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
内容简介
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备受好评的历史小说。
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千多年来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但鲜荔枝的保鲜时限仅有三天,这场跨越五千余里的传奇转运之旅究竟是如何达成的,谁让杨贵妃在长安吃到了来自岭南的鲜荔枝?作者马伯庸就此展开了一场脑洞非常大的想象。
沿袭马伯庸写作一贯以来的时空紧张感,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也感受到了事在人为的热血奋斗。随书附赠“荔枝鲜转运舆图”。
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惹得世人艳羡杨贵妃上千年,但其中的荔枝是如何从五千余里外的岭南运送到长安城的,却鲜有史书详细记载,脑洞大开的马伯庸以此为蓝本构建了一个大唐社畜李善德拼尽全力做项目的故事,虽是历史小说,读者却能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影子,大城市买房落脚、职场情商博弈、不得已的违规逾矩等,小人物的挣扎是那么相似。一项将鲜荔枝运逾千里之距的艰难差事,以微观人事折射大唐宏观社会。
这部口碑非常好的历史小说只花了11天写就,小说刚一连载就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被数万人点评为神作,推荐值高达96%。微博、抖音、小红书和今日头条,海量读者自发评论和衍生二创。
本书小开本双封设计,随书附赠“荔枝鲜转运舆图”折页插图一张。
马伯庸把他对历史的熟稔与现实关怀结合在一起,使得文笔能直击人的内心。写的是古人,却经常让我们看到自己。这部《长安的荔枝》就是如此。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于赓哲
作者简介
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
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
代表作:《大医》《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等。
原文摘录
李善德回到家里,心情大畅,压在心头几个月的石头总算可以放下了。他陪着女儿玩了好一阵双陆,又读了几首骆宾王的诗哄她睡着,然后拉着夫人进入帷帐,开始盘点子孙仓中快要溢出来的公粮。 这个积年老吏查起账来,手段实在细腻,但几勾检到要害之处,总要反复磨算。账上收进支出,每一笔皆落到实处方肯罢休。几番腾挪互抵之后,公粮才一次全数上缴,库存为之一清。 我原本以为,把荔枝平安送到京城从此仕途无量,应该会很开心。可我跑完这一路下来,却发现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内心就越愧疚。我本想和从前一样,苟且隐忍一下,也许很快就习惯了。可是我六月初一那天,靠在上好坊的残碑旁,看着那荔枝送进春明门时,发现自己竟一点都不高兴,只有满心的厌恶。那一刻,我忽然明悟了,有些冲动是苟且不了的,有些心思是藏不住的。
书评
一篇很短小的故事,却很悲伤。
一个即将迎来新生活的老实官员,被哄骗着接下了一件要命的差事。当自己拼尽了全力从死局中蹚出一条活路,却发现依旧是被各路人马肆意搪塞的皮球。一朝好运峰回路转,在无限风光中挥洒热血,却陷入了更多无从设想的困境与无奈。方窥冰山一角,已感五体惊惧。尊荣罪孽皆不过是贵人们弹指博弈间的附赠,拼尽全力也抵不过人们随意的盘拨。权贵之下,皆为蝼蚁。
贵妃的一句无心感叹,便要倾举国之力筹办。一骑红尘妃子笑,“为了将这两坛新鲜荔枝送到长安城,在从化要砍毁多少成树?三十亩果园,两年全毁。一棵荔枝树要长二十年,只因为京城贵人们吃得一口鲜,便要受斧斤之斫。还有多少骑手奔劳涉险,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河桨撸折断,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除此之外又有多少荔枝税的榨取,多少百姓的逃难流离,这读来满纸嗟叹的故事确曾实实在在的发生过。
取之于民,用之于上,虽然贵妃并非祸国媚上的妖女,但身为既得利益者,享万民供养却不负其责,放任身边人腐化蛮横,走到最后的结局,也并不能说冤枉。
读这个故事时,私心很希望李善德会有好的结果,扬眉吐气也好,逃之夭夭也罢,哪怕流俗的犯一些错误,也希望他保得一家平安。当然结局还算是好的,卑微半生后拍案而起,慷慨激昂怼的当朝国公瑟缩发抖,也算是扬眉吐气了。只是有时依旧不平衡,为何踏实本分之人所谓的好下场就只能是“从心而论的自在”?!当然心里的自在方是真正的自在,他也因此塞翁失马的躲过了战乱。可他终是废了腿,白了发,倾尽心力的办差最后却被逐出了长安。为何保持本心之时不能同时得名获利?肃清污浊、得到世俗认可的远大前程!当然,我深知这不过是我狂妄幼稚的愤怒!
故事实在是很精彩的,语言也不时透着作者的俏皮,而且,在如此紧迫的情况下,一个个的,还不忘记撸猫,实在是过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