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钮玉书
图片来自名人简历网

钮玉书,字祥麟,化名许行君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钮玉书

别 名: 许行君

字: 祥麟

出生日期: 1902年

性 别: 男

爱国运动

为了发展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有利于发动同学进行有组织的爱国运动,含美中学成立了学生会。朱文传(凤阳人)、李启耕(山东人)和钮玉书等被推选为学生会的主要成员。可是,仇视中国革命运动的美国校长赖尔慈,竭力反对学生参加爱国的政治活动,开除组织罢课的学生会主要成员和一些学生,他们中有钮玉书、廖冠洲及吴云三兄弟等十二人。

1921年夏,含美中学终于爆发了反对美国校长赖尔慈的罢课示威斗争。师生们提出: 一、撤换校长和一批教员(牧师); 二、收回被开除的学生; 三、改革学校制度; 四、由学生自己选举、改组伙食管理委员会等要求。斗争持续了两周,取得了胜利。 罢课示威

1925年“五卅”惨案在上海发生后,6月上旬,含美中学的学生们义愤填膺,在学生会的组织下,立即罢课,上街游行示威,并去蚌埠大戏院义演七天,全部收入支援上海罢工工人。

钮玉书在含美中学,追求真理,努力学习,在爱国的革命斗争中,提高了认识,锻炼了思想和意志,为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大学学习

1925年夏,钮玉书从含美中学毕业后,于同年9月考取南京金陵大学神学科。其实他并不信基督教,只是因家庭经济困难,金大神学科可以免费才去考的。按他自己的话说,这是“找个栖身之地落落脚”。他的目的是寻求真理,走革命的道路。入校后,他继续关心政治,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马列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经金大农学科同学胡华西( 怀远县马城人,共产党员)介绍参加当时在南京尚处在地下状态的国民党组织,任国民党南京市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部长。

1926秋又经胡华西同志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和他一同参加入党宣誓的同志有郑旺华、杨德翘、丁庭伟、台一谷、方于清、杨济民、于建勋、熊世杰等。入党后,钮玉书负责保管党的机密文件,并从事南京地区的青年、工人和郊区农民运动,他的直接领导人是中共南京地委成员刘少猷。那时钮玉书经常到中共南京地委妇女委员会、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妇女部长陈君起同志家(南京北门桥居安里20号)开展活动和印刷宣传品。

战争庇护

1927年3月,北伐军光复南京前夕,钮玉书带领金大部分学生到陈君起家,和陈的女儿曾谦一起整理和印刷宣传品、缝制旗帜,为迎接北伐军做准备。在互相来往中,钮玉书和曾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北伐军光复南京不久,“四·一二”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顿时乌云压城,大批共产党员遭逮捕、枪杀。陈君起、侯绍裘、张应春等同志都被捕,惨遭杀害,尸体被抛入 秦淮河。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组织上指示多数同志迅速转移,部分同志转入地下,钮玉书因身份未暴露,仍和罗世藩、康士心等同志在国民党内坚持斗争。钮玉书担任国民党中央青年部、汉口特别市党部改组委员会委员兼工人部部长。

1928年任南京农民协会整理委员兼总务部主任。同年,与曾谦结婚。由于钮玉书支持和参加宋庆龄、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人士组织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反对蒋介石,1930年至1935年两次被捕人狱,关押在南京卫戍司令部看守所。钮玉书被捕,曾谦由于生活所迫,只得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写信托人送回安徽老家,她本人至此也下落不明。钮玉书因共产党员身份未暴露,在1935年上半年出狱后,便回到老家怀远。同年5、6月间,中共中央上海分局情报处刘秉林同志派易野源同志到 怀远县将钮玉书接到上海。临行前刘秉林向易交待:“钮玉书是共产党员,在狱中表现很好。”并嘱咐路上要小心。易野源同志将钮玉书接到上海交给组织后,钮玉书很快被情报部副书记王世英同志带到北方局,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宣传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钮玉书被组织派回南京,担任冯玉祥夫人李德全组织的“南京抗敌后援会”的部长,负责宣传工作,奔走在上海、南京一带。同年冬,他在南京、浦口一带积极发动群众,募捐了大批棉衣和其他用品,及时通过“上海救国会”任崇高同志转送到前方。同年底“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从上海撤退到南京,该团李浩然等十几位同志患病,经该团负责人之一易野源同志与钮玉书联系,钮玉书主动将他们安排到怀远县教会医院治疗。李浩然等三位同志病情稍有好转,钮玉书又把他们送到自己的老家钮家湾养病。李浩然病愈后,钮玉书又雇车送他们到徐州(此时怀远已沦陷),奔赴新的战斗岗位。姜书桂也是“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的成员,因患伤寒病未愈,留在钮家湾,后与钮玉书结婚。

1938年蚌埠、怀远沦陷后,钮玉书与姜书桂就地组织红枪会保卫地方。1938年2月,西北军110师张轸师长到蒙城一带,钮玉书、姜书桂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群众参加抗日的队伍。钮玉书担任张轸师长的秘书,组织地方武装七、八百人配合张轸部参加 台儿庄会战。徐州突围时,钮玉书同志组织地方游击队带路,掩护突围。此后,钮玉书离开110师,到汉口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副主席和罗炳辉主任。他们指示,新四军在 皖北准备建立敌后游击支队,叫钮玉书到皖北组织敌后武装,准备建立皖东北根据地。钮玉书回到了皖东北,将地方红枪会组织起来,并担任 泗县六专署(盛子瑾任专员)二区区长。1939年6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到达淮上。钮玉书和游击支队彭雪枫建立了联系。

