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閒筆陶醉與喝醉(古金龍)

閒筆陶醉與喝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閒筆陶醉與喝醉》中國當代作家古金龍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閒筆陶醉與喝醉

陶醉與喝醉,兩個詞同樣都帶有一個醉字,表象看它們有着截然不同的境界,如果換個角度融會貫通的去理解,它們還別有一番幽默之意境,細品這兩個詞它們也有許多關聯和共同點。

先談論其喝醉一詞,一講到醉酒之人,人們就會聯想到走路步態蹣跚,說話口齒不清胡言亂語,喪失意志發着酒瘋的粗俗醉漢,讓人馬上在心理上產生出一種厭惡的感覺。其實中國的酒文化已經有三千多年,喝酒能壯精神豐思維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在歷朝歷代有多少文人墨客以酒助思助興,為後世留下了汗牛充棟的錦繡華章與不朽詩篇。所以說醉態也是因人而異各有不同,酒文化並不是酗酒者發酒瘋等醜陋的行為,而是因為人醜陋並不是酒醜陋。

喝酒可助詩,喝酒可助文,喝酒可助曲,喝酒可助書,喝酒可助舞,喝酒可助武,喝酒可助思,喝酒可助膽,喝酒可助興,喝酒可助神。古代文人騷客喝醉酒反而別有一番情趣,李太白喝醉酒寫出的詩篇,感覺分外有「嚼頭」,如《將進酒》、《金陵酒肆留別》、《把酒問月》、《月下獨酌》《客中行/客中作》等。李白先輩是唐朝文韜武略的人才,不僅學富五車,而且劍術武藝造詣深厚,一生聞雞起舞注重鍛煉身體,身體倍兒棒所以他的酒量很大,一般人是喝不過他的。當他喝酒到了高潮的時候,頭腦中反而少了許多世俗的雜念和桎梏,完全進入了「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的境界,借着酒力能脫口吟唱出飽含着人生感悟和浪漫詩句,不僅作者對詩句頗覺迴腸盪氣,讓看客讀起來也是痛快淋漓。傳說李白先輩曾經在大殿上喝醉了酒,當着皇帝的面伸腳讓高力士給他脫鞋子,誰人能比?那個敢來!所以宋代詩人陸游前輩在飲酒時羨慕地聯想到被稱為「詩仙」與「酒仙」的李白和被稱為「醉翁」的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借着酒勁慷慨激昂地揮筆寫出《飲酒望西山戲詠》的詩篇,詩句中感慨到:「太白十詩九言酒,醉翁無詩不說山。若耶老農識幾字,也與二事日相關。」

杜甫前輩自斟自飲喝到高潮時,欽慕地寫出了一首唐朝文人醉酒後豪放、曠達的名詩《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為看客躍然眼前的不僅是八位文人栩栩如生形態各異幽默的醉態,而且詩句中還瀰漫着一種諧謔滑稽與歡快的情調,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八位文人曠達縱逸的品格,讀罷之後絕沒有一絲絲厭惡之感,反而讓後人對他們的人生多了幾份仰慕。明代文學家施耐庵前輩在《水滸傳》「武松醉打蔣門神」章節中感嘆到:「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看來歷代文人對酒的體驗都有騰胸撞懷相同的境界。

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他練習書法很刻苦,博採眾長,精通八種書法自成一家,後人稱他的書法為「歐體」,也是後人學習書法的範本。傳說有一次,他出使歸來騎馬路過一處荒郊野嶺,在亂草叢中發現了西晉書法家索靖書寫的一塊石碑,停馬觀賞了很久都捨不得離去。走出幾里後又不由自主地打馬返了回來,然後下馬恭敬地坐在碑前仔細地觀賞了起來,殫精竭慮體會着索靖草書的妙處。當晚,他回到了住處徹夜難眠,腦海里浮現出白天看到石碑上的字體。第二天,天剛亮他又騎馬趕到石碑前,用手指在衣服上畫來畫去反覆揣摩,並鋪開紙認真地臨摹了幾番。就這樣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書的筆法融會貫通瞭然於胸,才高興地離去。歐陽前輩還特別喜愛「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只要看見王羲之父子的墨跡就買回來學習研究。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傳授王獻之的《指歸圖》,不惜花了很多錢買了回來,放在家裡天天觀賞研究,常常高興得手舞足蹈徹夜難眠,他整整學習研究了數月,直到他感悟到《指歸圖》的精髓為止,看來陶醉到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才是陶醉的最高境界

關於陶醉的軼事還有許多,中國書史推崇王羲之為「書聖」,他書寫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家所敬仰,被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誰不想見到真跡陶醉一番,連唐太宗見到他書寫的《蘭亭集序》不僅陶醉的忘乎所以而且推崇備至,白天自己勤加臨摹之外,夜裡把真跡放在床頭陶醉着睡覺。他還勒令侍臣趙模、馮承素二人精心雙鈎複製摹本,隨後更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臨本,他把摹本當作無價之寶賜給愛妃和寵臣收藏,就是到了臨終還是放不下愛品,直至作為陪葬品陶醉着與自己一同下葬。

陶醉是視覺受到某種美好環境或事物的影響,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產生共鳴後沉醉於某種事物或境界裡,以求得內心與精神上的滿足。喝醉是為了逃避與享受現實生活,達到旺盛思想精神的目的,在思想意識上得到的滿足與快樂,當然喝醉存在着麻醉神經得到的滿足與快樂的同時,也會勾引起生活中的憂愁,共同之處都是藉助外因而為了得到滿足和快樂。陶醉的度可以很好的掌控,喝醉就不一定能夠掌控,奉勸看客還是多陶醉少喝醉。

[1]

作者簡介

古金龍,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