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銅陵市別名銅都,安徽省下轄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

夏商時期,銅陵地區屬揚州。銅陵采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1971年改銅陵特區為銅陵市,屬省直轄。銅陵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有天井湖金牛洞大明寺等。銅陵市境內的地表水主要是長江銅陵段,地下水以交替帶潛水為主,靠降水補給,境內以有色金屬銅礦著稱,已發現的礦產地115處。[1]

目錄

建制沿革

地名由來

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義安縣為銅陵縣,縣治由順安移於古銅官鎮,即今銅陵縣治所在地城關鎮。至此,歷史上「銅陵」地名第一次出現。「銅陵」二字的來歷,未見有正式文字記載,其說法有三種:一是「產銅之山陵」說,因此地產銅,又是丘陵地區,故名;二是「產銅原屬南陵」說,故取名「銅陵」;三是「銅地原屬『陵陽'說」,銅陵地區漢時歸丹陽郡春谷縣、陵陽縣,取「陵陽」之陵,合為「銅陵」。

夏商時期,銅陵地區屬揚州。

周朝時期,銅陵地區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

秦統一中國後,銅陵屬鄣郡。

西漢時期,鄣郡改為丹陽郡。銅陵地區先後屬丹陽郡春谷縣、陵陽縣。

東漢時期,設置銅官鎮(在今銅陵縣城)。

三國時期,銅陵地區先後屬吳國丹陽郡春谷縣、臨城縣。

西晉時期,銅陵地區屬宣城郡春谷、臨城二縣。

東晉義熙年間(405年—418年),由於北方戰亂,大批山西流民進入此地,在此僑置定陵縣,縣治設在今順安鎮。定陵縣的設置,使今銅陵地區的區域大體確定下來。

南朝宋、齊時期,定陵縣屬淮南郡。

梁、陳時期,屬南陵郡。

隋統一後,將定陵縣併入南陵縣,屬宣城郡。

唐朝前期,銅陵屬宣城郡南陵縣。唐朝後期,從南陵劃出工山、安定、鳳台、歸化、豐資五鄉,設置義安縣,縣治在今順安鎮,屬宣州。

五代時期,仍為宣州義安縣。

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義安縣為銅陵縣,屬昇州。銅陵縣設置後,即將縣治由順安鎮移至銅官鎮(今銅陵縣城關鎮),當時稱江滸。

北宋開寶七年(974年),曹彬伐南唐,閏十月克銅陵縣,初江南道(路),後改屬江東路池州。

元朝,銅陵縣屬江浙行省池州路(後改為池州府)。[2]

銅文化廣場

明朝,銅陵縣屬池州府,直隸於南京。

清初,銅陵縣屬江南左布政使司池州府;後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分為江蘇、安徽兩省,銅陵縣屬安徽省池州府,後設徽寧池太廣道,池州府為其所屬。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1月廢府,銅陵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6月至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屬安徽省蕪湖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後屬第二專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8月6日改屬第八專署至銅陵解放。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21日,銅陵解放。同年5月13日劃歸皖南行署池州專區管轄。

1952年2月4日,銅陵縣改屬安慶專區。1956年10月12日,成立銅官山市,屬省直轄。1958年9月5日,撤銷銅陵縣建制,市、縣合併,改名銅陵市,屬省直轄。1959年4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保留銅陵市建制,仍屬省直轄;恢復銅陵縣建制,屬安慶專區。1964年7月29日,銅陵市改為銅陵特區,實行政企合一,為省直轄。1971年12月11日,改銅陵特區為銅陵市,屬省直轄。

2015年10月13日,安慶市樅陽縣劃入銅陵,撤銷銅官山區、獅子山區,以原銅官山區、獅子山區的行政區域為銅官區的行政區域。

2015年12月3日,撤銷銅陵縣,設立銅陵市義安區,以原銅陵縣的行政區域為義安區的行政區域。;[3]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銅陵市下轄3區1縣,市政府駐銅官區湖東路666號。

銅官區銅官區是銅陵市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轄區面積98.1平方千米,轄1鎮、1街道、23個社區。坐落在安徽發展第一方陣——皖江城市帶,處於「八百里皖江」的中心地段,是「兩山一湖」著名風景名勝區——黃山、九華山和太平湖的北大門。區域人文和自然景觀豐富,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天井湖與銅官山、烏木山相映成趣,形成了「四季常青、綠色環城、濱江含湖」的生態城市格局。

