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器
金銀器在歷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金銀是貴重金屬,硬度適中,具有延展性,易錘打成形,又有亮麗的天然色澤,且不易氧化變色,是製作工藝品的良好材料。自從人類發現、認識了金銀之後,就將其加工成為各種金銀製品。金銀製品在商代即已出現,春秋戰國時代已有金銀鑲嵌工藝。金銀器皿出現較晚,漢以前少見,至唐代才開始有較多發現。
目錄
簡介
金銀製品在商代即已出現,春秋戰國時代已有金銀鑲嵌工藝。金銀器皿出現較晚,漢以前少見,至唐代才開始有較多發現。目前所出北朝及唐代前期的部分金銀器皿的造型、紋飾都帶薩珊朝金銀器的風格,說明曾受到[[]]波斯金銀器的影響。紋飾以花鳥為多。工藝精湛,唐代已普遍使用了板金、澆鑄、焊接、切削、拋光、鉚錘打、刻鑿、鑲嵌等技術。宋以後,各項工藝更加複雜精細,並出現了金銀與漆、木器合壁的產品。定陵所出編金絲嵌珠寶龍、鳳冠,更屬稀世之珍。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量金銀器中,以清代皇帝和后妃御用的金銀器最為豐富,其中有禮樂器、生活用具和各種陳設器,也有宗教文物中的佛像、龕塔、供器、法器等(宗教文物中的金銀器另有介紹)。這些器物的工藝製作採用了鑄造、錘鍱、鏨刻、累絲等多種技術,還有許多金銀器鑲嵌着珍貴的寶石、美玉、翡翠、碧璽等。這些金銀器大多造型別致,紋飾精美,極富宮廷特色,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發展歷史
世界上最早的黃金製品出現於公元前五千年的古埃及,最早的銀器則出現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的美索不達米亞。隨後,希臘、羅馬、波斯、薩珊朝等都開始了對金銀器的廣泛使用。金銀文化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也足可謂之綿久而輝煌。早在距今約三千餘年前的商周時期,已經開始出現了金製品。略遲後的春秋戰國時期,則開始了對銀製品的使用。早期金銀器均為小型裝飾製品,小巧簡約、清新活潑便成為了對此時金銀器特徵最為恰當的概說。隨後,金銀器在經歷了秦漢時期的繁榮發展後,又融入了魏晉南北朝時文化交流所帶來的異域風情,最終形成了唐代絢麗多姿、成熟健康、優雅活潑的獨立風格,並成為一代盛世的標誌。宋元時期的金銀器,在裝飾上引入了繪畫藝術,因而較之前代器物更多地充滿了詩情畫意,愈發清秀典雅。而華麗濃艷則是明清時期金銀器的顯著特徵。該時期內,金銀器造型與製作均講究美觀與精細,以至流之於繁瑣,褪盡了唐宋時期的勃勃生機。在金銀器上鑲嵌珍珠、寶石,金銀工藝也開始與漆藝、木藝、玉器工藝等進行了結合。在精雕細琢的高超工藝與富麗堂皇的整體效果掩映下,一系列頗具奇勝之姿的合璧產品,為金銀器的發展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中國古代金銀器不僅類型多樣,範圍廣泛,而且工藝複雜精細,科技價值含量很高。從其用途劃分,不但包括了生活器皿、服飾、宗教用具、殯葬用具、醫藥保健用具、錢幣、工具等大類,另外還有少量祭祀、兵器、模型等類,幾乎遍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金銀製品一開始就以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品形式出現,而不像銅器和玉石等製品,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後,才逐漸從具有功利目的性的生產工具中脫離出來,進入審美對象的範疇。更為有趣的是,具有使用價值的金銀器皿直至唐以後才大量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特性,使得人們賦予了金銀器以更多遠超於實用物品本身的意義,着意於「金銀」,而失意於「器」。同時,一件精美絕倫的金銀器,從肇始至完工,又往往需要使用多種工藝,將大自然的創造與人類的智慧完美結合,從而成就其集千恩萬寵於一身的連城之價與奪目之光。
