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银冈书院

银冈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是清代著名的五大书院之一,是关东第一书院,在东北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开本邑教育之先",培养出大批英才。周恩来总理就是在银冈书院入读小学。银冈书院现在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被列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国务院公布银冈书院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银冈书院

地理位置 昔日的铁岭古城内南门之右

景点级别 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免费

创始人 郝浴

始建于 1658

目录

书院布局

漫步来到书院的正门--广亮大门,两扇乳钉镶嵌朱漆大门立于门枕石上,石阶和上马石已经凹凸不平显得沧桑古朴。位于书院正门对面,竖立着一座磨砖对缝影壁,高近四米、宽十二米许,中间额宽六米,上有枋柱屋顶,下有须弥座,素面当心浮雕"银冈书院" 四个金色大字。大门两侧各有房一间,再向外,有东西角门各一。走进正门,便来到当年郝浴的宅院。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套院,上屋正房三间为文昌宫,现陈列展出关于银冈书院历史沿革的文献资料、历史文物。门前有光绪十六年所刻石碑二通。东侧为《银冈书院捐添经费建修斋房记》,其碑阴为《书院所添书籍》。这是我国罕有的古代石刻图书目录,被载入国家图书馆馆史,实为稀世珍品。西侧为《银冈书院资产碑记》。院内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东侧在书院时期称东斋房,曾为各斋长办公之所,后为书院学堂。1910年,周恩来在书院读书时,即曾在此研习古文、书法。现仍按当年原貌恢复,南北火炕,炕上各摆两张书桌,靠东壁摆放古书橱一对,橱门木心板上刻有楹联"晨登讲席歌尧舜,千山翠色落银冈","诗传画意王摩诘,船载书声米舍人"。另外屋中有地八仙桌、太师椅一组,是先生授课的座位。西厢房现为书院藏书室,兼办公室。收藏郝浴与后来邑绅官员捐献及新添图书典籍数千册。现有《古今图书集成》240函存于其中。正房与东、西厢房之间有东、西月门通二进套院和东、西两院。二进套院的郝公祠位于文昌宫正北,面阔三间,房前挂有郝浴自题草书"致知格物之堂"匾额。这里是郝浴昔日讲学场所。康熙22年(1683)7月15日,郝浴病逝于桂林任上。噩耗传至铁岭,学界和银冈诸生无不为之哀痛,遂将"致知格物之堂"辟为"郝公祠",设其灵位,终年奉祀。"致知格物"是郝浴的座右铭,也是他的办学宗旨,体现了"实践而体之" 的唯物主义思想。接替郝浴办学的董国祥对学生解释说:"知者,心之灵也。致者,推而极之以求蔽也。……天下、国家、身、心、意皆物也,诚正修齐以至治平即格物也。……此即所谓: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教导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材:"诸士习业于此,毋自鄙落,当思所以为忠臣、为孝子、为悌弟、良友。修齐诚正之事,皆务实践而体之,即治国平天下,无其事而有其具,庶无负先生之所以名堂之记哉!"现在"致知格物之堂"中展出郝浴办学经过和生平事迹,同时展出的还有郝浴次子,曾任奉天府尹郝林和为恢复书院有突出贡献的铁岭知县焦献猷的事迹以及他们为银冈书院撰写的碑文。并有康熙55年和乾隆59年两通残碑展出。门内有一付木刻楹联:"晨登讲台歌尧舜,千山翠色落银冈"系郝浴先生《银冈行》中诗句。在堂门之前,立有两通石碑,西为康熙十四年郝浴亲自撰写的《跋银冈书院记》和康熙52年铁岭知县焦献猷的《银冈书院题壁》;而《郝浴捐助银冈书院膏火土四》碑则立于门东。现今书院的西院辟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馆额为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题写。院之南侧临街有房十二间一字排开。东数第七间为大门即为纪念馆的进口处,第八间为收发室,其余是展室。东侧六间,为《新生活起点》展室,展出1910年周恩来在铁岭学习生活情况及相关文物、史料。西侧《第二故乡情》展出的是1962年周总理视察第二故乡铁岭时的全部史料和文物,真实再现了周总理与铁岭人民的鱼水深情。院西侧有厢房8间,为《历史伟人周恩来业绩展》,介绍了一代伟人光辉的一生。厅内展出340张照片,127件实物和4组雕塑,还有电化声像设备,增加了真实性和感染力。院北有房八间,为《周恩来1910年读书教室》、陈列和接待室、办公室等。院东侧有一通石碑《银冈书院修复碑记》。在院中央,有一尊白色花岗岩的周恩来雕像,为中共辽宁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於1998年敬立,鲁迅美术学院孙家彬制作。人们每到这里,总要与总理雕象合影留念。现今的东院,为一仿古园林建筑,称作银园。这里的垂花门,是纪念馆的出口处。此门为木制结构,门上青瓦覆顶,檐下有两颗倒垂的木柱,端头饰以莲花,故称垂花门。门内迎面一座高约3.5米、宽约8.5米青砖雕檐影壁,中间是一块宽1.5米、长6.5米的汉白玉,正面刻有"银园"两个大字,背面镌刻着著名书法家苏平书写的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句。再北是莲池,池中有总理生前最喜欢的马蹄莲花,有无数赤橙色、墨青色鲤鱼绕莲游戏。池上有单拱花栏小桥,可通东西。莲池之北,便是被称为"隐然卧龙"的"银冈"之处。现在随形就势修成假山,沿山脊修成四个亭台画阁,由曲廊相连。廊枋上有园林景观和历史典故彩绘。银园东侧是沿清代一条街古建筑后墙修建的捐资碑廊。碑廊高三米,长有90延长米,由122块墨青理石拼接,上面鎏金楷书镌刻着6千余捐资者姓名。[1] 书院内原有一株郝浴建书院时栽下的老榆树,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日夜俯瞰着书院,年年抛撒榆钱儿,记录书院教化育人的功绩。乾隆时,诗人商其果以老树为题赋诗,讴歌银冈书院。诗曰:"老树婆婆满院荫,每当风雨做龙吟,三春铸得钱无数,洒落人间总不寻。"