郊區郊區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是著名的黃山、九華山、太平湖旅遊風景區的北大門。區域面積266.72平方千米,轄1鄉2鎮2個街道,下轄17個行政村、14個社區。境內擁有國家級長江淡水豚自然保護區、九華山「頭天門」大士閣、瀾溪老街、和悅老街、南泉禪寺以及白浪湖、祠堂湖等主要景點。大通鎮2014年入列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義安區義安區位於安徽中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東接繁昌、南陵,南鄰青陽、貴池,西北隔江與樅陽、無為相望。下轄4鄉4鎮,總面積845平方千米。義安一名始現於唐文德元年(888年),是中國青銅文明發祥地之一,礦冶歷史迄今已有三千餘年,境內金牛洞古採礦遺址、木魚山古礦冶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境內有鳳凰山風景旅遊區、天井小鎮文化旅遊區,以及太陽島、雙龍洞、大明寺等景點。

樅陽縣樅陽縣地處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北岸,大別山之東南麓。西以白兔湖、菜子湖與安慶市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與安慶市宜秀區、迎江區毗鄰;北與合肥市廬江縣、蕪湖市無為縣接壤;東與銅陵郊區交界,南與池州貴池區隔江相望。面積1808.1平方千米,轄鄉鎮轄22個鄉(鎮)、238村、20社區、140居民小組。[4]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銅陵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東與蕪湖市繁昌縣、南陵縣接壤,南與池州市貴池區、青陽縣交界,西與安慶市宜秀區、迎江區、桐城市毗鄰,北與合肥市廬江縣、蕪湖市無為縣相鄰。介於東經117°04』—118°09』、北緯30°38』—31°09』之間,南北最長約56千米,東西最寬約103.9千米,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東距蕪湖市60千米左右,西距池州市30千米、安慶市80千米左右,距省會合肥市125千米。

地質構成

銅陵大地構造位置處於揚子准地台的下揚子台坳,或稱淮陰山字型構造的前弧東翼。境內出露地層自奧陶紀上統至第四系,褶皺、斷裂構造發育,岩漿活動強烈,變質岩零星分布於侵入岩體周圍 。

地層

銅陵境內地層出露從早古生代奧陶紀開始,直至新生代第四紀,經歷了5億年的漫長歷史地質年代形成的,基本上沒有發生區域變質。

岩石

銅陵地區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三大岩類都有分布。沉積岩總厚度大於4262米,劃分為10系28個組地層單位。岩漿岩包括侵入岩和噴出岩,侵入岩共有49個岩體,地表出露面積59平方千米。

構造

褶皺境內印支期形成的褶皺分為金口嶺向斜、銅官山背斜。大通—順安復向斜、永村橋背斜、舒家店背斜、新屋裡復向斜;大通——順安復向斜中分為陶家山向斜、青山背斜、朱村向斜;新屋裡復向斜包括鳳凰山向斜、仙人沖背斜、元寶山向斜。燕山期形成的褶皺中分村復向斜,其主體已出銅陵地界,境內僅見其中次一級的褶皺八分村背斜的南西端一小部分。喜山期形成的褶皺有汪家村向斜。

斷裂境內已知斷層共有143條,依據地層與地層,岩體相互之間的切割、控制和覆蓋情況,並考慮裂隙形成時的相互關係和褶皺之間的關係。境內斷裂可分為印支—燕山早期,印支—一燕山中期,印支—燕山晚期和喜山期4個形成時期。此外,尚有18條規模較小、切割岩層的關係不明確,難以查明時代的斷層組合關係。

地殼演化歷史銅陵在地質歷史上經歷了長期的淺海沉積,多次地殼運動造成了褶皺和斷層構造,並在此基礎上發生了岩漿活動,形成了豐富的內生有色金屬礦藏,以後,又經過多次的地殼抬升和剝蝕夷平作用,才逐漸成為今日的面貌。[5]

地形地貌

銅陵市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皖南山區的交接地帶。境內南部低山、丘陵縱橫交結,呈北東向展布,大都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灰岩、頁岩和砂岩組成。海拔300—500米為主,多褶皺型山、丘,少數為斷層山,一般坡度都在25°—30°左右,山體比較完整,山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下降。中部丘陵、崗地起伏,也呈北東向展布,丘陵的組成物質與南部丘陵相似,崗地由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下、中統組成。地面切割比較破碎,發育了一系列沖、坳谷地。其中以董店—朱村河谷平原為最寬廣,海拔已降至100—350米左右,僅銅官山、棋盤石等兀立丘陵、崗地之上的低山,海拔可超過450米。地面平均坡度比南部小,一般僅15°—20°左右,僅斷層作用所形成的丘陵方顯得陡峻。北部平原,地勢低下坦蕩,由長江及其支流的沖積作用發育而成。地面海拔小於15米,大部為8—10米,地面坡降多小於1/5000,水網密度高,河溝縱橫,湖沼廣布。

