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学院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学院于2008年3月组建,其前身是成立于1965年的原锡林浩特牧业学校。现开设畜牧兽医、水土保持(草原生态保护)、食品加工技术、生物应用技术、园林技术五个高职专业及畜牧兽医、乳品加工两个中职专业。学院所有专业均使用蒙汉两种语言授课,实行“双证书”制,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专业特色鲜明,民族特色浓郁。
目录
历史沿革
1964年5月,开始筹建“内蒙古畜牧兽医学校”,校址呼和浩特市;1965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示学校由呼和浩特迁至锡林浩特;1967年11月,内蒙古畜牧所厅所属达茂旗红格塔拉种羊场畜牧学校并入内蒙古畜牧兽医学校,学校隶属权下放到锡林郭勒盟,更名为“锡林郭勒盟畜牧兽医学校”;1975年3月,内蒙古农牧学院(畜牧兽医、草原专业)、锡林郭勒盟畜牧兽医学校、锡林浩特牧业机械化学校整合成立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业学院”;1978年,锡林郭勒盟牧业学院解体,原锡林郭勒盟畜牧兽医学校归属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厅,更名为“内蒙古锡林浩特牧业学校”;1980年11月,被教育部确定锡林浩特牧业学校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内蒙古地区共八所);1983年12月,学校归属内蒙古农牧渔业厅领导;2001年6月,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锡林浩特分院在学校挂牌成立;2006年6月,学校整建制合并到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教学业务挂靠于经济系;2008年3月,在原经济系的畜牧教研室、兽医教研室和草原生态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系;2009年,食品教研室由经济系转入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系,同时增设生物技术教研室;2011年3月,因教学需要,将畜牧教研室与兽医教研室合并为畜牧兽医教研室;2011年5月,“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教学动物医院”正式挂牌营业;2012年7月,增设园林教研室;2014年5月,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系更名为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学院
办学条件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9名,其中双师教师30名,教授9名、副高职称18名,硕士研究生17名,在读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4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人,院级教坛新秀1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全日制在校生527名、其中蒙古族学生占70%。每年举办行业企业技术工人培训、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蒙古国留学生培训等两千余人。
学院拥有畜牧兽医、水土保持(草原生态保护)两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现有《家畜繁殖改良技术》、《食品卫生与微生物检验技术》、《动物防疫检疫》3门课程已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有《动物解剖生理》、《牛生产技术》、《食品检验技术》等14门课程已建成职院级精品课。学院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促教改。近3年,共承担和参与各项科研课题40项,其中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12项、自治区级课题6项、院级课题22项。有一项科研课题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或参编公开出版教材9部,校本教材1部;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94篇。学院所有教室及部分实验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习实训条件完善,设有营养分析室、植物标本室、动物标本室、3S实验室共20个标准实验室,并建有养殖场、教学动物医院(对外开放)校内教学实训基地供学生实习,并与行业企业共建有20余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或就业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共建的草原科学研究中心、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三农[1]三牧”服务中心和锡林郭勒盟传统乳制品协会均设在我院,不仅能满足师生实践、科研与教学的需要,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与技术服务。
文化传统
学院始终秉承“成就每一个人”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训,所培养出的学生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受到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以及区内各盟市企事业单位[2]的欢迎,就业率每年稳定在98%以上,就业单位对学生满意率在95%以上。
参考文献
- ↑ 习近平“三农”思想 新观点新论述新要求 ,人民网,2015-10-21
- ↑ 企事业单位什么意思?什么是企事业单位(附备考资料) ,搜狐,201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