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长老教会北投教堂

长老教会北投教堂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随意窝

基本资料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类别    教堂

公告日期  1998年3月25日

建成年代  大正元年(1912年)

长老教会北投教堂始建于1912年,是一座位在北投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教堂,该教堂现隶属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北投教会。北投教堂也是台北附近仅存的古老教堂之一,民国87年(公元1998年)3月10日,长老教会北投教堂由台北市政会议正式通过为古迹,并于同年3月25日公告。[1]

目录

教会概况

  • 教堂原本建于“嘎唠别”(今新北市八里乡淡水河畔的挖仔尾),后来迁建于“番仔厝”(今北投区丰年里),马偕过世之后,将其30多年来传教的基业交棒给同样出身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传教士吴威廉 (William Gauld,1861-1923),大正1年(公元1912年)由教友陈近(生卒年不详)先生捐献土地,将北投教会迁建于现址。
  • 教堂由吴威廉所设计建造,以红砖与木屋架构建起,风格配置上接近英国乡村的小教堂。
  • 北投教会设教历史悠久,也成为长老教会往附近传教的起始据点,后来陆续往邻近地区开设锡安、清江、新北投等教会。

建筑设计

  • 北投教堂属于吴威廉牧师中期阶段所设计的建筑,比起其他时期作品,北投教堂显得十分简单。
  • 可能的因素一为当时的信徒为当地平埔族人,因为文化不同,采取较简单亲和的风格以融入其中;再则可能经费受限。北投教会座东朝西,正门面对中央南路,虽以今日标准看来街道狭小,但在百年前是北投的主要干道。
  • 教会的平面为宽6.5公尺、深16.5公尺的长方形。大门入口突出1个宽3公尺,深2公尺的遮雨庇。
  • 入口上方的山墙,红砖砌出弧形与三角形的组合式天际线。在每2个扶壁之间设有窗子,窗上的墙面有红砖砌成的三角楣,设计简单却点出了西洋古典的风格。
  • 教堂两侧为砖墙,可能因为明治42年(公元1909年)发生了震央于台北、造成122人死亡的大地震,使吴威廉牧师于外墙上每隔3.5公尺就设计有突出支撑(称为“扶壁”)结构,用来加强墙体,提高抗震性。
  • 教堂外观用水泥粉刷的横带与墙面上的红砖形成红白相间的外型,就像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乡间民居。自街上望去,北投教会没有十分明显,像是平凡的街屋。这样巧妙的设计,缩短与民众的距离,让教会不会遥不可及,充分展现亲和力。
  • 由于吴威廉牧师所设计的作品现大部分多已改建,北投教堂是目前尚存的代表作之一,也承载了教会与平埔族的互动,是台湾近代宗教发展上的珍贵纪录,也是北投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 基地呈典型西方教堂之长条型,建物边缘饰有红砖装饰,窗户相当小巧并设有三角型上檐。[2][3]

历史概况

  • 1912年,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教友陈近提供教堂现址土地,并由传教士吴威廉(William Gauld)负责设计建造。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该教堂曾被当局征作仓库使用;同期,该教堂也曾是台湾神学院教授兼牧教会。
  • 1946年,林再添牧师受聘为北投长老教会第一任独立堂会牧师,成为教堂首位正式主持者。
  • 1962年左右,教堂开始附设幼稚园
  • 1963年,林再添过世,改由康知礼牧师主持该教会。
  • 2012年,北投长老教会合一并历经屋舍整修,由建筑特色许慧聆牧师主持至今[4][2][5][6]

视频

[北投区] 长老教会北投教堂 (景点)

参考文献

  1. 长老教会北投教堂,台北市北投区公所,108-08-30
  2. 2.0 2.1 长老教会北投教堂陈请古迹记事. archive.is. 2012-12-22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2). 
  3. 长老教会北投教堂-数位典藏与学习联合目录. archive.is. 2017-03-09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 
  4. 北投教会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www.pct.org.tw. [2017-03-09]. 
  5. 北投教堂陈请古迹记事. archive.is. 2017-03-09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 
  6. 长老教会北投教堂-台湾宗教文化地图-台湾宗教文化资产. archive.is. 2017-03-09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