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原縣
鎮原縣位於甘肅省東部,慶陽市西南部,北緯35°37′-36°16′、東經106°44′-107°36′之間。東臨慶城縣、西峰區,西接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南界涇川縣、崆峒區,北靠環縣。總面積3500平方千米。總人口52萬人(2013年)。全縣轄7個鎮、12個鄉:城關鎮、屯字鎮、孟壩鎮、三岔鎮、平泉鎮、開邊鎮、太平鎮、臨涇鎮、新城鎮、南川鄉、上肖鄉、新集鄉、方山鄉、殷家城鄉、馬渠鄉、廟渠鄉、武溝鄉、郭塬鄉、中原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地處黃土塬梁溝壑區,蒲河、茹河、交口河、洪河及潘楊澗河從西北向東南流貫縣境將黃土塬切成6個狹長塬面。建有巴家嘴、老虎溝和脫家溝等水庫。309國道橫穿縣境北部,303和318省道公路橫穿縣境南部。名勝古蹟、紀念地有潛夫山森林公園、太陽池、翟池山莊、石崆寺石窟,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姜家灣、寺溝口、里土梁等遺址,新石器時代[1]的高莊、川口、段家坪、常山等遺址,王符潛山讀書台、王符墓,北魏胡國珍墓,三岔紅軍長征紀念館等。
目錄
歷史沿革
西漢置彭陽、安武、臨涇、撫夷縣,隋置湫谷縣,後改臨涇縣。唐武德二年(619)析置豐義縣,北宋初改豐義縣為彭陽縣,屬原州。元初改原州為鎮原州,至元七年(1270)省臨涇、彭陽縣入鎮原州。明改州為縣,沿用州名。
1996年,鎮原縣面積3500平方千米,人口47.7萬人。轄5個鎮、19個鄉:城關鎮、屯字鎮、孟壩鎮、三岔鎮、平泉鎮、臨涇鄉、南川鄉、曙光鄉、上肖鄉、彭陽鄉、太平鄉、王寨鄉、新集鄉、方山鄉、殷家城鄉、馬渠鄉、廟渠鄉、開邊鄉、武溝鄉、郭塬鄉、湫池鄉、中原鄉、新城鄉、小峴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鎮原縣常住總人口491696人,其中,城關鎮40054人,屯字鎮27366人,盂壩鎮38346人,三岔鎮17543人,平泉鎮30909人,臨涇鄉35140人,南川鄉21360人,曙光鄉18595人,上肖鄉32321人,彭陽鄉9730人,太平鄉26254人,王寨鄉9125人,新集鄉11423人,方山鄉13330人,殷家城鄉7474人,馬渠鄉14424人,廟渠鄉18587人,開邊鄉22100人,武溝鄉12909人,郭塬鄉17015人,湫池鄉13395人,中原鄉20515人,新城鄉25451人,小峴鄉8330人。
2008年末,全縣面積3500平方千米。轄7個鎮、12個鄉:城關鎮、屯字鎮、孟壩鎮、三岔鎮、平泉鎮、開邊鎮、太平鎮、臨涇鄉、南川鄉、上肖鄉、新集鄉、方山鄉、殷家城鄉、馬渠鄉、廟渠鄉、武溝鄉、郭塬鄉、中原鄉、新城鄉,共有215個行政村,1991個村民小組。農村人口10.87萬戶49.29萬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鎮原縣常住總人口415727人,其中,城關鎮46074人,屯字鎮37179人,孟壩鎮31991人,三岔鎮16684人,平泉鎮34870人,開邊鎮17713人,太平鎮24851人,臨涇鄉25617人,南川鄉15740人,上肖鄉26686人,新集鄉17240人,方山鄉11762人,殷家城鄉6418人,馬渠鄉12333人,廟渠鄉15373人,武溝鄉12031人,郭原鄉13129人,中原鄉16926人,新城鄉33110人。
2014年,省民政廳(甘民復〔2014〕143號)批覆同意撤銷臨涇鄉,設立臨涇鎮。2015年,省民政廳(甘民復〔2015〕155號)批覆同意撤銷新城鄉,設立新城鎮。
視頻
鎮原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舊石器時代人類怎樣生活?別以為只是茹毛飲血,搜狐,2017-12-27
- ↑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出來了 !,搜狐,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