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錦官城裡,芙蓉國中(徐峰)

錦官城裡,芙蓉國中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錦官城裡,芙蓉國中》中國當代作家徐峰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錦官城裡,芙蓉國中

1967年5月9日夜裡,徐光學、申凡、戴軍三人乘火車離開西安前往成都。火車出西安城向西,於寶雞折而向南,行駛在寶成鐵路上。不多久,火車就馳行在秦嶺山脈的崇山峻岭之中。寶成鐵路主要沿嘉陵江峽谷鋪設,火車奔進嘉陵江大峽谷里時,天色慾暮,晚霞將秦嶺的山峰染成絳紅色,山谷里有的地方能見到晚霞,有的地方見不到晚霞,火車就在這忽明忽滅的境界裡行進着。徐光學、申凡、戴軍正好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去欣賞暮色中雄偉高大的秦嶺丰姿,漸漸地,直到整個嘉陵江峽谷完全浸入黑夜之中。

徐光學不知火車什麼時候進入成都平原。當天亮之後,火車已經奔馳在廣袤無垠的天府之國的大地上。徐光學等已經接近成都。成都是四川省會,簡稱蓉,別稱芙蓉城,地處成都平原中部,府河與南河貫穿整個市區。

徐光學等三人從火車站走出來時已是晌午時分。成都,一個夢幻般的城市已經實實在在地展現在眼前。成都的混亂狀況似乎不像西安那麼嚴重。紅衛兵自然也是布滿街頭,大街之上「學大寨」、「學大慶」、「階級鬥爭」、「人民萬歲」等標語也是隨處可見。徐光學等三人乘公共汽車前往成都市民政招待所附近的紅衛兵接待站登記

在接待站同志的精心安排下,他們三人住了下來。來到一個新地方往往心情都比較激動乃人之常情,大家都希望能夠立刻出去走走,四處看看。經過那麼長時間的旅途奔波,都感到疲勞,於是在接待站里好好地休息了。天黑後,他們再也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異地的心情,走出了紅衛兵接待站,逛逛成都夜市。

成都的夜市生活不如西安那麼繁華,也不能同戴軍生活的杭州相比,更不能同申凡生活的大上海相比。但是成都畢竟是成都,省城的繁華與富麗自然是掩不住的。那「老四川火鍋」的招牌、那「理髮店」的店名、那「辣妹子餐館」的名稱、那供銷社的商店……都在昏黃的燈光下展示着成都的豪氣與客氣。他們在成都的大街上簡單地逛了逛就折回了接待站,因不他們不想在夜裡逛得太遠。

此後,在成都的日子裡,三人基本上都待在一起,仿佛一家兄弟。每天,他們都是上午出去遊玩,中午在外面隨便吃點飯,傍晚回到紅衛兵接待站好好地吃一頓。戴軍和申凡從家裡出來串聯時隨身帶着的錢稍微多點,他們在紅衛兵接待站里購買了飯菜票,計劃住幾天就買幾天的菜飯票。可是,徐光學身上已經沒有錢了,他從家裡出來時帶的錢僅有十幾元,那錢在到達成都之前已經花光。好在出來串聯紅衛兵乘火車是不花錢的,所以,僅有十幾元錢的徐光學能夠乘火車展轉半個中國而不顯得窘困。出來逃難的徐光學面對這種困難並不害怕,他相信自己能夠度過這個難關的。為了解決生計問題,他先向接待站打借條借三天的菜飯票。這時,徐光學對自己的生活精打細算,早上只吃一個饅頭和一碗稀飯;然後外出,隨身帶點鹽和炒米粉,中午在外面花一分錢買上一杯開水沖一下,算是自己的中飯;晚上回來飽餐一頓。戴軍是三人中經濟條件最好的,而且心地善良,見徐光學無錢買飯,便在吃早飯時多買幾個饅頭,中午同徐光學一道吃。

徐光學來到成都也要痛快地玩上一回。成都值得玩的地方多,徐光學與申凡、戴軍商量後,確定玩成都的武侯祠、文殊院、大慈寺、杜甫草堂、青羊宮、望江樓等處,這些地方都是成都市的文化代表,看完這些地方就意味着幾乎看完了成都。

