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簪
金簪 |
金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在中国神话故事中,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
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金簪有纯金和镏金之分。也比喻高贵的妇女。但古代男子也常用此把头发高高盘起。
比喻 高贵的妇女
定位 发饰[1]
类型 纯金、镏金
中文名称 金簪
目录
目录
1浙江金簪浙江省衢州市郊瓜园村史绳祖墓
2龙形和松竹梅金簪
3辽代金簪
4宋代耳挖簪
浙江金簪浙江省衢州市郊瓜园村史绳祖墓
出土。簪体饰有卷云纹和缠枝花纹。[1]
龙形和松竹梅金簪
制造年代:清材料: 黄金 规格: 中间长14.8厘米,共重42.7克;左右长12.5厘米,共重17.9克 收藏地:吉林省博物馆介绍 1982年吉林省通榆县兴隆山乡公主墓出
土。从这些造型各异的簪钗中我们能够看到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与人们对妇女的审美理想标准以及当时的工艺发展水平。龙是中国人的象征,是中国传说中特有的一种
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最为崇拜的神灵之一,祥瑞之物。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中国文人常用它们来比喻品质的高洁、坚
强,均为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即所谓的“岁寒三友”但皇帝用此作装饰,则别有寓意。 龙形金簪共是一对,每条龙底下均有一团祥云与金簪相连,一龙张眉
怒目,凶猛无比;一龙神态平和,风度翩翩;二龙躯、尾、须均屈曲盘绕,造型别致。松竹梅金簪也是一对,造型也大致相同,簪杆采用累丝法制成,如竹般中空。簪
头系松枝造型,上挂几片松叶,另有几瓣梅花从松枝上悬垂而下。这几只金簪均采用黄金制成,造型优美,色泽纯正,制作精良,整体风格高雅、别致,富有生趣,同
时又寄寓了中国人民对高洁品性的赞美与伟大祖先的崇拜之情。龙形金簪除了神态各异,最明显的区别还在于:一龙前爪抓一珍珠突出在外;一龙后爪托一珍珠藏于躯
干与龙尾之间。松竹梅金簪之枝、叶、花形也稍有不同。这几只金簪造型更加模仿自然,反对规范、严整,可以说是中国美学发展到明清时代的典范,突出地体现了清
代美学思想的精髓,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簪的收藏不是收藏界主流,它要求细腻、规范,但升值潜力不可谓不大。因为簪钗易损坏,时代湮远、完好无损者为贵。应
尽量封闭性地保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市场估价:龙形簪每支30~40万元人民币;松竹梅金簪100万元左右。
辽代金簪
辽簪
这对金簪各长约16厘米,各重约100克,葫芦形寓意“福禄”,分别镶嵌有二颗红宝石,上有如意云纹,其龙凤形制意味着皇室专用,按照当时礼仪,这种大金簪为契
丹族皇室成员,如皇后、妃子、公主等才能佩戴。 这种金簪含金量八成,原料金价就在2万多元,其文物价值远高于其本身金价。辽代的历史从公元907年到1125年,
该金器距今已经有千年左右的历史,如此精美,又如此完好,实属罕见,物以稀为贵,最高估价可达100万元。
宋代耳挖簪
耳挖簪一端是圆的,类似于现今的耳挖子,用于掏耳朵;另一端是尖的,主要用于绾发髻,又具有装饰功能。耳挖簪的材质一般是银或铜,但这个“宝贝”是从井下淤
泥中出土,表面的鎏金还保存得很完好,如果是银制,表面的鎏金会氧化、脱
落,因此基本可判断是铜制,且表层的鎏金成分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