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嘴鷯鶥
長嘴鷯鶥 |
長嘴鷯鶥(學名:Rimator malacoptilus,英文名:Long-billed Wren-Babbler)是幽鶥科長嘴鷯鶥屬的鳥類。
體小(13厘米)尾短、體羽蓬鬆的褐色而具皮黃色縱紋的鷯鶥。嘴長而下彎,與紋胸鷦鶥的區別在嘴長且無顯著眉紋。下體深褐,喉皮黃白色,胸具淡皮黃色縱紋。
目錄
簡介
長嘴鷯鶥 Long-billed Wren-babbler
雀形目 > 鶯科> 鷯鶥屬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Rimator malacoptil
中文學名:長嘴鷯鶥
拉丁學名:Rimator malacoptilus
英文俗名:Long-billed Wren-Babbler
命名作者:Blyth, 184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幽鶥科(Pellorneidae)
中文屬名:長嘴鷯鶥屬(Rimator)
繁殖區:東洋界 : Himalayas from ne India to s China
中國野生鳥類: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鳥種編號#1063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紅色名錄保護級別:無危物種
Least Concern(LC)
受威脅程度較低,保護現狀比較安全
評價
長嘴鷯鶥(學名:Rimator malacoptilus)是雀眉科、鷯鶥屬小型鳥類。體長約13厘米。嘴長,上體黑褐色具窄的皮黃色縱紋,腰和尾上覆羽赭黃色或暗棕褐色。頦、喉白色或淡皮黃白色,胸、腹褐色具棕白色或皮黃色羽千紋。尾下覆羽銹棕色。虹膜暗褐或淡紅褐色,嘴黑褐色、側扁,稍向下彎曲,跗踱淡黑褐色或肉色。
主要棲息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森林和灌叢中,也棲息於林間空地、林緣、耕地和疏林草坡與荒野灌叢草地。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很少成群。多數時候都在地上活動和覓食,當受到干擾和驚恐時,常發出一種哨聲似的叫聲。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分布於中國、印度(錫金、阿薩姆)、緬甸東北部。在中國僅見於雲南西部貢山。
分布範圍:喜馬拉雅山脈及蘇門答臘。
分布狀況: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指名亞種不常見,但也可能是常被忽視,分布於西藏東南部喜馬拉雅山脈海拔900~2500米的山區森林。此亞種最近還見於雲南西部的高黎貢山(據Robson介紹)。亞種pasquieri見于越南的黃連山省,也應留意有可能在雲南東南部的金屏地區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