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
此条目包含过多行话或专业术语,可能需要简化或提出进一步解释。 (2019年9月2日) |
门神是中国住宅和佛教道教寺庙大门处的神像,亦见于朝鲜、日本、越南,主要贴在大门或后门,佛教道教寺庙也会在山门处设有门神塑像。门神是木版年画的主要题材之一。通常为威武之神祇可能成为门神,而神格位阶较高者则不作为门神,如玉皇大帝、三清。民间传说最广的是左右门分别贴的是秦琼与敬德(尉迟恭),单门则贴的是魏徵或是锺馗。 早期的门神是以桃木雕塑而成,并且将其悬挂于门上。古代的门户大都是双门为主,所以门神的悬挂或是张贴大都是以双数为主。相传,早期的两尊门神分别是神荼与郁垒,据说这两尊神明是由玉皇上帝指派的守门侍者,他们将害人或是骚扰百姓的魑魅魍魉收服后,丢到深山中让猛兽啃食,于是每当鬼怪看到这两尊守门神后,便都望风而逃,并且不敢骚扰或是祸害百姓。随著时代的前进,皇宫、寺庙和民宅开始将有名的文臣武将尊奉为门神,像是秦琼与敬德、萧何与曹参,还有关羽与张飞等等。
目录
门神的起源
门神源于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门既为其一,周代祭五祀于宫“门”─每日每时必经之处, 自然加以重视, 祭祀,对于门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
门神的历史演变
汉代
神荼与郁垒则为专捉小鬼,降伏邪魔之鬼王。他们专门担任防卫家门、驱赶邪魔的任务。
唐代
1.秦叔宝和尉迟恭
相传俓河龙王因为差了行雨的时辰和下雨的雨量,而犯了天条,知悉将被 唐太宗的宰相魏徵所斩,于是向太宗求救。太宗乃计请魏徵前来下棋,以耽误监斩时辰,不料到了午时三刻,魏徵就在棋桌上睡著了,唐太宗以为如此龙王就可免于被斩,岂知魏徵就在梦中斩了俓河龙王的头。从此,龙王就天天来向太 宗索命,只要太宗想要就寝,门外就有鬼魅哭号,吵的太宗无法入睡。次日太宗告诉群臣,秦叔宝建议:"愿与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伺。于是太宗才能一夜好眠,而太宗也怜惜两位将士的辛劳,命画工将两为将军的画像绘于宫门,以镇压鬼魅。
2.锺馗则因生前宦场失意,无罪受屈,死后追封驱魔大神,民间将他供为后门神。
宋元之后
宋元之后,民间的门神更是变化,多得不可胜数。其中较为流传有秦叔宝和尉迟恭、温硚、岳飞、赵云、孙矉、庞涓等古代忠臣名将为代表。武将战绩显赫,更能镇鬼驱邪,无法越过门栏,家户更加安全。
近年来,门神已由驱邪到招福, 招财进宝, 百子百孙, 门神成为新年装饰。
门神的种类=
1.秦叔宝与尉迟恭门神:
唐代名将秦叔宝与尉迟恭二位将军。粉面红润,凤眼蒜鼻而唇厚顺髯,腰佩宝剑与弓的是秦叔宝将军。面色如焦,浓眉瞪眼,且一脸腮胡,腰佩宝剑与箭的是尉迟恭将军。二人采双足八卦步的立姿,双手上下护胸,并执长柄钺兵器。
2.老少太监门神:
门神为老少太监,分辨老少太监的方法主要是从面貌的不同来区分:年长的太监脸上刻画出岁月的刻痕,年青的太监则面色圆润。在服饰方面,由上而下依序为圆“领衫”、“束玉带”、“蟒袍”,而脚穿的是“笏头履”。所执的侍器,两人亦有不同:年长的太监右手捧香炉,左手持拂尘;年轻的太监右手扶玉带,左手捧著瓶花。民间俗称二人所捧之侍器为“香、花”。
3.宫娥门神:
两位宫娥头上均作束发,且打双髻,髻下束有牡丹卷草花纹的“簪戴”,且耳下有垂珠的“耳坠”。在服饰方面,身披“披帛”飘带,给人有一种轻盈的感觉;身穿“直领袄”,上有菱形花纹;衣著大袍,腹有“围腰”加“束”,“束”下悬有“宫条”和玉珮流苏。在所执侍器方面,左侧的宫女左手捧桃果,右手执玉如意;右侧的宫女右手捧高足的灯具,左手亦执玉如意。二位宫娥和老少太监所捧的侍器加起来,正好是民间喜用的四祥器:香、花、灯、果。
4.哼哈二将门神:
左边门的门神伸出一指,嘴巴微张,像是在大声喝道:“哈”。右门的门神则是翘起两指,仿佛发出“哼”的一声。他们就是著名的守护神“哼哈二将”。
5.加官进禄门神:
门神一人持“冠”,一人捧“鹿”,“冠”与“官”谐音,“鹿”与“禄”谐音,组合起来便有了“加官进禄”的意思。
6.富贵进爵门神:
门神则一人捧“牡丹”,一人捧“爵”,“牡丹”比喻富贵,“爵”比喻“官爵”,结合起来,便有“富贵晋爵”的意思了。
7.字匾门神:
演变成只有字匾,通常穷人家用字匾门神。[1]
此条目需要更多页面分类。请协助为此条目补上适当的页面分类。参见页面分类入门。(2019年9月2日) |
- ↑ 门神 - 教育大市集 . 教育大市集. [2019-2-2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