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冒險
《金融的冒險》,副標題:危機背後的心理陷阱與行為管控,赫什?,舍夫林 著,張田 劉社芳 廖海勇 等 譯,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成立於1988年,隸屬於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成立的第一家由中央企業主管、主辦的圖書出版機構,擁有圖書[1]、報刊、電子、音像和網絡出版及批發零售全牌照。2008年,中信出版社改制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發展為中信出版集團[2]。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將心理學、實驗經濟學以及商業管理進行結合,通過梳理近期典型的金融風險、商業風險管理失敗的案例,分析其失敗根源,探究人類的基本心理因素、心理障礙、心理陷阱對個人及組織決策、投資收益、公司業績和社會財富創造的深層次影響。並認為要建立有效的風險防控和管理機制,不僅需要科學的分析框架、合理的計量模型、靈活的風險預警和處置方法,更需要洞悉人的心理,防止心理陷阱。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章引言/001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003
伯根布魯斯威格公司對PharMerica的併購/006
Libor與外幣操縱醜聞/008
全球變暖/010
結語/012
第一部分
第二章SP/A理論:關注三種重要情緒/017
風險管理的一則小故事/018
風險心理學/021
三大重要情緒/022
高風險方案與低風險方案/025
評估SP/A的相關情緒:風險管理者有不同嗎?/026
估值心理/027
結語/031
第三章前景理論:收益、損失與框架效應/032
風險厭惡/033
基於環境的不同風險態度/035
框架效應與並發決策/037
准享樂編輯理論:對前期收益和損失的框架效應/038
概率大小/040
構成前景理論基礎的心理學原則/042
下注金額與個體差異/044
討厭失敗:對確定損失的厭惡/045
結語/047
第四章偏差與風險/048
可得性偏差/049
感知風險/051
典型性/054
樂觀主義/056
過度自信/057
確認偏誤/058
群體思維/059
控制錯覺/061
貝葉斯法則缺失/062
結語/063
第五章個性與風險/064
風險管理類型/065
傑夫·貝佐斯:企業家/066
樂觀主義與企業風險承擔/067
個性維度/068
個性與SP/A理論的三種重要情緒/070
損失厭惡、SP/A與風險承擔/071
用於探求類型的調查問題/072
結語/074
第二部分
第六章流程、陷阱與文化/076
流程與文化/077
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079
在陷阱與流程方面的關鍵性問題/082
風險管理結構與文化/083
卡普蘭-麥克斯風險類型框架/085
激勵措施與風險承擔/088
結語/091
第七章明斯基、金融不穩定假說與風險管理/095
狂熱和荷爾蒙/096
槓桿/097
邊緣金融/098
龐氏融資/099
金融創新和資產價值/102
新時代的思維方式/104
監管失敗/105
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擠兌/107
大而不能倒/108
明斯基的政策建議/109
結語/112
第八章瑞銀集團與美林證券的期望陷阱/114
瑞銀集團/115
美林證券/121
結語/127
第九章標準普爾與穆迪的欺詐問題/128
評級公司:歷史與現在/129
標準普爾的操作框架/131
競次現象出現/132
標準普爾結構性金融部門的決策流程/133
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債務抵押債券評級中的調整、限制和延遲/134
穆迪出現了類似情形/137
心理和競爭競價/139
心理與欺詐/140
結語/141
第十章房利美、房地美和美國國際集團陷入群體思維/143
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基本情況/143
決策與結果:住房泡沫期的政府資助企業/145
美國國際集團的基本情況/151
決策與後果:房地產泡沫期的美國國際集團/152
結語/156
第十一章蘇格蘭皇家銀行、富通銀行與荷蘭銀行遭遇贏者詛咒/157
荷蘭銀行的基本情況及其對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吸引力/158
追逐的快感/159
收購過後的蘇格蘭皇家銀行/161
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對蘇格蘭皇家銀行的風險管理/162
激素與男性競爭/169
收購與男性競爭/169
結語/173
第十二章系統性風險的行為因素/174
測量金融機構的系統性風險/175
對情緒的測量/177
其他情緒指標/179
隨着興奮變化的情緒和系統性風險軌跡/183
2008年、2009年的情緒與系統性風險/186
結語/190
第十三章金融監管與心理學/192
監管思路的轉變/193
資產、負債和理論中的風險價值/194
資產、負債與風險價值實踐/196
《巴塞爾協議》的啟示/199
複雜性與既得利益/201
快速節儉啟發式/202
監管金融機構的快速節儉啟發式/204
結語/207
第十四章欺詐風險、麥道夫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208
《巴倫周刊》刊登麥道夫的故事/209
可轉換價差套利策略/210
費菲德哨兵基金/211
麥道夫如何回應這些問題?/215
麥道夫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217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化問題/222
結語/224
第十五章風險、收益和個股/225
規範金融/226
對沖基金研討會上的分歧/227
從15年實驗數據得出的總體結論/230
對預期收益和感知風險的判斷:典型性和情緒反應/233
貝克·伍格勒情緒/235
對綜合方法的思考/239
結語/240
第十六章心理學如何擊垮全球曼氏金融公司/241
全球曼氏金融:風險管理失敗的一個案例/242
令人震驚的斯坦利·米爾格蘭姆實驗/247
全球曼氏金融的群體思維/249
激素和自我控制/249
風險選擇、個體差異、結構和文化/251
結語/251
第十七章摩根大通「倫敦鯨」事件:風險管理潰敗/252
首席投資辦公室的交易/253
複雜目標出台/256
瘋狂的艾娜/259
突破限額/261
歪曲統計隱藏損失/264
美國貨幣監理署/265
結語/266
第十八章風險管理概況:愛迪生聯合電氣公司、英國石油公司和礦產資源管理服務局/268
愛迪生聯合電氣公司的風險管理/269
愛迪生聯合電氣公司對颶風桑迪的響應/270
英國石油公司及其文化/273
阿拉斯加漏油事件/274
得克薩斯城的爆炸/275
馬科多油井/277
爆炸事故和華盛頓的反應/278
細節決定成敗:測試/279
美國海洋能源管理、監督和執行局/282
結語/284
第十九章西南航空公司、通用汽車和監管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問題/285
西南航空公司做得很好/286
航空公司的大錯誤/288
通用汽車關於點火開關的錯誤選擇/292
通用汽車對點火開關缺陷的內部應對舉措/294
通用汽車的公司文化和巴拉的證詞/296
與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的相互影響/297
結語/299
第二十章結論/300
埃博拉疫情和世界衛生組織:該做的與不該做的/301
瑞銀集團、《巴塞爾協議》和全球金融危機:該做的與不該做的/302
金融部門的群體思維:該做的與不該做的/303
房利美和摩根大通:該做的與不該做的/305
東京電力公司、英國石油公司和蘇格蘭皇家銀行:該做的與不該做的/306
金融不穩定假說:該做的與不該做的/308
結語/308
附錄A對SP/A理論的深入剖析/310
附錄B對前景理論的深入剖析/330
附錄C對SP/A理論和前景理論的整合/346
附錄D對啟發式方法與偏見的深入剖析/368
附錄E組織風險的規範模型/391
附錄F對金融不穩定假說建模/400
附錄G對情緒的實證測算/406
附錄H發現倒閉銀行的規範模型/411
附錄I金融不穩定假說:中國和歐洲的事例/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