鑑別
金銀器的真偽鑑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其材料質地的鑑別,二是對其製造年代的鑑別。根據現在的科學技術手段,對金銀器質地的鑑別已能做出比較精確的制定。對金銀器材料質地的鑑別,從經驗上亦積累了一些簡便易行的方法。
首先,金的密度大,一般來說對於相同體積的金屬物,金製品要重得多,太輕的製品必是偽品;其次,金銀的硬度小、質地軟、延展性強,若用金屬物在金銀製品上輕輕劃試,一般留下凹痕的為真品,留下劃痕的是偽品;再次,金銀的化學性質較穩定,特別是金,在空氣中不易氧化,而銅鐵製品均易氧化生鏽。金在酸性溶液中其顏色不變,而銅製品觸到硝酸便會失去光澤。如是鍍金,表層鍍金容易脫落,不僅脫落部分易生鏽,即使鍍金表面也易被銅覆蓋。
當然,古代的金銀器出土時,有些表層帶有銅銹,特別是銀製品。這種情況是由於金銀器在出土前接觸過其他腐蝕的銅,如與銅器一起隨葬,而沾染了銅銹。另一個原因,則是古代大多數銀器的質地是含有一定成分的銅合金,當銅氧化腐蝕後,便在銀器上形成了銅銹覆蓋層。不過這種情況大多可以經過除銹垢處理,以復原器物的本來面目。此外,富有經驗的人還可以通過器物的聲音、味道以及顏色、手感等,來辨別金銀器的真偽。不過,這需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積累。
此外,與偽造古代的銅、玉等器物不同的是,偽造金銀器最常見的是在材料質地上作假,多是以謀取高額利潤為目的。在年代上作偽者尚不多見,這也造成對金銀器年代的鑑定工作,無論從理論上抑或實踐經驗上都顯得不足,缺乏這方面的系統研究和經驗總結。
金銀器的收藏
金銀作為貴金屬,從古代被發現至今一直是人們顯示財富的象徵。金銀成為了有錢人代表,要說一個人有錢我們總會說穿金戴銀。由於金與銀具有絢麗的自然光澤和穩定的化學特性,耐腐蝕,不易被氧化,並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及延展性、柔韌性,自它們被人類發現以後,便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是其它任何材料都無法取代和比擬的。又由於金與銀以游離狀態存在於自然界中,有些基本連肉眼也看不到的顆粒狀,因而不易被發現。正是因為金與銀特性的優越性及珍稀性,古今中外,憑藉其體積小价值高直接參與到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融合、對外交流乃至工業、軍事、科技活動當中,金銀製品的價值不僅具有其本身的價值,而且蘊含藝術上的審美價值,因而它不僅象徵財富,還被用來作為身份、地位和富貴等級的標誌。同時中國古代的人們對於金、銀所具有的神秘觀念,漢代方士認為「金、銀為食器可得不死」,到了唐朝這種觀念更為盛行,同時為了保證統治階級對金銀器皿的獨占,唐代統治者又把金銀器皿的使用和社會等級觀念予以結合,《唐律疏征》中規定:「器物者,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純金」;神農二年(公元706年)進一步強調「諸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渾金玉,六品以下不得用渾銀」,在這樣的規定下,金銀器不折不扣地成為當時人們身份的象徵和標誌,並延續至今。藝術家把它們作為精美藝術的加工材料,商人和收藏家把它當成財富,金銀的價值觀念早已深入人們的靈魂深處,並潛移默化地改變着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目前全世界黃金近三分之二被用作藝術和首飾工藝中的原材料,從而成為重要的收藏品及工藝品類。
