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地柏
铺地柏(学名:Sabina procumbens (Endl.) Iwata et Kusaka):柏科圆柏属的一种匍匐小灌木,高达75厘米,冠幅逾2米,贴近地面伏生,叶全为刺叶,3叶交叉轮生,叶上面有2条白色气孔线,下面基部有2白色斑点,叶基下延生长,叶长6-8毫米;球果球形,内含种子2-3粒。[1]
目录
形态特征
铺地柏是一种矮小的柏科圆柏属灌木,原生于日本南部。系柏科常绿匍匐小灌木,高达75厘米,冠幅逾2米。枝干贴近地面伸展,褐色,小枝密生。枝梢及小枝向上斜展。叶均为刺形叶,先端尖锐,3叶交叉互轮生,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成角质锐尖头,长6-8毫米,上面凹,表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下面基部有二个白粉气孔,气孔带常在上部汇合,绿色中脉仅下部明显,不达叶之先端,下面凸起,蓝绿色,沿中脉有细纵槽。叶基下延生长;球果近球形,被白粉,成熟时黑色,径8-9毫米,有2-3粒种子;种子长约4毫米,有棱脊。匍匐枝悬垂倒挂,古雅别致,是制作悬崖式盆景的良好材料。
生长习性
地理分布
铺地柏原产日本。在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广泛栽培,中国旅大、青岛、庐山、昆明及华东地区各大城市引种栽培作观赏树。在园林中可配植于岩石园或草坪角隅,又为缓土坡的良好地被植物,各地亦经常盆栽观赏。现各地都有种植。主要繁殖培育基地有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河南等地。
生长习性
喜光,稍耐阴,适生于滨海湿润气候,对土质要求不严,耐寒力、萌生力均较强。阳性树,能在干燥的砂地上生长良好,喜石灰质的肥沃土壤,忌低湿地点。铺地柏为温带阳性树种,栽培、野生均有。喜生于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耐寒、耐旱、抗盐碱,在平地或悬崖峭壁上都能生长;在干燥、贫脊的山地上,生长缓慢,植株细弱。浅根性,但侧根发达,萌芽性强、寿命长,抗烟尘,抗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有害气体。耐荫植物,喜阳光充足,但亦耐阴。有很强的耐寒、耐旱能力,忌低湿。适应性强,耐瘠薄,对土壤不甚选择。
主要价值
在园林中可配植于岩石园或草坪角隅,也是缓土坡的良好地被植物,亦经常盆栽观赏。日本庭院中在水面上的传统配植技法“流枝”,即用本种造成。有“银枝”、“金枝”及“多枝”等栽培变种。地柏盆景可对称地陈放在厅室几座上,也可放在庭院台坡上或门廊两侧,枝叶翠绿,婉蜒匍匐,颇为美观。在春季抽生新傲枝叶时,观赏效果最佳。生长季节不宜长时间放在室内,可移放在阳台 或庭院中。
中国各地园林中常见栽培,亦为习见桩景材料之一。在城市绿化中是常用的植物,铺地柏对污浊空气具有很强的耐力,在市区街心、路旁种植,生长良好,不碍视线,吸附尖埃,净化空气。丛植于窗下、门旁,极具点缀效果。夏绿冬青,不遮光线,不碍视野,尤其在雪中更显生机。与洒金柏配植于草坪、花坛、山石、林下,可增加绿化层次,丰富观赏美感。
观叶,春色叶,在春季抽生新傲枝叶时,观赏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