他們先去文殊院遊玩。文殊院位於成都市西北角的文殊街邊,是成都市內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圓塔院,宋時改稱「信相寺」,後毀於兵燹。據說清朝時期有人在夜裡看見紅光從塔風射出,紅光中顯出菩薩文殊之像,於是改稱文殊院。康熙帝還御筆題寫「空林」二字,並欽賜一方「敕賜空林」御印贈給文殊院,墨跡至今仍保存在文殊院內。徐光學走在文殊院大街上,遠遠地便能看見文殊院裡的那高高的佛塔,那塔仿佛是托塔天王李靖手裡的落下的寶塔,穩穩地矗立在蔚藍色的天宇下,又好像是一個巨大的嗩吶倒扣在大地上。徐光學來到青松環圍的文殊院跟前,一個古老而又神聖的感受油然而生,文殊院坐北朝南,里里外外,蒼松翠柏高過圍牆,綠陰掩映下的廟宇,顯得寧靜而又安詳。從外觀上看,徐光學就覺得這佛寺和西安的有明顯的不同,但不同在哪,他一時也說不出來,只是感覺到不同而已。文殊院前有三三兩兩的人走動着,文殊院的大門裡不時地有人出入。徐光學等三人走進文殊院,見裡面是一個小巧的四合院,然後沿着一條中軸向里走,觀看裡面的什物。他們從天王殿開始,把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寶殿、說法堂、藏經樓等處景點一一看過去,感受到這裡的莊嚴肅穆的氣氛。鐘樓里懸掛着的重達4000公斤的銅鐘給徐光學留下很深的印象,另還有被列為「空林八觀之一」的緬甸玉佛一尊也讓徐光學玩賞了好一會兒,據說此佛是由性鱗和尚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歷盡千辛萬苦,步行募化到緬甸請回的。此外,文院內許多佛像,無論是石刻、銅鑄,還是木雕、泥塑,文物價值極高。在文殊院裡,有一件事讓徐光學驚駭不已,就是文殊院裡的「舌血經書」,這本「經書」是由院僧先宗等三人每天清晨刺破舌頭取其鮮血書寫而成的。

看罷文殊院,徐光學又去觀看武侯祠。《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何等人物,將自己的畢生的精力和聰明才智都用在國家的事業上,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死後追封諸葛亮為武鄉侯,建祠紀念。武侯祠位於南門武侯祠大街,始建於西晉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徐光學在課外讀過杜甫寫的著名的詩歌《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於是,徐光學與申凡、戴軍一同前去參觀杜甫曾經瞻仰過的武侯祠。當年在錦官城外的武侯祠如今已在成都市內。那種柏森森的景象已經沒有杜甫當年所見的那麼壯觀了。整個武侯祠坐北朝南,主體建築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武侯祠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五重建築雄偉壯麗。走進大門,濃蔭叢中矗立着幾通石碑,最大的是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此碑後人被稱為「三絕碑」。那是因為上面是唐朝名相裴度的文章,書法家柳公綽的字體,名匠魯建的雕刻。碑文對諸葛亮短暫而悲壯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評價,竭力讚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並以此來激勵執政者。祠內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嚴謹,莊嚴肅穆。徘徊在武侯祠中,徐光學心情難以平靜,回想古人的豐功偉業,不禁精神倍增,那《草廬對》中精闢的分析,那《出師表》里竭忠的言語,無不使徐光學心潮澎湃;那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物形象讓徐光學無比敬仰……

成都重點文化景觀之一就是杜甫草堂。對大詩人杜甫(712-770)的崇拜,使徐光學無論如何都要去觀看一下杜甫草堂。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人們尊為"詩聖"。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是杜甫流落成都時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在安史之亂中(759)從甘肅顛沛流離到成都,靠友人幫助在錦官城西浣花溪畔營建草堂,並在這裡居住了四年。這四年當中,他用自己的不朽之筆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像《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著名的詩篇就是在這裡寫出來的。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後人就在詩人故居處建園立祠。當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當年的杜甫草堂是一間十分寒酸的茅草棚子,而現在的杜甫草堂已經不再是茅草棚子了,而是一所環境優美園林建築。

