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錢紹鈞(1934.10-),實驗原子核物理學家[1]中國工程院院士[2]浙江省平湖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常任委員、研究員。

錢紹鈞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4年10月
浙江省平湖人
國籍 中國
職業 原子核物理學家

目錄

人物簡介

1934年10月生於浙江省平湖市。1951年畢業於上海市上海中學。同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52年在北京俄語專科學校學習俄語一年。1953年因院系調整轉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55年因國家需要又轉到技術物理系攻讀實驗原子核物理。次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併兼做研究工作,其間還曾擔任前蘇聯輻射劑量學專家的專業翻譯。1959年調北京市科委工作。1962年奉派去前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在我國著名高能物學家張文裕先生指導下從事高能物理研究。1965年回國後在核工業部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室工作。1966年3月調國防科委核試驗基地研究所從事核試驗診斷技術的研究,歷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3年後任基地副司令員、司令員,並主管基地技術工作。1987年任研究員。1990年,調任國防科工委(現總裝備部)科技委常任委員。

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88年授予少將軍銜。1995年11月轉為文職幹部。

生平事跡

自1966年開始,錢紹鈞作為技術負責人參加了歷次核試驗的放射化學診斷工作,主持或參加了許多診斷技術和方法的研究,為建立較完整的診斷方法做出了成績。

他進行的第一項工作是研究核爆炸中放射性核素的分凝。在大氣層核爆炸中,當煙雲冷卻和上升時,煙雲中原來氣化和液化的物質以及後來捲入煙雲的土壤等物質,將直接冷凝或凝集在其他凝結中心上形成微粒。不同核(元)素由於其物化性質的差異,在這些微粒中的分配將是不均勻的,這就是所謂分凝現象。由於這一現象,用不同手段獲取的煙雲樣品,其放射性核素的組成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異,這就給精確進行各項放射化學診斷帶來了困難。在低空、近地面或地面核爆炸中,由於大量土壤和其他地面物質捲入煙雲,微粒形成的過程十分複雜,分凝對放射化學測試的影響也就更大。錢紹鈞和他帶領的研究組在分析我國前幾次大氣層試驗數據並借鑑國外資料的基礎上,確定將重點放在研究放射性核素在煙雲微粒中按粒度分布的規律上。為此,建立了微量樣品粒度分級的技術和設備,在不同方式核試驗中測定了用各種手段獲取的樣品中不同粒度微粒的放射性核素組成,獲取了大量第一手數據。在系統地分析研究這些數據的基礎上,探索了不同核試驗條件下微粒形成的可能機制,驗證了國外已有人提出的大氣層試驗樣品中核素分凝因子與微粒粒度之間的關聯規律,並搞清了這一規律對低空、地面或近地面試驗樣品適用的程度和條件。這一成果的成功應用,顯著地提高了低空、地表和近地表核試驗放射化學測試的精度和可信度。

在核裝料燃耗的測定中排除各種來源的本底的干擾是提高放射化學測試精確度的又一個必須解決的難題。錢紹鈞參與主持了氫彈裝料鋰6燃耗測定方法的研究,與其他同志共同承擔測試方案的研究制定和實施。該方案在認真分析各種鋰本底來源的基礎上,通過改進取樣方法、研製超低本底濾材,降低分析流程本底和選擇合適的標記元素等多項措施,較好地克服了核爆炸以及取樣、分析過程中大量混入樣品的天然鋰本底的干擾,使燃耗測試達到了較高精度,滿足了試驗的要求。他主持研究的氫彈試驗中鈈燃耗測定方法,有效地減小了核爆炸過程中生成的大量鈾239和240對測試的影響,從而提高了測試精確度。

錢紹鈞

錢紹鈞還主持並參與了一系列改進測試技術的研究工作,為提高放化測試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基礎。1967年,他與其他同志一起,提出了採用離子計數法以大幅度改善同位素質譜計靈敏度和測量精度的設想。實驗室據此完成了原有質譜計接收部分的改造,從而成為國內較早採用這一技術的單位。在此基礎上,又於1977年在國內首次實現了同位素質譜計的計算機實時控制。他參與研製的熱電離坩堝,較好地抑制了鋰同位素的分鎦效應和質量歧離效應,從而顯著提高了亞微克鋰樣品同位素豐度比測定的精確度。他與其他同志一起研究α譜同位素稀釋法,成功地應用於核試驗樣品中微量α放射核素的精確定量測定。

精確可靠的核參數是放射化學診斷的基礎之一。錢紹鈞從1970年開始,組織並參加了與放化測試有關的核反應激發曲線、裂變產額和衰變綱圖等核參數的編評和部分測量工作,包括利用試驗樣品測定了氫彈試驗裂變產物產額分布曲線。還通過提出有關核數據的編評和測量要求,組織所在研究室人員參加核數據工作的協作,促進了我國核數據工作的開展。

1983年後,他作為基地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組織領導了地下核試驗技術、深井鑽井工藝、隨鑽測斜鑽樣取樣等工程技術的攻關,並取得突破(其中多項成果獲國家和國防科工委成果獎),保證了核試驗的圓滿完成,為形成適合我國試驗場地質條件的地下核試驗工程技術體系作出了貢獻。他指導完成的平洞中氡及其子體濃度變化規律的研究,為採取措施降低氡及其子體濃度,改進作業安全保障程序,提供了技術依據。他建議的平洞回填方法,由其他同志完成了機具、工藝和回填材料的研製,已成功地應用於試驗,提高了施工的機械化程度,改善了回填質量,減少了爆後的放射性泄漏。

