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滿野草的河道(紅山飛雪)
作品欣賞
長滿野草的河道
這是一條古老的河流,古老的甚至比那紅山文化的歷史都悠久。
它的源頭在內蒙古高原上,蜿蜒流淌,帶着歷史的身影,帶着,久遠的濤聲。
這裡的先民們,沿着它流經的地域,追逐着它時隱時現的身影,築房修屋,開荒拓土,播種了人類繁衍生息的種子,也播下了紅山文化的曙光。
老哈河,一條曾經輝煌的河,一條充滿憂傷的河。
確切地說,我不知道這條河流形成於何時,我只知道這條河流的歷史很悠長。
看看博物館裡那些陳列的銹跡斑斑的雕弓彎刀,沿着它的岸邊撿拾散落在田野里的遼瓷宋瓦,聽一聽山野里隱隱傳來的羌笛簫鼓,還有那至今矗立的大明塔、清王府……它是一條孕育生命的河,一條與燦爛文化相伴的河流。
從三江源開始,循着它久遠的濤聲,我才知道,它的歷史有多麼輝煌。
在遠古時期,它的流域很寬廣。它是河套平原的血脈,滋養了一片蒙古大地的沃土,餵肥了茫茫草原上的牛羊。它穿過歷史,跨越許多磨難,一路艱辛走來。
山洪爆發的時候,阻塞了它的河道,它變得狂躁不安,桀驁不馴。再不是那條溫婉、明淨的河流。它咆哮着,摧毀着一切,滌盪着一切。把人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村莊,沖毀了;把人們懷着熱切希望播下的種子,裹挾了;把人們創造出的那些蘊含人文精神的器皿,深深覆蓋。汪洋過後,留給兩岸的人,滿目狼藉、一地哀傷。
它更多的是滋養,他的滋養,讓塞外大地上的民族格外興旺。在它清晰的記憶中,沿河而居的那些民族,在這片塞外之地不斷發展、壯大,獨立然後又融合。沿着它的軌跡,我們可以輕易尋找到一個個王朝的身影。那些散落在田間山野一個又一個神秘文字的碎片,就記載了一個曾經強大,又迅速衰亡的王朝——契丹帝國。順着河流行走,你會看見一個個響亮的地名:「遼上京」,「遼中京」,這些帶有鮮明特點的地名,自然與一個一個曾經在這裡繁衍生息的民族有着割不斷的聯繫。順着這條河流,契丹、西夏、金、滿清,這些在中國歷史上耳熟能詳的少數民族經過不斷興起與融合,最終走向廣闊的中原大地,建立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帝國。
河水悠悠,往事悠悠。
它不斷地孕育着,又不斷地摧毀着,就像它留給蒙古高原的身影,曲曲折折,坎坎坷坷。
或許,這就是生活。兩岸的人們依然逐水而居,追逐着它的每一次遷徙,發展着、創造着,不離不棄,福禍相依。
每一條河流都有漫長的歷史,都有悠長的故事。
我沒有聽見過老哈河那澎湃的濤聲,那是屬於歷史的。可是我見過它清澈的漣漪,那是留給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的。
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中,這條曾經咆哮的河流已經很馴服了。沿着歷史的足跡,它不曾有過越軌的行為,它已經漸漸失去了興風作浪的資本。在人們規劃好的圖紙上,緩緩流動。然而,不知從何時起,那一閃一閃的明媚的眼睛閉合了,滿天的星斗在老哈河裡再也尋不見燦爛的影子,垂死的游魚在乾涸的河道里,講述那個更加久遠的相濡以沫的故事。野草漸漸占據了河道,藉助那尚未蒸發的底蘊,瘋長着,茂盛着。順着河道刮來的風,梳理着齊腰深的野草,俯仰有致,搖曳生姿。河道里掀起了層層綠色的波濤,一樣的磅礴,一樣的壯觀。
現在,我帶着我的小孫女,站在現代化的堤壩上,順着河道看過去。那條曾經澎湃的,曾經清澈的河流,長滿了青青野草。
也許,在她今後的記憶里,故鄉的河流,就是長滿了野草的河道。
作者簡介
紅山飛雪,孫國華,內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小品文選刊》《四川文學》《意林》《語文報》《電影報》等報刊。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