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钧(拼音:jū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钧是匀的分化字,本义指制作青铜器的原料重量单位。又指制陶器时,模子下面的转轮。古籍中钧常常和均通用,指平均、均匀。钧也用作谦辞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钧

拼音; jūn

注音字母; ㄐㄩㄣ

平水韵部; 上平十一真

部首; 钅

总笔画数; 5+4

仓颉码; OPPIM

五笔; QQUG(86、98)

Unicode; CJK统一汉字 U+94A7

造字法; 形声字、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繁体字; 钧

异体字; 銁、銞、ਥ�

字级; 一级(编号:1533)

四角码; 8712₀

文字源流

形声兼会意字。钧,西周金文以匀字为之,"匀"是"钧"的初文。金文的"匀"作图1,外部是"旬"的古字,本义是十天,于此作声旁,表音;中间的两点("吕")像铸成饼形的金属原料,表义。西周金文"赐金一匀""등鋚百匀"中的"匀"都是指制作青铜器的原料重量单位。金文或作图2、3,将义符"吕"换成"金",从金,表示与金属相关。战国时代还产生了从金旬声的钧字,为《说文解字》古文所继承。首先产生"匀",再产生钧和銁,所表示的本义是一致的,都是指金属的重量单位。篆文"钧"实际是从金从吕两个意符。

"钧"本义指重量单位,古代以一斤为一金,三十斤为一钧。因为"钧"是量词,表示重量,而国家的政务是关乎全民的大事,是举足轻重的,所以"钧"用来比喻国家政务,执政称为秉钧。因为"钧"与国家政务有关,所以旧时用于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如:钧府、钧启。

"钧""均"同音假借,字义相通。"均"的本义为平均、均匀,进而有全、都的意思,所以"钧"也有平等、同样等意思。不过,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多见,用"均"字的时候更多。古人制作陶器时,依靠转轮的转动,使陶器的壁厚度均匀,所以用"钧"来指制陶器的转轮。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居匀切(jūn)

三十斤也。从金匀声。

銞,古文钧从旬。

说文解字注

三十斤也。

段注:斤者,十六两也。三十斤为铢万一千五百二十。为絫二十七万六千四百八十。《汉志》曰:"钧者,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按,古多叚钧为均。

从金,匀声。

段注:居匀切,十二部。

古文钧,从旬。

段注:銞,古旬、匀多通用。

广韵

居匀切,平谆见 ‖匀声真1部(jūn)

钧,三十斤也。又姓,《风俗通》云:"楚大夫元钧之后。"汉有侍中钧喜。

【校释】三:原讹作"二",据钜宋本、巾箱本等及《说文》、《玉篇》改。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部】 钧·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4

古文:銞。《唐韵》居匀切。《集韵》《韵会》规伦切。并音均。《说文》:三十斤也。孟康曰:万一千五百二十铢。《书·五子之歌》:关石和钧。疏: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钧石所以一天下之重轻,而立民信也。

又《集韵》:一曰陶旊轮。《正字通》:陶人模下圆转者为钧。《前汉·贾谊传》师古注:陶家名转者为钧,盖取周回调均之义。

又大钧,天也。《前汉·贾谊传》:大钧播物,坱圠无垠。注:如淳曰:陶者作器于钧上,此以造物为大钧也。言造化为人,亦犹陶之造瓦耳。

又杜甫诗: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

又乐名。张衡《西京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

又剑名。《淮南子·览冥训》:淳钧之器成。注:淳钧,古剑。

又地名。《左传·昭四年》:夏启有钧台之享。注: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陂。

又水名。《前汉·霍去病传》:涉钧者。注:钧耆,水名。

又姓。《风俗通》:楚大夫元钧之后,汉有侍中钧喜。

又与均同。平也。《诗·大雅》:四鍭即钧。注:矢镞重羽轻,必参亭而三分之,一在前,二在后,得平均也。

又等也,同也。《左传·成六年》:善钧从众。注:钧,等也。

又《襄二十六年》:多鼓钧声。注:钧,同其声。[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