历史沿革

郝浴遇赦之后,与其好友函可等人于顺治十五年,投奔其好友左懋泰移居铁岭。[2] 当时铁岭城内遍是瓦砾,蒿草丛生,除管理流人的官兵之外,尚无居民,其好友左懋泰等居于城外龙首山下。郝浴在"南门内之右"选中一片风水之地,成为努尔哈赤攻陷铁岭后第一个入住铁岭城的居民。郝浴自记:"戊戌五月下岭,卜居于南门之右,方十许亩,中为书室三间,前有圃种蔬,后有园种花,左壁吾卧室也。右壁一带,皆吾友连屋而居也"。郝浴的父亲郝大舫得知儿子获赦在铁岭安家,异常高兴,筹集银两派人送来,助其修建宅院。自此,郝浴以他高深的学识,在家设帐办学,传授理学经典、培养生徒、普及文化,从而使铁岭文化又有了新的生机。郝浴在此讲学十八载,至康熙十四年(1675)复职还朝,留所居宅院为书院,并命名为"银冈书院"。几经修建已有相当规模。至1910年周总理入校读书时,已有校舍70多间。整个建筑群,清幽典雅,古韵浓郁。现今的银冈书院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与初建时"十许亩"相当。而且布局也无大的变化。东西排列三个院落。中间为郝浴最初所建宅院,东为银园,西院辟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远远望去,瓦青色的围墙上空,苍翠摇曳的枝叶之间隐现着古建筑的屋脊,古朴幽静之中蕴藏一丝神秘。银冈书院培养了众多的成材学生,成为铁岭文人学者聚集之地和文化中心,对铁岭及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康熙年间曾任顺天府尹又任奉天府尹的屠沂,遍游全国各大书院,当他来到铁岭了解到银冈书院的现状与历史,大为感慨,把银冈书院与河南的嵩阳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和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列为全国五大书院,并撰文勒碑留记。他在《重修银冈书院碑记》中写道:,"维天下之书院多矣,惟嵩阳、白鹿、岳麓、石鼓以大称。岂高阁、周建长廊四起云尔哉!盖大其人,故大其书院也"。"兹铁岭片石,即与嵩阳、白鹿、岳麓、石鼓四大书院而五焉,奚不可也。兴行教化守土之责也。表彰前哲后学之事也。" 他认为郝浴:"学探理窟,才蔚国华,岳岳怀方,不移不屈,政绩昭然"。他把郝浴与四大院之创始人同视为伟大人物。

书院简介

银冈书院位于昔日的铁岭古城内南门之右、今日繁华的银冈小区之中,是一处古朴幽静的清代园林式建筑群。银冈书院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 其创始人是清代谪居铁岭的郝浴。如今的银园,假山曲廊、水榭亭台、拱桥莲池、游鱼花卉,典雅清幽,如天然花园一般。银冈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书院,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视频

新北方走四方视频银岗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