古代金銀器的特徵與斷代
金銀器由於材料貴重和其繁雜的製作工藝,一般不會如青銅器、玉器、瓷器一樣容易為作偽者所重視,在古玩市場上很少見古代金銀器的偽造、仿造器,即使有也可通過以下各種方法較容易地將其辨別出來。
1、先從材質上鑑別,一般說來唐代金器以金、銀或金、銅合金為多見,其含金量占80%左右,銅或銀為20%,相當於現在的18K金,軟硬適中,色澤光亮、耀眼,更適於加工、鏨刻。遼代的金器,含金量較高,一般達到90%以上,甚至用赤金製作。
2、造型,依據造型判斷年代主要應注意兩點:第一,各類器物在各個時代的總體特徵,如商至漢早期金銀製品只有金片飾金葉、臂釧、面罩及金笄等,此期無器皿,而造杯、碗、盤、壺是在唐代開始出現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只為某個時代所特有的造型或品種如宋代的蕉葉形碗、遼代的雞冠壺等;第二,各種造型出現至消失的時間,即器物存在的時空範圍,比如圓盤,在唐、宋、元時期都比較常見,但桃形和雙桃形的盒器則僅見於唐代,而八曲長杯主要流行於魏晉時期至唐,以後則很少見。
3、紋飾,依據紋飾判斷年代,主要掌握三點:第一,各時代或地區所特有的某種紋飾,如摩竭紋只見於唐代與遼代,其他時代均不見;第二,同一紋飾在不同時代的不同特點,如唐代的龍,一般以單個出現,為三爪形象,較為樸實,而明代的龍多成對出現,為山龍趕珠,極富神異兇悍的神采。又如唐代的鳳,有的像長尾鳥,有的像孔雀,與飛禽懸殊不大,明代的鳳則身體捲曲,形象兇狠;第三,參考同時期其他材質器物上的紋飾,由於受特定時代風格的氛圍限制,在紋飾上往往表現出相似或相同的特點,如戰國時期的金盞,其上的蟠螭紋、雲雷紋大量出現在同時期的青銅器及漆器上。
4、工藝,中國古代金銀工藝,從商周至明清,每個時代都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並由此形成各時代的工藝特點,兩漢以前早期工藝因受青銅工藝的影響,主要採用范鑄工藝,兩漢時期除范鑄工藝外,還從西方傳入了金絲抽拔及炸珠焊接等技術,魏晉至唐代青銅工藝的影響已基本消除,器物的裝飾及成型主要採用捶揲和鏨刻工藝,宋、元時期流行夾層技法,自秦漢以來習見的掐絲鑲嵌、焊綴金珠技法幾乎不見,而花絲、鑲嵌主要流行於明清時期,點燒透明琺瑯工藝只有清代才有。
5、銘文,經科學發掘出土的金銀器物,由於有明確的墓葬年代、地層關係以及其他伴出物,其時代或時期的判斷相對比較容易。而對那些非正規考古發掘發現的金銀器的時代,則只能通過銘言語、造型、紋飾、製造技術等方面的綜合分析進行間接的推斷(偽器不在此例中)。
銘文是斷代最直接、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從中國金銀器的發展看,唐代中期以前金銀器上的銘文很少見。唐代中期以後,有銘文的金銀器顯著增多。藉助銘文,不但可以比較容易地確定器物的時代,而且還可以了解器物的名稱、用途、製作機構等相關信息。
古代金銀器的收藏及市場前景分析
所謂金銀器,是以貴重稀有金屬黃金和白銀為基本原料加工而成的器皿、飾件等,自古以來中國人就以黃金白銀作為財富的象徵。正因為其稀缺性歷來被皇家貴族統治階層所壟斷,金銀制器不僅具有其本身的經濟價值,更蘊含藝術上的審美價值,因而它不僅象徵財富,更被用來作為身份、地位、權利的等級標誌,宜屬於貴族化的收藏,因此收藏、鑑賞金銀器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不斷升溫,國際金銀價格不斷飆升,使古代金銀器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但與青銅器、古瓷器、古書畫、古錢幣等相比,金銀器的價格仍處於一個較為平衡的狀態。尤其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銀器,收藏門檻較低,做工考究的銀熏爐、銀手鐲、長命鎖等器物在2000元至5000元之間,至於做工一般的銀鎏金花簪僅200元左右,銀耳墜的價格不過150元。當然與銀器相比,金器的價格就要高許多。幾年前,在海外的拍賣市場上,就拍出了許多高價位的古代金質器皿。
