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羌堡
鎮羌堡位於陝西省於陝西省府谷縣新民堡村,大同市北約46公里。與拒牆堡、拒門堡、助馬堡共稱為塞外四堡之一。
歷史記載
據《榆林府志》載:鎮羌堡於「明初置,在東村,成化二年(1466)尚書王復奏,從東村堡移至高漢嶺。城在山原,周二里,系極沖地,樓鋪十座。萬曆三十五年(1607)砌以磚。」鎮羌明清時設過都司署,舊志載:「署內設大堂、二堂、科房、庫房、書房、旗台、火藥庫。」鎮羌堡沒有西門,相傳,當年在修西門的時候發現一條莽蛇,就取消了西門,所以,鎮羌堡只有現在的東門、南門和北門。城在山原,周二里,系極沖地,樓鋪十座。萬曆三十五年 (1607年)砌以磚。」
目錄
秦晉咽喉、榆關保障
鎮羌堡這三個字,可以顧名思義,這完全是針對北方遊牧民族而建的軍事堡壘,帶有濃厚的邊塞色彩。
這裡原來叫松翠林,滿山都是松樹,民國時期改名松翠鎮,建立新政權後。1952年,為了民族團結,這裡就改為新民村了。直至1980年新民公社搬遷到沙溝岔,只留下這座老城。
鎮羌古堡是府谷長城線上最南端的一個軍事戰略防禦重鎮。宋代張亢築建寧寨抵抗西夏兵,元代羌族勢力引發邊患不斷,明清党項羌族殘餘勢力,河套韃靼、瓦勒軍屢犯鎮羌,清代同治年間回民起義軍攻入城堡燒殺搶掠。明清兩代駐堡軍隊、民國國民黨22軍86師258團2連駐軍鎮羌堡,國民黨何柱國騎二軍黃馬隊,東北挺進軍餘二團及府谷縣松翠鎮自衛中隊等歷代駐軍和紅軍、解放軍過境部隊在此屢發戰事,使鎮羌地方歷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故稱其為「秦晉咽喉」、「榆關保障」。
城堡設置北門、東門、南門三處城門,鎮羌堡沒有西門,相傳,當年在修西門的時候發現一條莽蛇,就取消了西門。每處城門有內、外門,中間是瓮城。重量30市斤的城磚,在「文革」[1] 十年動亂中以「破四舊」為名被人竊拆盜取垛豬窩砌尾牆所用。今土城牆保留95%,南門舊貌仍在,東門模樣尚有,北門遺址猶留。
名勝聖地
鎮羌堡內外儒、佛、道教廟宇建築多達28處,有孔子廟、鼓樓、三官廟、真武閣、孤魂廟、觀音寺、藏經樓、大雄寶殿、城隍廟、閻羅殿、火神廟、馬王廟、三教殿、龍王廟、文昌閣、五道廟、睡佛殿、白衣庵、小關帝廟、大關帝廟、財神廟、山神廟、移佛寺、魁星樓、玉帝廟、娘娘廟、祖師廟、老君殿、老龍廟、大鐘樓等建築,此外還有戲台七座。南大街戲台樓閣高大,橫置一匾刻「遏雲樓」。上述廟宇大多數損於「文革」十年,失去了古建築原貌和歷史價值。
現居住在鎮羌古堡里的是釋衍清大師,大師現代佛學院畢業,對佛界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為弘揚佛法,三年前來到鎮羌古堡,在他主持下,四處籌善款1000多萬元,恢復了觀音寺、三官廟、城隍廟、祖師廟等廟宇建築。
2014年6月鎮羌古堡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釋衍清大師管理着這四座廟宇的日常事務及佛事活動,在大師的主持下,現在古堡的大雄寶殿正在恢復中,準備修復三教殿以及山門牌樓,塞上清音,高原佛聲會在不久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