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嘴鹩鹛
长嘴鹩鹛 |
长嘴鹩鹛(学名:Rimator malacoptilus,英文名:Long-billed Wren-Babbler)是幽鹛科长嘴鹩鹛属的鸟类。
体小(13厘米)尾短、体羽蓬松的褐色而具皮黄色纵纹的鹩鹛。嘴长而下弯,与纹胸鹪鹛的区别在嘴长且无显著眉纹。下体深褐,喉皮黄白色,胸具淡皮黄色纵纹。
目录
简介
长嘴鹩鹛 Long-billed Wren-babbler
雀形目 > 莺科> 鹩鹛属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Rimator malacoptil
中文学名:长嘴鹩鹛
拉丁学名:Rimator malacoptilus
英文俗名:Long-billed Wren-Babbler
命名作者:Blyth, 184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幽鹛科(Pellorneidae)
中文属名:长嘴鹩鹛属(Rimator)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from ne India to s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63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评价
长嘴鹩鹛(学名:Rimator malacoptilus)是雀眉科、鹩鹛属小型鸟类。体长约13厘米。嘴长,上体黑褐色具窄的皮黄色纵纹,腰和尾上覆羽赭黄色或暗棕褐色。颏、喉白色或淡皮黄白色,胸、腹褐色具棕白色或皮黄色羽千纹。尾下覆羽锈棕色。虹膜暗褐或淡红褐色,嘴黑褐色、侧扁,稍向下弯曲,跗踱淡黑褐色或肉色。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森林和灌丛中,也栖息于林间空地、林缘、耕地和疏林草坡与荒野灌丛草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成群。多数时候都在地上活动和觅食,当受到干扰和惊恐时,常发出一种哨声似的叫声。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分布于中国、印度(锡金、阿萨姆)、缅甸东北部。在中国仅见于云南西部贡山。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指名亚种不常见,但也可能是常被忽视,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900~2500米的山区森林。此亚种最近还见于云南西部的高黎贡山(据Robson介绍)。亚种pasquieri见于越南的黄连山省,也应留意有可能在云南东南部的金屏地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