个省市县乡的老子,他是中华民族的老子,是全世界的老子。无论哪里的老子遗迹,无论哪里的老君山,都是对老子的纪念和敬仰,都是对道教的尊崇和宣扬,都足以证明老子的思想深入人心,道教文化影响久远。

中天门在老君山的半山腰,相传老子当初就隐居在中天门,修成正果后,位列仙班,成了玉帝驾前的太上老君。中天门牌楼是一座四柱三门的仿古建筑,中间门洞上方有“中天门”匾额,两侧有一副奇联:“老君山山君老山老君不老;玄门道道门玄道玄门亦玄。”上联是屈原后裔辞赋家屈金星陪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等人游老君山时即兴吟咏,诗人汪国真亲笔草书;下联由老君山景区面向全国征集评选而得,陕西省楹联家王逸飞续对,北京书法家柳国庆魏碑书写。这副楹联是老君山景区文旅宣传的神来之笔,也是当代一桩文坛雅事。

中天门牌楼前方有一座广场,老君山“一元午餐”就在这个广场设置,许多游客不辞鞍马劳顿前来“远赴人间惊鸿宴”,到此品尝一碗饱含老君山深情的热粥。就在牌楼正前面立有老子骑牛塑像,仙风道骨的老君身披黄色道袍,手捧宝葫芦端坐在青牛背上。这牛形态逼真,两只角向后弯曲,很像一头温顺的水牛。当地人说:“摸摸青牛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青牛颈,一辈子不生病,从头摸到尾一辈子无后悔。”很多游客在此盘桓,拍照留念。关于青牛有这样一个传说:老子八九岁时,他家附近的大山上突然出现一群毛色奇特的神牛,皮毛绿中带蓝、蓝里有黑,蹄大力猛,脾气暴躁,大嘴咬人,尖角毁物。人们非常惧怕,老子和它们斗智斗勇,最终用金刚镯降服神牛,只许它们吃青草,不准其祸害乡里。并给为首的神牛串上鼻圈儿,系上缰绳,骑着它玩耍,后来人称之为青牛。《西游记》中老君的坐骑下届为妖,成了住金皘山金皘洞的兕大王,它“独角参差、双眸幌亮”,在《封神演义》里老子骑的是“板角青牛(额心长有一根独角)”。溯其源头,青牛倒是和上古神兽兕非常相近。《山海经》中记载:“兕,状如牛,苍黑,板角。”由此可见老子的坐骑也是在民间传说中不断演化的,最终把青牛定型为一头健硕温顺能拉车耕地的双角大牛,应该是劳动人民最喜爱的形象吧。

从中天门再向上是供奉太乙尊者的救苦殿,这一段石阶较陡,需要抓着两边的铁链向上爬。石阶两边长满了山茱萸,一簇簇金黄色的果子好似晶莹透亮的玛瑙,爬爬停停顺便看看满树茱萸,休息观景两不误,微风吹过,树叶窸窣有声,想起古人“风过茱萸香满衣,秋来丹实艳阳西”的诗句。有人统计,中天门牌楼到救苦殿共有518级台阶,爬完这一段台阶就由凡间进入了天宫,所以被称为“天梯”。站在救苦殿观景平台,俯瞰群山,但见:千谷幽深,万峰竞秀,绿涛如海,气象万千,美不胜收,恍如仙境。

我们在救苦殿附近吃点喝点自带食品饮料,补充能量,沿云景天路向十里画屏进发。所谓天路,就是绕着陡峭山体水平悬空修建的防滑水泥栈道,外沿有藤条状水泥护栏。这一段路大约有10里,头顶是寥廓苍穹,脚下是幽深峡谷,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峰峦如聚。放眼望去,层峦叠嶂,景色秀美,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那些奇峰怪石有的似鱼头,有的似刀枪,有的像鸟兽......形态各异,不一而足,至于到底像什么,全凭自己大脑发挥了。一棵树也许经历千年风雨,一道崖可能孕育美丽传说,一座峰亦或流传感人故事。这一段路集奇峰、怪石、云海、峡谷为一体,特别是如林的滑脱山峰,刀劈斧削,犬牙交错,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老君山的石林是大自然的妙手丹青,一步一景,步移景换,人在栈道走,如在画中游。有点遗憾的是:我们去时天气干燥,久未落雨,山谷中没见流泉飞瀑,也没有看到水雾迷蒙飞云缥缈的云海妙境。缺憾也是一种美。或许,这正如人生,谁的人生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呢?

我曾经参观过云南石林,那里的卡斯特地貌山峰如锥似柱,岩石表面光滑裸露,基本上没有植被;老君山的石林千姿百态,山峰壁立千仞,峰头绿树装点。这种雄伟壮观的地貌景观,被命名为“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花岗岩峰林奇观”。

我们陶醉在十里画屏的美景中,不知不觉徜徉了约2小时。到达将军峰服务区前,同伴们突然看着前方发出惊呼,原来陡峭的山崖边,一队勇士正在悬空攀岩。大家凝神静气,看他们攀崖度壑,真担心他们一不小心摔下万丈深渊。走近仔细看,此处是攀岩项目的起始点,有飞拉达攀岩项目的标识牌。攀岩项目规划有特定路线,有钢扶手、脚踏、生命钢缆等安全防护措施。这种运动项目惊险刺激,玩的就是心跳,需要体力、毅力和胆气,有人称之为绝壁上的舞蹈,这种舞蹈不是谁都可以跳的。

我们在将军峰服务区再次休息补充能量,研究游览路线。从将军峰服务区到金顶道观群,步行经伏牛极顶马鬃岭大约需要一小时,乘直达电梯约十分钟。有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老君山不去金顶等于没来看。瞅瞅手机,已经下午5点,为节约时间,我们决定乘电梯去金顶。

南天门朝南,建在天然形成的两座山峰之间,是走上金顶的大门,门柱两侧有联:“南眺三千丈空谷瑞气,天门十二时云间春风。”神话传说中,南天门是玉皇大帝率文武仙班居住在九霄云外的天庭门户,这里四季奇花瑶草,处处瑞气环绕,时时温暖如春。

自南天门向北依次建造供奉老子的老君庙,供奉鸿钧老祖、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的道德府,供奉人母女娲、天母、地母、无极母、西王母的金殿;南天门东边的山峰建有太上老君展示宝贝的亮宝台,西边山峰建有供奉玉皇大帝的玉皇殿。现在,亮宝台、玉皇殿、金殿三座建筑全部真金覆顶,楼阁峥嵘,蔚为壮观,是真正的金顶。

金顶人流如织,空气中氤氲着善男信女们点燃的香烟,到处悬挂着写满心愿的红色祈福牌。我们在人海中慢慢游走,在古朴典雅精美绝伦的建筑中流连。瞻仰各路神仙的庄严宝相,品读历史久远的碑刻匾牌,抚摸富含深意的吉祥器物。吹拂着清凉的山风,远眺着钟灵毓秀的山峦,感觉已经到了天外仙境,仿佛都成了得道高人,扬手可摘日月星辰,俯身可览九州八荒,凌空遐思,宠辱皆忘。

“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时近黄昏,恋恋不舍中离开金顶,踏上返程。夜幕降临时,栈道的指示灯带亮了,金顶的光亮工程也已打开。回望山顶,静谧夜色中,道观群金光四射,一座座古老的建筑好似一颗颗璀璨的宝珠,宛若一幢天上宫阙,美轮美奂,瑰丽辉煌。

老君山名不虚传,堪称“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1]

作者简介

李志国,河南省社旗县饶良镇人,喜爱读书散步,现在社旗商务部门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