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鯽
銀鯽 |
中文學名:銀鯽 別 稱:鯽瓜子、紅鯽 界:動物界 分布區域:歐、亞大陸 的溫帶水域 英文名:Silver prussian carp |
銀鯽的體形及體色與普通鯽魚極相似,但身體比普通鯽魚顯著地高且寬,體長為體高的1.9-2.4倍;體色較深;生長速度較鯽魚快,個體也較大,最大個體可達3公斤。 [1]
目錄
銀鯽基本信息
銀鯽(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鯽的近緣亞種。 俗稱:鯽瓜子(東北)、紅鯽(新疆阿勒泰)。 英文名:Silver prussian carp
銀鯽生活習性
銀鯽的生活習性與鯽相似。喜棲息於淺水、水草叢生、底質多淤泥的地方。冬季在深水處越冬。為雜食性魚類。產卵期一般在5月底至7月初。第一次性成熟的年齡多數為3齡,亦有少數為2齡。 銀鯽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的溫帶水域,我國盛產於東北的黑龍江――遼河流域,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
通常在自然環境中,一種魚的性比約為1:1。普通鯽魚為4:1,而銀鯽則為9:1。銀鯽的繁殖方式也與眾不同,它們不要求有雄性配偶,那它們的卵子產出後如何受精、發育?首先我們先從遺傳學角度來探究。絕大多數魚類的每個體細胞中含有主導遺傳的染色體為數十個至100個,稱為二倍體魚,這些魚所產出的卵子和精子中的染色體數都減半,這種精、卵細胞叫做單倍體。受精時,精子進入卵子後,形成含在100個染色體的二倍體受精卵,受精卵分裂發育,其後代有雌亦有雄。
銀鯽的體細胞含有162個染色體,稱為三倍體魚。它們產出的卵子的染色體數不減半,仍為162。銀鯽生殖時卵子的受精過程很特殊,與一般兩性融合生殖不同。銀鯽產出的卵子由其它種類的雄魚產出的精子來刺激它,但這些精子不參予真正的受精過程,從而發育成雌性的後代。這種特殊的受精發育過程稱為雌核發育。因此,銀鯽所生下的後代,從外部特徵到內部結構和母親一模一樣,形成一個獨特的魚類"女兒國"。
銀鯽人工養殖
科學家利用銀鯽的獨特的遺傳特性,選用興園紅鯉的精子來激活銀鯽的卵子,它們的後代仍為清一色的雌性,即保持母親的優良遺傳特徵,又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父條"的有利性狀,且子代不分離、不退化、生長速度快的優勢。其生長速度為普通鯽的2-3倍,並且具有食性廣、易飼養、繁殖簡便、生命力強、病害少、肉味佳、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高等優點,這種銀鯽取名為異育銀鯽。
銀鯽異育銀鯽
異育銀鯽是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70年代以黑龍江省方正縣雙風水庫天然雌核發育的銀鯽為母本,與江西省興國紅鯉為父本進行人工授精產生的異精雌核發育銀鯽的子代。 異育銀鯽
其最大特點是食性廣。從魚苗開口至夏花魚種階段,主要攝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尤以浮遊動物為主);在幼魚階段,主要攝食硅藻等藻類,各類輪蟲、枝角類、橈足類、搖蚊幼蟲、有機碎屑和各種人工投餵的配合飼料;成魚階段主食人工投餵的各種配合飼料(如豆餅、花生餅、菜餅及大麥、小麥、玉米粉、麩皮和顆粒飼料等)和有機碎屑,也吃各種藻類(如硅藻等)、輪蟲、枝角類、橈足類、搖蚊幼蟲、蠅蛆、鰻魚的糞便等。
異育銀鯽是養殖新品種。它的食性很廣,在人工飼養下,只要飼料適口,均喜食,而且幾乎全年攝食。
銀鯽形態分類
滁州鯽體色較淺,背部青灰色,腹部銀白色。各鰭條顏色灰白,略帶黃色。體厚,背高,體型側扁,頭短小。脊椎骨4+26~28,側線鱗28~30。背鰭不分枝鰭條4根。雄性個體胸鰭末端可達腹鰭基部,雌魚不達腹鰭基部。上述形態特徵均有別於方正銀鯽及彭澤鯽。
銀鯽營養價值
研究表明 : 普安銀鯽 A 型魚肌肉中蛋白質含量 為 16.79 ± 0.30% , 粗脂 肪含量為 0.74 ± 0.02% , 水分含量為 78.28 ± 0.15 % , 灰分含量為0.98 ± 0.05% ; 其氨基酸總量為 20.08 % , 必需氨基酸含量8.21 % , 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總量的40.89% , 必需氨基酸與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值為69.19% 。 普安銀鯽 A 型魚是一種高蛋白 、 低脂肪 、氨基酸含量豐富 、 營養價值高的養殖魚類, 是值得進行研究開發的優良淡水魚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