低山

主要有銅官山、棋盤石、小孫山、大帽頂、羊山、銅山露天、來龍山、神仙山、姥山、大烏豬尖、犁頭岩、寶山、大團山、寒山、岩山、鱉形山等。

丘陵

主要有黃木嶺、獅子山、旗山、螺螄山筆架山、天鵝抱蛋山、羊山磯、銅山、東馬鞍山、西馬鞍山、九華山等。

崗地

砂礫石崗地:海拔50—60米,比高30—40米。主要分布在銅陵市東北郊。

黃土崗地:海拔30—40米,比高20—25米。主要分布在銅陵市北部的城郊。

石質崗地:海拔50—60米,相比高25—30米,主要分布在掃把溝至長江街道的沿江地帶。

平原

沖積平原:海拔8—10米左右,呈狹長狀態分布在銅陵市大輪至小輪碼頭之間,由於長江挾帶的泥沙在岸邊堆積而成。高程從上而下逐漸降低,地面坡降小於1/5000,最寬處可達4千米,最窄處僅數百米。

低階地:海拔15米,分布在銅陵市中心至掃把溝一帶。[6]

氣候特徵

銅陵市屬於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全年氣候溫暖濕潤,雨量豐沛,濕度較大,日照充足,雨熱同季,無霜期長。雖然銅陵地處歐亞大陸之東部,距海洋350千米,但受江浙一帶山系所阻擋,海洋性氣候並不明顯,冬夏溫差比較顯著,冷暖氣團交鋒頻繁,氣候多變,降水年際變化大,冬季受內蒙古高壓控制,北方冷空氣南侵,天氣晴朗、寒冷、乾燥,夏季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增強,天氣炎熱,春、秋兩季是冬、夏交替過渡的季節,春季南北氣流交鋒頻繁,鋒面進退不定,造成雨水偏多,天氣多變,常出現低溫連綿陰雨天氣。秋季以後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開始退縮,內蒙古高壓增強,銅陵地區又漸受北方冷氣團控制,天氣晴朗少雨,出現秋季乾旱。

水文概況

河流

銅陵市境內的地表水主要是長江銅陵段,有55千米,最高洪水位16.64米(1954年),最低水位3.29米(1979年),年平均流量295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620立方米/秒(1979年)。

湖泊

天井湖位於銅陵市區西北部長江西路北側,水面1222畝,平均水深1.5米。

桂家湖位於銅陵市區西南7.5千米,水面1241畝。

地下水

銅陵地下水以交替帶潛水為主,靠降水補給,濱江沖積平原孔隙水及石灰岩丘陵地區的岩溶裂隙水是其主要類型。含水層面積為49.5平方千米。含水層厚度沿江一帶36.32—61.54米,支流兩岸5—15米。

土壤類型

銅陵市土壤共六個土類,13個亞類,49個土屬,85個土種。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銅陵市水資源總量約5.3億立方米,人均1660立方米。畝均1890立方米。地表水主要有長江銅陵段。地下水以碳酸鹽岩類溶岩裂隙水為主,總蘊藏量約6570萬立方米,日采強度18萬立方米。

植物資源

銅陵市自然分布植物1233種,栽培的植物553種,占安徽省植物3200種的54%。南部低山植被保存較好,多數為常綠闊葉林及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用材林

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杉木、河柳、榔榆、糙葉樹、青檀、檫木、泡桐、杜仲、楓香、南京椴、女貞等,它們分布在天門山、葉山、水龍山和金榔等地,大都是常綠喬木和落葉喬木。

經濟林

主要有茶園、野山楂、野彌猴桃、苦楮、野葛、菝葜、山蒼子、花椒、野薄荷、油桐、重陽木、香椿、臭椿、山胡椒、化香等,多散布在南部和中部的低山、丘陵區,是常綠、落葉喬、灌木和藤本植物。

竹林

有毛竹、桂竹、剛竹、水竹、實心竹等。多分布在本市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的坳部和麓部。

特用林

包括防護林和綠化林。防護林以旱柳、銀葉柳為主,主要分布在沿江、湖灘地;綠化林有圓柏、小葉櫟、垂柳、黃連木、合歡、棣棠、南天竺、紫玉蘭、杜鵑、桂花、紫藤和中華常春藤等喬木、灌木和藤本植物,它們在公園、路旁栽種,也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區。