從武侯祠回到紅衛兵接待站,休息了一晚。次日,徐光學等三人直奔杜甫草堂。杜甫草堂遠在西郊,須乘公共汽車前去。徐光學等登上汽車,當汽車駛出成都時,他們便看見路邊碧綠的田疇,看見遠處的山矗立在5月的天空下。5月的四川盆地難得有這麼一個好天氣。駕駛員是個很漂亮的女同志,聽徐光學等人的口音是外地人,便主動同他們搭腔。她的嗓音很好聽,只是吐字卻是富有濃郁的四川味,她的溫文爾雅給徐光學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汽車到了杜甫草堂前。徐、戴、申三人下了汽車,走到杜甫草堂的正門前,發現草堂不是草建的,而是一排青磚碧瓦的古樸建築。徐光學很難將眼前的建築與中學本上那個經風一吹就「茅飛渡江灑江郊」「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的草屋聯繫在一起。走進去只見廊、榭、軒、亭,有序排列,中有流水環繞,小橋勾連,花經縈迴,綠樹掩映,無不顯得莊重、古樸、典雅,給人清麗的感覺。置身其中,既讓人產生懷古幽思,又讓人享自然浪漫。於詩史堂,徐光學瞻仰了恢宏古樸又栩栩如生的銅色杜甫像,瞻罷,頓生敬慕之情。接着,徐光學對草堂的景點逐個地進行地參觀,讀着杜甫的詩文和歷代文人的對聯和碑刻,真切地感受到杜甫在中華文化史上的影響,使之對杜甫及其詩歌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徐光學不忘抬頭看看西山,透過史詩堂的一扇窗戶向西眺望,確實是「窗含西嶺千秋雪」,只是他的草堂門前沒有東吳來的萬里船,翠柳上大約還有黃鸝,只是沒有鳴叫。不過,從東吳來的三個遊客卻正在杜甫草堂里。

徜徉於杜甫草堂,面對溪流環繞,看竹木蔥蘢,賞台閣錯落,留連於掩映花叢的園林,徐光學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成都文化里不僅有大詩人杜甫的草堂,還有一位給成都的文化增添了許多韻味的絕色佳人,她就是薛濤(?-834?)。位於成都九眼橋錦江岸邊的望江樓就是為紀念她而建的。薛濤聰穎好學,才智出眾,能詩善文,又熟知音律。因家貧十五歲被編入樂籍。薛濤曾自製一種深紅色小箋,世稱「薛濤箋」,頗受時人推崇。

年輕的徐光學對女詩人薛濤知之甚少。既然知之甚少,那就應該進一步進行了解,好在離望江樓不遠,便與申、戴二人商量去逛一逛。他們二人同樣也想去逛逛這個因女詩人而出名的望江樓公園。一拍即合,說走就走,三人便來到了錦江邊望江樓前。

徐光學走進望江樓公園,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這裡的竹子多而且奇。薛濤一生愛竹,後人便在園中遍植佳竹,其中有不少是名品。竹姿萬千,各有妙趣:通身粉白的粉筆竹如冰肌玉骨的婷婷少女,根部竿上重重疊疊地布滿奇節的人面竹仿佛人的臉,光滑突出的佛肚竹猶如羅漢大腹便便;還有質地堅韌的方竹,軀幹高大的雞爪竹,飄逸瀟灑的鳳尾竹,文雅娟秀的觀音竹……各呈風姿,或互抱成叢,或交織成廊,或夾成濃蔭幽徑……徐光學徘徊竹林,尋古訪幽,流連憑弔,情趣無窮,忘卻紅塵,俗念頓消。

扶疏的竹林中有枕江而立的崇麗閣和濯錦樓。此二樓為望江樓公園內的主要建築。崇麗閣為木質結構,因其矗立在錦江岸邊,人們便稱之「望江樓」,閣頂為鎏金寶頂,麗日之下,金光閃閃,耀眼奪目,整個樓設計巧妙,飛檐翹角,雕樑畫棟,雄偉壯觀。面對這樣的美景,徐光學等人滿心歡喜,乘興登樓,極目遠眺,但見成都高樓鱗次櫛比,悠悠錦江春色無邊,萬千氣象盡收眼底。這不正是正符合杜甫的詩「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的意境嗎?登罷望江樓,他們又參觀了濯錦樓。濯錦樓四面有門窗,四圍遍植花木,倩影扶疏,典雅清麗,美麗至極。另外,還有掩映在江邊柳蔭竹影之中的吟詩樓,此樓是依據薛濤生前的吟詩樓修建的,此樓在波光雲影襯托下顯得格外秀美,極具畫意詩情。

