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怨 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
《長亭怨 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 |
作品名稱: 《長亭怨 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 創作年代: 明末清初 文學體裁:詩 作者:屈大均 |
《長亭怨 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屈大均創作的一首詩詞。[1]
屈大均具有多方面的文學才能,其中以詩的成就最高。[2]
屈大均的史學造詣也極高,貢獻很大。他的《皇明四朝成仁錄》記載了崇禎、弘光、隆武、永曆四朝死節之士的事跡,成為研究南明史所必備的珍貴資料。
他的代表作之一《廣東新語》,雖然不是一本專門的科學技術論著,但有學者統計其涉及科技問題的篇幅占了全書的68%,有十萬字是屬於農業方面的內容,還有2/3是有關國計民生方面的記載,全面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廣東的經濟發展概貌。
目錄
詩詞正文
“ | <記燒燭、雁門高處。
積雪封城, 凍雲迷路。 添盡香煤, 紫貂相擁、夜深語。 苦寒如許, 難和爾、淒涼句。 一片望鄉愁, 飲不醉, 壚頭駝乳。 無處, 問長城舊主, 但見武靈遺墓。 沙飛似箭, 亂穿向, 草中狐兔。 那能使、口北關南、更重作, 并州門戶。 且莫吊沙場, 收拾秦弓歸去。 > |
” |
— <《長亭怨 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詩詞名句網> |
作者簡介
屈大均[3]生於1630年(崇禎三年)10月10日,兒時隨入贅邵家的父親居住在南海縣西場(即今之廣州荔灣區西場)。1645年(順治二年),隨父親歸原籍番禺,恢復屈姓,更名大均。早年受業於陳邦彥門下,1645年(順治二年)補南海縣生員。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4]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避禍為僧,中年仍改儒服。詩有李白、屈原的遺風,著作多毀於雍正、乾隆兩朝,後人輯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
1646年(順治三年)清軍陷廣州。1648年(順治五年),屈大均參加其師陳邦彥以及陳子壯、張家玉等的反清鬥爭,同年失敗。後至肇慶,向南明永曆帝呈《中興六大典書》,授以中秘書,不久因父歿急歸。
早年受業於陳邦彥門下,深受其思想的薰陶。曾參與陳邦彥[5]等人發動的抗清鬥爭,並在陳等人遇害後冒着風險收斂他們的遺骸。其後,為避免清廷的迫害,他入寺廟削髮為僧,並將居所命名為"死庵"以示誓死不臣服清廷之意。其間,他以化緣為名奔走各地積極參與反清活動,並曾遣人送情報給抗清名將鄭成功,欲引導鄭的舟師沿海路進攻南京。
屈大均墓位於廣東省番禺市新造鎮思賢村寶珠崗麓,占地面積平方米,有屈大均墓、八泉亭、思賢亭等紀念建築物,均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大均而建。墓域成梯形,前寬14.5米,後寬6.8米,邊長9.8米,高127厘米,內寬137厘米,左右墓手高83厘米。正中墓碑是青石刻字:"明屈翁山先生墓民國十八年己巳仲冬番禺縣長陳樾題"。屈大均墓表,位於墓域後方偏右,高178厘米,寬180厘米,中間嵌"屈翁山先生墓碑"。碑文為邑人吳道容所撰並書。[6]
視頻
.
.
參考資料
- ↑ 《長亭怨 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 詩詞文句網
- ↑ 記憶番禺第20集《屈大均》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2018年11月06日17:26
- ↑ 《屈大均簡介》 古詩文網
- ↑ 「嶺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用詩歌記錄傳承嶺南文化,功不可沒 晨海啟風;發布時間;20-07-22 17:26
- ↑ 《陳邦彥簡介》 古詩文網
- ↑ 探坊有「廣東徐霞客」之稱的屈大均的故鄉保留「儀門」風格建築 優酷娛樂;發布時間;201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