人物故事

1964年10月16日晚上,電台報道了一則消息,說中國爆炸了一顆原子彈,我們趕緊打電話問大使館,確認消息後,大家很高興。平時在那裡很少喝酒,但那天我們中國人聚在一起喝酒慶祝。在當時的國際國內環境下,中國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意義非常重大。後來我回國了,也參與了核武器研究工作,體會就更深了。首先,有了原子彈,保障了我們國家的安全。後來慢慢認識到,核武器的作用還不僅僅是保障國家安全,還保衛了世界和平。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武器具有這樣巨大的威懾力。發展核武器也非常符合我們積極防禦的原則。我們不想打仗,為了不打仗,必須有強有力的威懾力量,使得別人不敢打。核武器就是這樣一種威懾武器裝備,它保障我們國家的長治久安。40年來,如果沒有核武器,中國就不會有這麼大的發展。其次,原子彈的研製成功,使中國開始進入了世界先進民族之林,讓世界覺得中國人的能量一旦釋放出來是很了不起的。正如毛主席說的: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

1966年初我到核試驗基地工作,從組長做起,在基地一呆就是二十四年半。親身經歷使我感到中國原子彈的研製不是哪一個單位完成的,而是全國大協作的成果。那時確實是把整個國家的力量都動員起來了,協作單位遍布全國。正如小平同志講的,後來江主席也多次提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在於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1984年我在基地當副司令,要慶祝原子彈爆炸20周年,原計劃給參加過第一次核試驗的人每人發一枚紀念章,一統計,大概有10萬人,光製作紀念章就得花800萬元,這在那時基地的財力是做不到的,只好作罷。沒有大力協同的精神,在當時的條件下要完成核武器試驗那麼高度綜合的大工程,是不可想像的。 基地創業之初,沒有人知道原子彈是怎麼爆炸的,測試工作應該怎麼做。我去基地之前已經工作近10年,可能比年輕同志多點經驗,但有一點大家是平等的,就是許多工作誰也沒幹過,也不知道怎麼幹。這樣的條件,對人才培養反而有利。我們之間沒有權威,許多工作都要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進行討論,在討論中互相學習。年輕的和年長的之間「沒大沒小」,這才是真正的學術民主。有時候討論起來大家會爭得面紅耳赤,誰也不讓誰,說話也會說過頭。在爭論中,每個人的智慧和創造力都被高度激發出來。有些好的想法、技術思路就是在這樣的爭論中產生的。這樣的活躍氣氛,十分有利於年輕人的成長。在研究工作的過程中,清華畢業生得益於紮實的基礎,因為當時學校並沒有設立與核試驗、核爆炸十分對口的專業,這時候基礎非常重要。紮實的基礎加上活躍的氣氛,使得一代代清華校友在中國核科技的發展中做出了突出貢獻。長期的實踐,使我體會到,國防科技對人才的最大要求就是團隊精神。沒有團隊精神,一個人再有本領,也是很難有作為的。記得彭桓武先生以前寫過一副對聯:「日新日新日日新,集體集體再集體」,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專家對團結協作精神的真實體會。

剛到核試驗基地時,工作、生活條件都很差。我們自己的實驗室沒建起來,就到401所進行協作研究。雖然工作上困難比較多,但生活中大家還是挺樂觀的。一是都比較年輕,再加上在部隊的氛圍中,容易忘記困難。我們做的是核試驗,大量的上場搬儀器的工作都得自己干,有人說我們是「核苦力」,我倒不贊成這種說法,這就是工作!不可能像實驗室工作那樣完全讓實驗員給你做這些事。而且自己動手,儀器哪裡出現故障,很快就能找到原因。年輕同志去基地,一下火車看到那麼荒涼,女同志甚至會掉眼淚。但到了部隊,就會覺得這是一個火熱的集體,工作起來很有激情。生活條件比較苦,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菜吃,冬天反倒好過,跟北京一樣,有土豆、白菜和蘿蔔;夏天什麼菜都沒有,中午是海帶煮黃豆,晚上是黃豆煮海帶,以至我現在一看見海帶就發怵。後來我們自己學着磨豆腐,自己動手改善生活。現在,核試驗基地的條件好多了,但是我認為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丟。因為在他們面前還有許多技術難題等待解決。要趕上先進國家的技術水平,還需要他們做十分艱巨的努力。

我們國家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國防是必不可少的,一些新的技術,可能首先應用在軍事上,投身國防科技可以最快地接觸到最前沿的技術,這對青年學子是很好的機會。另外,國防科技一般都是比較大的項目,需要調動所有參與人員的積極性,每一個人都有發展的機會。當國家的事業發展的時候,個人的理想和目標也會得到很好的實現。在我的記憶中,我們參加過核試驗的大多數人,包括許多後來轉業到地方工作的同志,後來都發展得很好,談起來都說,得益於參加核試驗的工作。儘管我們的工作是默默無聞的,沒有發表什麼文章,到了地方工作別人聽說你沒發表什麼文章,可能覺得你沒什麼水平,但過不了幾年很快都顯示出很強的實際工作能力,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不少同志還得到了重用。

獲獎

錢紹鈞曾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二等獎各一項,國家發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3] 。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同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國防科技工作模範稱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