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钱伯煊(1896年 - 1986年8月17日),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世医家庭,祖上三代业医。16岁师从清末御医曹沦洲之子曹融甫学习,20岁随父习医。22岁悬壶苏州,尤擅妇科。1955年奉调北京中医研究院,积极投身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直至90高龄。历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妇科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等。因病医治无效于1986年8月17日在苏州逝世,终年90岁

钱伯煊 (著名中医)
出生 1896年
苏州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医生、中医研究员
知名于 历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妇科主任
知名作品 《妇科常用中药》
《妇科常用方剂》
《钱伯煊妇科医案》

目录

目录

1生平背景

2生平著作

3学术思想

4临床经验

5钱伯煊故居

生平背景

钱伯煊,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幼承家学,从小受嗣父,吴中名医钱益荪的影响,酷爱医学。稍长,攻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医药著作,基础扎实。十六岁拜阊门内御医曹沧洲之子、江南名医曹融甫为师,学习中医内科,尽得师传。二十岁回到家中,随嗣父学习中医外科。二十二岁即在悬桥巷内独自开业行医。钱伯煊医术高明,从医严肃认真,故疗效显著。加上待人和蔼,服务周到,深得病家信赖。开业不久,上门求治者与日俱增,宾客盈门。中年以后,自成一家,名扬江南。1935年发起组织"国医联合诊所",并登上"苏州国医专科学校"讲台,开课授业。1955年受卫生部特聘,离苏赴京,担任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和西苑医院妇科研究室主任。从此,钱伯煊的医疗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直到86岁高龄才离岗退休,在医疗岗位上辛勤耕耘整整七十年之久,贡献了毕生精力。钱伯煊于1982年离岗退休后,回到苏州悬桥巷老屋颐养天年,1986年去世,享年90岁。

生平著作

钱伯煊一生精于妇科,对于崩漏的治疗尤具特色,选方用药精当平和。这些对于今日的中医妇科临床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著有《妇科常用中药》、《妇科常用方剂》、《脉诊浅说》、《女科证治》、《女科方萃》、《钱伯煊妇科医案》等。

学术思想

钱伯煊擅长妇科,其学术思想,一是总结出崩漏三纲,即虚、瘀、热;二是妇科用药选药平和。他认为,崩漏辨证,首当分清气虚与阳虚、血虚与阴虚、血热与郁热以及血瘀的不同。比如气虚崩漏,可见面白微浮、气短畏寒、自汗肢肿、纳减便溏、月经量多、经血稀薄、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象细软等表现,可选四君子汤为主补益脾气。如胃纳呆钝,加橘皮、半夏以和胃气;如大便溏薄,腹中胀气,加木香、砂仁以行气和中;如有呕吐,加藿香和胃止呕;如崩漏不止,正气将脱,急用独参汤补气固脱;若中气虚而下陷,可用补中益气汤。再如血虚崩漏,可见面色苍白、头痛头晕、两目干涩、月事不断、经色淡红、毛发干枯、舌红起刺、脉弦细濡等表现,可选四物汤为主以养血和血。若属血热崩漏,可见舌苔深黄、质绛有刺、唇部燥裂、脉象洪数、心烦不寐、鼻衄齿衄、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月经量多、经色紫黑等表现,治疗可以清化胃热,泻火凉血。对于血瘀崩漏,可见舌边紫暗、边有瘀斑、脉象沉实、腹痛拒按、经血色黑有块等表现,根据原因不同灵活加减,属经期负重劳伤者,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养血化瘀;属经期感寒致瘀者,用桂枝汤合芎归汤养血祛邪;属经期饮冷血凝致瘀者,用良附丸和芎归汤养血行气温中;属经期治用涩药过早致瘀者,以备金散祛瘀生新。

临床经验

钱伯煊用药以平和见长,对过偏、耗散之品,则严格掌握其用量。他临床配方精当严谨,善于利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利祛弊,提高疗效。他认为,血为女子之本,月经、妊娠、分娩、哺乳都以血为用。女子阴血易于耗损,故其阴血相对不足,气分则相对偏盛。对于血常不足的情况,用药不能过偏,不能过用耗散之品,用量也要严格掌握分寸。如钱氏在治疗妊娠恶阻时,注意到患者胃逆不纳的特点,选方用药时以药味少,清、轻无厚腻之味为宜,擅用橘皮竹茹汤、半夏秫米汤;治疗子肿、小便少的患者,常选用茯苓皮、泽泻等药,以轻剂利水;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以疏肝健脾、敛阴化瘀并施不悖。钱氏疏肝不用柴胡,而用旋复花、佛手;化瘀不用桃仁,而用贯众、昆布、牡蛎;桑寄生、川断为钱氏惯用对药,平补肝肾,两和气血,调经止带。

钱伯煊故居

悬桥巷,是苏州古城东偏临顿路的一条横巷,古老而幽深,钱伯煊的老屋.就坐落在巷内23号。这是一处典型的苏州传统民居,坐北朝南,平面上分成东西两路。东路为主轴线,深达六进,依次是门厅、轿厅、大厅,接着是两进楼厅,最后为下房。由大厅西折,便进入西路。前面残存花园一区,尚有花厅三间与曲廊相接。花厅北面,平房三问一字排开,宽敞高爽,中间为客厅,左右为卧室;屋前庭院杂种花木,四周围墙深锁,颇为宁静雅洁,这便是钱伯煊当年起居之处,现由他女儿住在里面。

十分明显,这处老屋是在明代住宅基础上逐年改建而成的,其中最为古老的要算是主轴线上的第二进即大厅了,无论是构架还是局部构件,至今仍保持着明代建筑的特征。厅面阔三间计10.4米,进深8.3米。屋面举折平缓,梁架扁作,前后各置翻轩。梁间坐斗呈荷叶状,与棹木、山雾云等构件,均雕刻精美,线条柔美流畅。东西壁面贴砖细墙裙,下有圭脚,柱下承古镜式木础。该厅面积不大,但用料考究,做工细到。厅前庭院敞亮,砖刻门楼古朴典雅,上署"世德流芳"四字额。这也许是个巧合,此处大厅正是钱伯煊当年的诊所和药局,砖刻题额为主人的一生业绩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所老屋的悠久历史已无从考证,惟一能知道的是:钱益荪为了能让嗣子钱伯煊开业行医,于1916年倾其一生积蓄,从一位姓陆的业主手中买下此宅,其余便一无所知了。翻阅清宣统《吴县志稿》中有一段记载:"高士徐波宅,在悬桥巷。明季弃家人鄣山读书

以其宅与外孙许眉叟,有圆峤仙馆,精雅宏敞。子陶村家居不仕,以著书自娱。"这段史料富于传奇色彩,细细读来却发现这位避隐山中的高士徐波的家宅,其地点、时代、演变、特征,与钱家老屋似乎有某些相似之处,但钱伯煊故居是否就是圆峤仙馆,尚难断言。

如今这所老屋已由文物部门挂牌作为控制保护建筑。然而,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旧,亟待整修。[1]


参考资料

  1. 钱伯煊故居 . 汇图网 《建筑》苏州钱伯煊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