一件唐代蓮瓣紋雙獅金花碗估價80萬元人民幣,2010年被上海一家拍賣公司以245萬元拍出;一件唐代精美絕倫的[[]]銀鎏金花騎射紋花口瓶在廣州被拍出了478.5萬元;一件唐代銀鎏金花四天王四靈四龍方瓶拍出了550萬元的高價;另一件唐代金鳳紋皮囊壺在北京拍出了88萬元人民幣。在國際拍賣場上,2007年香港蘇富比(微博)推出的一件清雍正朝金鑄開光式折枝花卉紋蓋壺,以529.75萬港元成交。
另一枚北宋淳化元寶「供養」金幣,9年前在北京拍賣市場估價僅3萬元,而2009年春拍仍是同一拍賣公司則拍出了30.24萬元,足見藏家對此類器物的熱烈追捧及潛在的升值空間和巨大的增值幅度。從上述的數字不難看出,金銀器的價值高低關鍵在四點:其一、工藝的複雜性及精美程度。其二、宮廷御用器價值高於普通實用器。其三、器物本身所承載的歷史及文化信息及內涵。其四、重量及成色也決定着一件器物的價值高低(尤其是金器)。
據資料分析統計,目前國內市場的古代金銀器大部分價格還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上,而其他門類像瓷器、書畫價格漲幅要高出近10倍,象牙、犀角雕件價格一路上揚,暴漲了幾十倍至上百倍。
另外,當前古玩藝術品市場上也充斥着不少古代金銀器的仿製品(大部分材料都不是貴重金屬)以假亂真,上當受騙者不在少數,因此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古代金銀器價格的提升,同時從人們的傳統觀念來說,它的價格不一定會隨着黃金市場的價格指數波動。
因此我們說目前正處在盛世收藏及黃金市場的一個拐點,投資古代金銀器當為明智之舉。正應時宜,仍可以說是風險較小,將來的升值空間還很大
傳統金銀器切勿創新過度而有失根本之美
與傳統的金銀首飾比較,現代的金銀首飾線條簡單,很多採用電腦製作設計圖紙,再用機械完成。商品的批量生產需要藉助機械,但如果作品也使用電腦代替手工,會缺乏人的靈氣。很多人問我,如今越來越興起的3D打印技術是否對傳統手工製作造成巨大衝擊。這是必然的,但不代表我們抗拒這種進步。雖然傳統手工受限於設備,但是3D打印也存在規模化生產的問題,這種衝擊並未將傳統手工藝「打倒」。
事實上,3D打印減輕了金銀首飾製作流程中最繁重的環節。以前傳統手工藝採用起版來為客戶「來料加工」,工藝繁重,後來使用了比較簡單的雕蠟,而如今隨着3D打印的出現簡化了這一環節,雕蠟又開始式微。作為現代的手工藝,完全可以借用科技的進步來簡化某些流程,使新舊工藝並存、互補
工藝風格
中國古代金銀器不僅工藝繁複,製作技巧高超,而且造型精巧,裝飾細密,每一件都是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佳作。無論是以幾何形為主的平面造型,抑或是以寫生動物、植物為主的立體造型,無不展示着製作者觀察的細膩與比例掌握的準確。大體量者往往顯得穩固、剛勁,而小體量者則纖巧、靈動,優雅大方。栩栩如生的造型,配以或金黃璀璨,或銀白莊重的底質,給人以強烈視覺效果與心理效果的暗示。
而花紋圖案的裝飾,則極為注重整體效果。布局安排則凸現出兩大特點。一為講究對稱。以器物中軸線為中心,左右相向地布置同樣的紋樣,使整個器物顯示出均衡、飽滿的感覺。二為講究對比。以大小、高低、動靜、顏色的對比,形成各種變化,造成節奏感,從而突出主題,對文化內涵進行清晰、流暢的表達。
