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
闌尾(拉丁語:Vermiforme appendix,cæcal appendix,vermix,或appendix),是一個單一開口的管狀器官,連接到盲腸,它在人類胚胎時間就開始發展出來。它是一個由結腸形成的袋狀結構,所在位置接近於小腸與大腸的接合處。
一如其他消化道,闌尾也有相似的結構:空腔和腸壁的結構,但闌尾容易發炎,造成所謂的闌尾炎(也稱盲腸炎)。而闌尾切除手術是外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
它的名稱來接於「拉丁語:Vermiforme」,意思是形狀如蟲的。在靈長總目所屬的動物中,都擁有這個器官,在人類以及與人類血緣接近的靈長類動物中,闌尾比原始靈長類更為發達。在雙門齒目有袋類、單孔目動物中,也獨立演化出類似器官,但是它的形狀與大小則依物種而有所不同。
目錄
形狀及位置
大部分人的闌尾位於右下腹部,是長在人體迴腸與盲腸結合部的一個小細管。動物的闌尾很粗大,可人的闌尾是小且細長的。
人類闌尾長度平均11厘米,但是範圍從2厘米至20厘米都有。外科手術移除過的闌尾,最長記錄是在薩格勒布的26厘米。外直徑一般是0.5厘米到1厘米。闌尾位於腹腔右下方,接近骻骨位置。其根部連接大腸的位置可對應到體表右下腹的麥氏點(McBurney's point)。
生理功能
人體腸道內部生活着一千多種細菌,其總數量超過100萬億,總重量可達1.5千克。只有大腸小腸各自保持合適的菌群,腸道才保有健康的狀態。但是,如果本來應該很少的某些腸內細菌數量突然增加的話,菌群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從而誘發食物中毒、肥胖、炎症反應等。
在闌尾內部的淋巴組織,聚集着對產生IgA陽性細胞必不可少的細胞。在這裡,存在着可分化為IgA陽性細胞的B細胞以及將腸內細菌吞噬入淋巴組織的M細胞。闌尾管內的細菌構成與大腸內部的細菌構成很相似。因此,淋巴組織得到了闌尾管內的腸內細菌信息後,就會產生主要維持大腸菌群平衡所需的IgA陽性細胞。
闌尾炎
當闌尾梗阻或感染時就會引發闌尾炎。大約每一二十個人中就有1個人罹患闌尾炎(俗稱盲腸炎)。這是由闌尾發炎引發腹部劇痛的疾病。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見疾病,占普外科住院患者的10%~15%。儘管闌尾手術普及後,急性闌尾炎的死亡率較此前已大為降低,但仍有0.1%~0.5%的患者死亡,在2013年,全球共有72000人因此喪生[2]。
視頻
闌尾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別對闌尾的印象只停留在闌尾炎,多了解這些,搜狐網,2018-01-30
- ↑ 闌尾是沒有用的器官嗎?,個人圖書館,201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