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馗的教訓
原文
自從唐明皇要吳道子首創鍾馗形象以來,這位驅邪捉鬼之神,便成為歷代小說家、戲劇家和畫家創作的 「永恆的主題」 。現在流傳下來的,有戲曲《鍾馗嫁妹》、小說《斬鬼傳》、《鍾馗平鬼傳》等,至於以鍾馗為題材的名畫則更多,鍾馗捉鬼的故事可謂深入人心。據史料記載,北宋以來,除夕前市井皆賣鍾馗畫像,貼在門上以鎮邪驅鬼。鍾馗之所以被人民喜愛,主要是他性格豪放,正氣凜然,藐視邪惡,使妖魔鬼怪聞風喪膽。人們家裡有一幅鍾馗像,似乎就有了 「安全感」 ,就連我們這些不信鬼神的唯物主義者,在鍾馗形象面前,也受到扶正祛邪的力量的鼓舞。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恐怕是人無完人,「神」 也無 「完神」 。鍾馗這個嫉惡如仇的捉鬼之神,在鬼域伎倆面前也曾吃過敗仗。煙霞散人的《斬鬼傳》 第七回「獻美酒五鬼鬧鐘馗」 ,就有一段生動的描寫:
那一天,五個鬼俱扮成衙役,買了一壇美 酒,到園 中來。鍾馗正在松樹下獨坐,見他們進來,問道: 「你們何干?」伶俐鬼道: 「小的們見老爺悶坐,沽得一杯美酒,與老爺解悶。」 鍾馗道: 「這等生受你們了。」 於是將酒用荷葉大杯奉上,唱的唱,舞的舞,笑的笑,跳的跳,把個鐘馗勸得酩酊大醉。伶俐鬼道: 「將靴子脫了,涼涼腳如何?」鍾馗伸出腿來,澆虛鬼與伶俐鬼一人一隻,脫得去了。滴料鬼偷了寶劍,輕薄鬼偷了笏板,撩橋鬼爬上了松樹,手扳着樹枝,伸下足來,將烏紗夾去,藏了,弄得鍾馗脫巾,露頂,赤腳,袒懷,甚是不成模樣。
文藝作品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正如魯迅所指出的,作者是 「取諸色人,比之群鬼,一一抉剔,發其隱情」 (《中國小說史略》 )。這樣,我們不妨聯繫鍾馗的教訓,想一想,議一議。
鍾馗被小鬼戲弄,當場出醜,我看起碼有兩條教訓: 一是好酒貪杯,玩忽職守,受騙上當; 二是聽信花言巧語,被小鬼們吹捧得忘乎所以,喪失了應有的警惕性。
我們共產黨人,特別是黨政領導和司法機關幹部,不是鍾馗,類似鍾馗,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也是驅邪捉鬼的。可是,有些現實生活中的「鍾馗」,也在「賄」和「捧」面前,喪失警惕性,玩忽職守,受騙上當。從全國各地揭露的經濟大案看,不管是「杜財神」,或者是「張財神」、「李財神」,他們都是用「美酒」把「鍾馗」弄得「不成模樣」,結果是「酩酊大醉」,而聽人擺布的。
古人說: 「壁立千伊, 無欲則剛。」人只要沒有私慾,就會在思想上紮緊任何「野狗」都鑽不進的籬笆,築起「糖彈」攻不破的「防線」。好酒貪杯者必為美酒所陶醉,喜好奉承者必被花言巧語所迷惑,見錢眼開者必然吞下釣餌而無法脫鈎。這些恐怕是千古一理。鎮邪捉鬼的鐘馗,被五個小鬼弄得狼狽不堪的教訓,我們是應引為鑑戒的。
(1986年5月1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賞析
在我國,鍾馗的形象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人們所認識的鍾馗,多為正面形象,不外乎性格豪放、正氣凜然、驅邪捉鬼、嫉惡如仇。作者所寫的《鍾馗的教訓》一文,可以說是別出心裁,從一個嶄新的角度,通過鍾馗形象的另一側面,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共產黨人,尤其是領導幹部要經得起「賄」和「捧」的考驗。
寫文章,尤其是寫短文,關鍵在「點子」。「點子」巧,文章就成功多一半;沒有一個巧點子就很難入手,即使勉強寫出來,往往也是平平淡淡。比方說寫鍾馗,人家都知道鍾馗驅邪捉鬼,我也來個司法機關幹部要學習鍾馗,敢於和邪惡勢力作鬥爭,那便落入巢臼,一碗白開水。李昶林同志的雜文之所以成功,正因為點子想得好;而能想出好點子,出奇制勝,又和作者的逆向思維有關。也就是說,人家都朝北考慮問題,我在朝北想過之後,不妨再朝南考慮考慮。這樣深入的思維,常可以產生新意。
有了巧點子,結構安排也便順理成章了。《鍾馗的教訓》大致分兩大部分,前部分寫鍾馗的形象,後部分講對我們的啟示。也可再分細一些,四部分,先是鍾馗的光榮形象,再由「神無完神」轉入鍾馗的失足,然後分析教訓,聯繫現實,最後是應該怎樣。文章層次清楚,邏輯嚴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