參觀望江樓後,徐光學與申凡、戴軍回到紅衛兵接待站。三人在成都已經徘徊了數日,已經還參觀了武侯祠、望江樓、杜甫草堂等幾個著名的景點。這時,申凡提議離開成都前往重慶,戴軍也有類似的想法。其實,徐光學也想立刻去重慶看看新的風景,可是此時的徐光學不僅是身無分文,而且還欠紅衛兵接待站兩天的伙食費。徐光學不得不為自己的生計考慮了。怎麼辦?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一點不假。在從望江樓公園回來的路上,徐光學發現了一個掙錢的辦法。申凡與戴軍提出來離開成都時,徐光學沒有立即答應,而是請他們去青城山、峨眉山、都江堰等地玩玩,一周後一同離開。戴軍、申凡不知箇中原因,似乎也不便多問,二人便出去繼續遊玩。而徐光學卻跑到市區東大街上去,因為那兒有人專門靠給別人寫信來掙錢。徐光學在一位姓沈的師傅身邊停留了好長時間。當沈師傅發現長時間站在自己身邊的徐光學後,便主動攀談。徐光學告訴他,想請他幫助通過寫信賺點錢。沈師傅通過徐光學身上的衣服判定徐光學是個外出串聯的學生。看徐光學態度誠懇,大約也是出於同情與憐憫,沈師傅答應了徐光學的請求。於是徐光學就同沈師傅坐在一起代人寫信。第一天徐光學代人寫五封信,淨掙1.5元錢(每封信是0.3元);而沈師傅卻代人寫了九封信,淨掙了2.7元。第二天徐光學給人寫了六封信,第三天只寫了四封信……一個星期下來,徐光學一共寫了40封信,淨掙了12元。12元對當時的徐光學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徐光學非常感激沈師傅的幫忙,便花1元錢請沈師傅吃東西,1元錢吃一頓早飯在當時應該是相當奢侈的。沈師傅對徐光學說:「小伙子真能幹,沒有錢不用害怕,幹什麼活都能掙錢,'天無絕人之路』嘛」。徐光學說:「是啊!不管幹什麼,'行行出狀元』嘛。」當徐光學告訴沈師傅第二天就要離開成都時,沈師傅似乎還有點捨不得他走。可是,徐光學畢竟是外地人,離開成都是必然之事。他真情地握着徐光學的手說:「以後有機會一定再來成都玩玩。」徐光學點頭答應,並就此告別沈師傅。

成都給徐光學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那裡的風物與文化,就是那裡的人。徐光學似乎覺得這個號稱「芙蓉國」的成都是男的少女的多。因為他發現公共汽車駕駛員是女同志,售票員是女同志,飯店服務員是女同志,接待員也是女同志,就連路邊商店、茶店的服務員都是女同志,仿佛徐光學來到女兒國。後來,徐光學才了解到,男人們都到廠里上班去了。成都的女同志個子都不甚高,充滿笑容的臉紅紅的很漂亮。在徐光學看來,這芙蓉國里的每一個女人都像下凡的仙女,個個都講文明懂禮貌。成都女人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愛吃辣椒,而且都不怕辣,辣不怕,似乎除了煮飯不放辣椒之外,什麼食品都放辣椒。似乎整個四川的女人都可以稱得上是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的辣妹子。那種過分辣的食物,徐光學吃不慣,戴軍和申凡更吃不慣。成都的男人挺有素質。比如在參觀完杜甫草堂後往回走的路上,徐光學等人發現路邊有人玩雜技,便上湊個[熱鬧]],不想被一輛上海牌小轎車碰了一下,申凡被蹭倒了,徐光學的屁股被蹭疼了。那駕駛員立刻走下車來,問申凡傷着沒有,是否要去醫院。申凡告訴駕駛員沒有受傷。那駕駛員又問徐光學傷着沒有,得知徐光學沒受傷後,便放下心來,又再三表示道歉,然後才駕車慢慢地走開。在徐光學看來,成都男人挺實在的。徐光學還感受到當地老百姓都很客氣。當時的成都一分錢能買一杯開水。當徐光學在一個賣水攤上買開水沖炒米吃時,那賣開水的讓徐光學隨便加開水。成都的山水文化、風土人情給徐光學留下了難忘的印象。[1]

作者簡介

徐峰,真名徐光學,詩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魯谼山人,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有23年軍旅生涯,曾榮立三等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