其它雜林

主要樹種有楓楊、槐樹、三角楓、楸樹、刺楸和南酸棗等,廣泛分布於低山、丘陵和崗地,大都是落葉闊葉樹種。

中藥材品種

銅陵市植物藥材共有197科1551種,國家提出普查的363種藥材,銅陵有208種,占57.3%。安徽省提出普查的219種,銅陵有182種,占83.1%。

國家規定的24種二類中藥材中,銅陵有11種,占46%:杜仲、厚朴、白朮、白芍、麥冬、貝母、銀花、元胡、桔梗、連翹、芋肉。

安徽省規定普查的68種重點品種中,銅陵有46種,占67.69%,主要有:丹皮、白芍、白朮、玄胡、積殼、木瓜、吳芋、太子參、貝母、夏天無、杜仲、厚朴、黃柏、銀花、射干、辛夷、桔梗、丹參、明黨參、石斛、半枝蓮、南沙參、玉竹、黃精、半夏、前胡、覆盆子、防已、膽草、枇杷葉、柏子仁、百部、柴胡、天冬、光菇、斷血流、百蕊草、青木香、徐長卿。[7]

礦產資源

銅陵市地處長江銅鐵成礦帶上,內生成礦條件有利,以有色金屬銅礦著稱。已發現的礦產地115處,包括大、中、小礦床和礦點,按其成因分類有內生礦床和外生礦床,工業分類可分金屬礦產、非金屬礦床和燃料礦床。金屬礦產計有大型礦床1處,中型礦床9處,小型礦床19處,銅礦為主,還有鐵礦、金礦、銀礦、鉬礦、錳礦、鋁礦、鋅礦、分散元素等。

非金屬已發現礦床9處,礦種主要有硫礦、白雲岩、石灰岩、粘土、大理石等,此外還有石英岩、黃沙、膨潤土、玄武岩、磷礦、硅灰岩、富鉀岩、珍珠岩和瑪瑙礦等。

銅陵地區燃料礦產主要是煤礦,探明儲量為6106萬噸,截至1985年底,保有儲量5470.8萬噸,煤層可采厚度在1.5—2.5米之間;含硫及灰份量屬中偏高。[8]

經濟

綜述

2020年,全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003.7億元,比上年增長3.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6.5億元,增長1.2%;第二產業增加值455.5億元,增長4.3%,其中工業增加值378.6億元,增長4.0%;第三產業增加值491.7億元,增長2.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5.5:45.6:48.9調整為5.6:45.4:49.0。

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7%,占比38.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3.3%,占比40.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分別增長41.4%、0.1%、64.6%、37.3%、2.2%和6.9%,高端裝備製造產業下降1.1%。

2020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7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0.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6%。全市農民工共42.8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36.6萬人。

2020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0%,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9.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3.0%。

第一產業

2020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04萬公頃,比上年減少0.03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0.20萬公頃,減少0.03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32萬公頃,增加0.11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21萬公頃,增加0.07萬公頃。

2020年,全年糧食產量 56.3萬噸,比上年下降3.0%;油料產量5.8萬噸,增長11.7%;棉花產量0.2萬噸,下降23.8%;蔬菜產量31.1萬噸,增長3.9%。

2020年,年末全市生豬存欄14.1萬頭,比上年增長5.4%;全年生豬出欄19.5萬頭,下降11.2%。肉類總產量3.8萬噸,比上年下降6.9 %。禽蛋產量3.1萬噸,下降3.2%。水產品產量10.4萬噸,增長0.4%。

2020年,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85.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1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5.3萬噸,下降4.3%。農村用電量6.9億千瓦時,下降1.2%。全市灌溉面積7.7萬公頃。

第二產業

2020年,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86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2.6%;股份制企業增長5.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0.8%。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1.8%,製造業增長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6.9%。分行業看,36個工業大類行業有17個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六大主導行業增加值「四升兩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2.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9.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加值增長2.8%;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6.7%;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加值下降4.7%。

2020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108.4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38.5億元,下降2.1%;股份制企業93.8億元,增長2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14.6億元,增長3.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91.8元,比上年增加0.5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4%,提高0.5個百分點。

2020年,全年建築業增加值77.2億元,比上年增長6.5%。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301家,比上年增加79家。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002.7萬平方米,增長4.0%;房屋竣工面積271.8萬平方米,下降2.4%。

第三產業

2020年,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81.5億元,比上年增長3.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60.1億元,增長0.6%;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9.6億元,下降3.6%;金融業增加值53.6億元,增長4.6%;房地產業增加值76.3億元,與上年持平;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98.7億元,增長2.2%。

2020年,全年鐵路旅客發送量235.2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3.5%,貨物發送量75.0萬噸,下降13.4%。公路旅客運輸量474萬人,下降56.0%,貨物運輸量5176萬噸,增長4.5%。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8429.5萬噸,下降12.4%。