而用以裝飾的題材內容,則可謂豐富多彩。有以寫實或圖案化的動植物為內容的;有以反映時代生活的人物故事為內容的;有表現流雲、飛瀑、晨曦的自然景象;也有表現菩薩、羅漢、金剛的宗教形象;還有高度抽象化、概括化的幾何紋樣圖案,呈現出各種各樣的排列方式:或對稱式,或迴旋、抱合、相背的平衡式排列,或一整二破的連續式排列。最為代表着人們亘古不變美好希冀的,便是以各種吉祥圖案與文字為內容的器物。不同的表徵,代表着人們多種多樣祈福納祥的心理渴求。如以龍象徵神聖,以鳳象徵高貴,以牡丹象徵榮華富貴,以鵲鬧枝頭象徵吉慶,以鴻雁銜勝象徵平安,以石榴、魚子象徵多子多孫。此外,還有以諧聲寓意紋樣,吉祥文字,以及將此二者相結合的主體表達方式。常見的吉祥圖案有蝙蝠、如意、磬、魚、松竹梅等。而文字則有「福」、「壽」、「吉慶萬年」、「祝延萬壽」等等。這些伴有着濃郁中國特色的象徵組合方式,與金銀器物進行結合,既滿足了人們追逐財富,渴望坐擁權勢的心理,又滿足了對種種美好寓意的寄託,真可謂合璧之作。
金銀器,以貴重金屬為材料,施以精湛巧妙之製作工藝,配以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之構思,將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更迭出現之不盡相同的各個時代文化內涵,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將各個時代相同的追求富貴、吉祥的民族心理闡釋的暢曉明白。集裝飾性與實用性於一身的金銀器,也因其不菲的價值,獨具的特質,於普通金屬器皿之中,着意顯示出了其自身別具的人文、科學、經濟價值。耀眼悅目的金銀器,成為了綿延長久、當之無愧的傳世珍藏!
收藏價值
所謂金銀器,是以貴重稀有金屬黃金和白銀為基本原料加工而成的器皿、飾件等,自古以來中國人就以黃金白銀作為財富的象徵。正因為其稀缺性歷來被皇家貴族統治階層所壟斷,金銀制器不僅具有其本身的經濟價值,更蘊含藝術上的審美價值,因而它不僅象徵財富,更被用來作為身份、地位、權利的等級標誌,宜屬於貴族化的收藏,因此收藏、鑑賞金銀器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不斷升溫,國際金銀價格不斷飆升,使古代金銀器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但與青銅器、古瓷器、古書畫、古錢幣等相比,金銀器的價格仍處於一個較為平衡的狀態。尤其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銀器,收藏門檻較低,做工考究的銀熏爐、銀手鐲、長命鎖等器物在2000元至5000元之間,至於做工一般的銀鎏金花簪僅200元左右,銀耳墜的價格不過150元。當然與銀器相比,金器的價格就要高許多。幾年前,在海外的拍賣市場上,就拍出了許多高價位的古代金質器皿。
另一枚北宋[[]]淳化元寶「供養」金幣,9年前在北京拍賣市場估價僅3萬元,而2009年春拍仍是同一拍賣公司則拍出了30.24萬元,足見藏家對此類器物的熱烈追捧及潛在的升值空間和巨大的增值幅度。從上述的數字不難看出,金銀器的價值高低關鍵在四點:其一、工藝的複雜性及精美程度。其二、宮廷御用器價值高於普通實用器。其三、器物本身所承載的歷史及文化信息及內涵。其四、重量及成色也決定着一件器物的價值高低(尤其是金器)。
據資料分析統計,目前國內市場的古代金銀器大部分價格還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上,而其他門類像瓷器、書畫價格漲幅要高出近10倍,象牙、犀角雕件價格一路上揚,暴漲了幾十倍至上百倍。
另外,當前古玩藝術品市場上也充斥着不少古代金銀器的仿製品(大部分材料都不是貴重金屬)以假亂真,上當受騙者不在少數,因此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古代金銀器價格的提升,同時從人們的傳統觀念來說,它的價格不一定會隨着黃金市場的價格指數波動。