1940年夏,新四军六支队(原为游击支队)第二次进驻淮上,钮玉书被任命为新四军六支队参议员、豫皖苏边区淮上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淮上动委会下辖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商抗会等组织,在中共淮上地委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发表宣言

皖南事变后,钮玉书以公开身份——中国国民党革命行动委员会长江支部书记名义发表“对时局紧急宣言”,刊登在1941年2月26日《拂晓报》上,揭露蒋介石背叛革命,假抗日,真反共的阴谋,号召各党派联合抗日。《拂晓报》在这篇宣言的按语中,对钮玉书作了高度评价:“钮玉书先生为皖北名宿,幼年参加革命,追随中山先生多年,深得人民信仰,为国民党中有数气节特出之士。大革命时代,创南京国民党地下组织。宁汉分裂后,以不值当局所为,与宋庆龄、邓演达先生等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行动委员会,为实行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大政策及遗嘱,继承民国十三年改组精神以与国民党中×××势力对抗。

邓被害后,钮氏不久亦入狱,抗战军兴出狱,参加抗战,任南京抗敌后援会部长,临危受命,坚持到南京沦陷之最后一夕。比年以来,奔波敌后,发动民众抗战,徐州会战时,曾发动上窑、烤城民众数千人,配合正规军作战,为其尤者。刻任淮上动委会主任,皖南事变爆发,钮氏义愤填膺,出主正义特以中国国民党革命行动委员会长江支部书记名义发表通电。”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大举进攻豫皖苏路西根据地,5月,新四军四师奉命开往皖东北,钮玉书也随军东撤。同年秋任 淮北苏皖边区参议会参议员、常委、驻会代表。此后,钮玉书经常往返津浦路两侧根据地和敌占区之间,从事对敌斗争和秘密统战工作。

钮玉书与新四军四师彭雪枫同志在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4年彭雪枫在小朱庄战斗中不幸牺牲,钮玉书闻讯悲痛万分。1945年春,在宿怀县军民追悼大会上,亲笔写下了悼念彭师长的挽联:“雪照乾坤,惊散群雁难归;枫满江淮,摧去日影西落。”颂扬彭师长驰骋抗日战场的丰功伟绩。

教育活动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钮玉书接受吴芝圃同志交给的新任务,自路东的泗五灵凤地区到路西新区宿怀县双桥一带,仍以办教育的公开身份开展革命活动。他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与各界知名人士接触,开展敌区国民党内部的分化、统战工作。

1946年上半年,钮玉书到 淮北行署学习,并带回了《论联合政府》、《两个中国之命运》和关于国共谈判等方面重要文件。他根据文件精神,积极编写许多宣传材料,还写了许多给国民党各界人士的信(其中包括给蒋介石的信),内容主要是揭露国民党真内战假和谈的阴谋。

同年夏秋,敌人大举向 解放区进攻。双桥地区是敌人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农历七月二十日晚上,还乡团陈万祥偷袭了我乡公所,打死了我乡长陈志勤同志,同时也袭击了钮玉书的住处,从窗口向钮玉书打了两枪,床腿被打断,所幸人未受伤。次日,钮沉痛地料理了陈志勤同志的后事,安慰了陈的家属,并动员陈的儿子去参军,为其父报仇。在这反动势力活动猖獗的时候,钮玉书镇定而坚决的态度,稳定了一些人的情绪。

不幸被捕

这年9月,宿怀县委决定暂时撤离,钮玉书这时从双桥转移到陈小营子隐蔽。9日14日上午,还乡团突然进入陈小营子,包围了钮玉书的住处,钮玉书当即被抓住反绑起来,脚不着地吊在门前一棵杏树上。敌人用枪托、木棍向他劈头盖脸地乱打。钮玉书义正词严地责问他们:“我们共产党抗日有什么罪?反对内战有什么罪?……日本人在的时候,你们到哪里去了?”当天下午钮被押到西祝村,晚上过淝河,第二天押到界沟河南邵楼乡公所。敌人企图从钮玉书口中获得所需要的情报,对他严刑拷打、逼供。

面对敌人的拷问,钮玉书不是破口大骂,便是冷眼相对。恼羞成怒的敌人,把钮的两个拇指用绳绑着,吊在梁上,一会儿又把他的双脚捆着倒挂在梁上,看他昏死过去,就用冷水浇醒再打、再问,直打得钮玉书遍体鳞伤,鲜血淋漓。但敌人一无所获。后来丧心病狂的敌人竟用带齿的犁耙,上面放上两个石磨,齿朝下放在他身上。就这样一直折磨了三十天,敌人什么也没有得到。

10月11日,敌人将钮玉书押往宿县军法监狱。这里的犯人大都要靠家属送吃送穿,钮玉书没人送,终日挨饿受冻。可是他凭着对党的一片忠心,对人民的爱,宁死不向敌人低头。最后敌人不愿再审讯了,就给他一些纸要他写“供词”。他用这些纸写了五万多字的抗议书,斥责蒋介石认贼作父,不抗日、打内战的罪行,歌颂共产党光明磊落的丰功伟绩。

英勇就义

1947年3月的一天夜晚,人民的好儿子,党的坚强战士——钮玉书同志,在宿县军法监狱,被敌人秘密地活埋了,牺牲时年仅41岁。钮玉书烈士为革命奔走一生,先后失去父亲、妻子和三个孩子,无私地为革命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虽然离开我们许多年了,但他为革命英勇奋斗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 淮北人民的心中。[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