2020年,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26.4萬輛,比上年增長7.3%,其中汽車保有量21.8萬輛,增長9.0%。

2020年,全年電信業務總量93.7億元,比上年增長27.9%;郵政業務總量4.7億元,增長11.9%。國內包裹快遞1111萬件,增長23.7%。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16.5萬戶,比上年減少0.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34.2萬戶,增加2.6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51.3萬戶,增加4.2萬戶。

2020年,全年入境旅遊人數0.2萬人次,比上年下降96.7%;國內遊客1451.5萬人次,下降42.8%。旅遊總收入106.8億元,下降49.7%,其中旅遊外匯收入44.7萬美元,下降96.9%。年末全市有A級及以上旅遊景點(區)20處,其中4A級景區9處。旅行社40家,其中國際旅行社2家。

固定資產投資

2020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0.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29.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1%。工業投資增長2.2%,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2.5%

2020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71.5億元,比上年增長1.4%。商品房銷售面積248.8萬平方米,下降0.6%;商品房銷售額137.8億元,下降3.9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59.9萬平方米,增長8.8%。

國內貿易

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0.3億元,比上年增長2.8%。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95.7億元,增長1.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4.6億元,增長9.7%。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280.5億元,增長4.2%;餐飲收入69.8億元,下降2.6%。

2020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比上年增長2.7%,飲料類下降13.7%,煙酒類增長0.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13.8%,日用品類增長10.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18.3%,金銀珠寶類下降16.9%,中西藥品類增長14.3%,石油及製品類下降14.2%,汽車類增長5.4%。

對外經濟

2020年,全年進出口總額7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出口9.5億美元,增長11.0%;進口66.8億美元,增長5.7%。

2020年,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5%。實際到位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內資676億元,增長7.1%。

財政、金融和保險

2020年,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8億元,比上年增長5.4%。財政支出182.5億元,增長8.0%。重點支出項目中,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增長13.2%,科學技術支出增長9.5%。民生類支出152.9億元。

2020年,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639.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2%。其中,住戶存款餘額990.8億元,增長14.3%;非金融企業存款376.1億元,增長8.9%。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336.0億元,增長10.3%。其中,住戶貸款308.7億元,增長9.7%;企(事)業單位貸款1027.3億元,增長10.5%。

2020年,年末全市上市公司7家,比上年增加1家。流通股市價總值286.9億元。

2020年,全年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30.1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1.3億元,增長17.9%;人身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8.8億元,下降5.2%。全年賠款與給付12.7億元,增長25.3%。[9]

文化

方言文化

銅陵地區主要通行吳語、江淮官話等。

銅陵本地話為吳語—宣州片方言,分為:當地話、圩里話、山佬話三種。當地話是指銅陵縣(現義安區)所使用的方言,屬吳語方言,主要分布於順安、西湖、朱村部分、城關部分等地;沿江一帶講的是圩里話,分布於:城關部分、鍾倉、流潭、太平、和平等地;山佬話主要是指山區居民講的話,分布於:鐘鳴、金榔、新橋部分、朱村部分等地。

銅陵市區除吳語外亦有江淮官話,類似南京官話,比較接近普通話。19世紀的太平天國兵燹使皖南地區的土著人口銳減,戰後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湧入城區和部分鄉鎮,極大地改變了本地區的方言面貌。新移民帶來的客籍方言(江淮官話等)已在土著式微的條件下反客為主;除市區外,銅陵董店、大通、新建等地所講的話屬於安慶方言,俗稱「桐城腔」;胥壩、安平、老洲等地所用語言屬無為腔。

青銅文化

唐代詩人李白一生遍歷名山大川,在其晚年曾兩次巡遊到銅陵,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作。銅陵的采銅業在唐代發展到鼎盛時期,李白理所當然地要把它記錄在詩文中。唐天寶十三年(754 年)李白巡遊秋浦,往來於銅陵、貴池之間,寫下了組詩《秋浦歌》,其中第十四首寫道: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這首很有感染力的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描寫工人勞作的佳篇,有很多高的文學地位和價值。

同年,在另一首《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中,李白以他慣有的浪漫主義手法寫道:

銅井炎爐歊九天,赫如鑄鼎荊山前。

陶公矍鑠呵赤電,回祿睢盱揚紫煙。

這首詩是李白告訴杜秀才在銅陵期間對冶銅場景的感受。自李白之後,歷代名人學士紛踏而來,多有詩文傳世。李白的作品開以采冶銅入詩的先河。[1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