因此我們說目前正處在盛世收藏及黃金市場的一個拐點,投資古代金銀器當為明智之舉。正應時宜,仍可以說是風險較小,將來的升值空間還很大。
元明清時代
元明清時期,我國各種傳統手工業生產均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官僚貴族、地主和商人已經廣泛使用金銀器及珠寶鑲嵌工藝品。元代金銀器以玲瓏俊俏的鏤雕花紋為主,顯示出了精湛的裝飾技巧。江蘇無錫南郊錢裕墓出土的一批金銀器中的鎏金花瓣式銀托、盞最具特色。此器用銀片分別錘成花形盞及托盤,花瓣之上陰刻折枝花卉紋飾,器表鎏金,為元代銀器中的精品。
明代金銀器的生產工藝更加精湛,珍品多出在帝王陵墓之中。北京定陵出土的萬曆皇帝的金絲冠和萬曆孝靖皇后的鑲珠寶點翠鳳金冠,是明代金銀工藝的典範。皇帝金冠全部用金絲編結而成,冠頂鏨兩條金龍戲珠,形象生動,龍身以粗金絲為骨,採用掐絲、浮雕等工藝焊接成漏孔鱗紋狀,此冠是一件編織與鏨花工藝相結合的精品。皇后金冠則應用了極其複雜的掐絲鑲嵌珠寶點翠工藝,鑲嵌5000多顆珍珠、100多塊寶石,用以裝飾九龍四鳳,寶石璀璨奪目,龍飛鳳舞,製作精細,工藝高超,為明代金銀器中的稀世之寶。[1]
清代金銀器工藝空前發展,皇家使用金銀器更是遍及典章、祭祀、冠服、生活、鞍具、陳設和佛事等各個方面。精品多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中有一件銀絲花瓶,通體做成菊瓣形,先以銀絲分瓣制,再經焊合而成,細頸,圈足,工藝精細,華麗、莊重且玲瓏剔透,集中反映了清宮廷金銀工藝的成就。乾隆時期的金銀器,其製作工藝有范鑄、錘、焊接、點翠等,並綜合了突起、陷起、陰淺、陽淺、鏤空等各種手法,還出現了在金銀器上點燒透明琺瑯、以金絲填燒琺瑯的新工藝。如銀鎏金嵌琺瑯硯盒,硯質為銀,蓋面鏨纏枝花卉,中間嵌一銀片,以燒蘭琺瑯做出雲龍戲珠紋飾,整個硯盒富麗堂皇,代表了乾隆時期金銀器製造工藝的最高水平。[2]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金銀器——清新活潑
金銀器形制種類增多,出現了金銀器皿。從金銀器藝術特色和製作工藝看,南北風格迥異。北方出土的金銀器及其金細工藝發達。南方地區金銀器則多為器皿,製法大多來自青銅工藝。
秦漢時期
秦漢金銀器——富麗繁榮
秦朝的金銀器製作已綜合使用了鑄造、拋光等工藝技術。漢朝金銀器從為飾品,器形簡潔,多為素麵。金細工藝逐漸發展成熟,金銀的形制、紋飾、色彩更加精巧玲瓏,富麗多姿。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金銀器——異域風情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金銀器數量較多。金銀器的社會功能進一步擴大,製作技術更加嫻熟,器形、圖案也不斷創新。較為常見的金銀器仍為飾。
隋唐時期
隋唐金銀器——富麗堂皇、五彩斑斕
中國古代金銀器皿自唐代起日漸興盛。類別豐富、造型別致,紋飾精美的金銀器會使人聯想到唐文化藝術的昌盛。唐代金銀器可分為食器、飲器、容器、日用雜器、裝飾品及宗教用器。
宋元時期
宋元金銀器——清新素雅
宋代金銀器輕薄精巧、典雅秀美,民族風格完美。造型上極為講究,花式繁多,以清素典雅為特色。元代金銀器與宋代相似,除日用器皿和飾品外,陳設品增多。從造型紋飾看十分講究,素麵較多。然而,元代某些金銀器亦表現出紋飾華麗繁複的趨向。
明清時期
明清金銀器——華麗濃艷
明清金銀器趨於華麗濃艷,宮廷氣息濃厚。器形的雍容華貴,寶石鑲嵌和龍鳳圖案的色彩斑斕,象徵着高貴與權勢。明代金銀器生動古樸,紋飾結構趨向繁密。清代金銀器既有傳統風格,也有其他藝術的影響。清代金銀器可用精、細二字概括。複合工藝發達,金銀器與琺瑯、珠玉寶石等結合,增添了器物的高貴與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