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阜成門

中文名: 阜成門

別 名: 平則門

地理位置: 北京內城西垣南側

著名景點: 金城坊、咸宜坊、安富坊

修建時間: 1439年

高: 35.1米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北京

阜成門(普通話:Fùchéngmén,北京話:Fǔchéngmén)位於西城區中部。元代為大都城平則門所在地,明、清為京師內城九門之一。元至元四年(1267)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城東北修築新城,至元二十二年完工,共設11座城門,西、東、南城垣各3座,城北垣2座,西城垣中間1座為平則門。 阜成門,內為通往大內宮殿方向的平則門街,街北側有西成坊、福田坊、集慶坊及大聖壽萬安寺(今妙應寺),街南側有金城坊、咸宜坊、安富坊。元朝時為平則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京西門頭溝齋堂的煤車,多出入此門,故瓮城門洞內由煤棧客商募捐刻梅花 一束記之。「梅」與「煤」諧音,每當北風呼號,漫天皆白,烘爐四周之人皆贊:「阜成梅花報暖春」。 阜成門,位於北京內城西垣南側,元時名「平則門」,明正統四年(1439年)重修,改名「阜成門」,為通往京西之門戶,明清及後來很長時間,城內所需煤炭皆由此運入。[1]

目錄

歷史典故

元至正二十九年(1369)元順帝又令修築包括平則門在內的各城門瓮城及護城河吊橋。明代在大都城基礎上營建北京城,改11門為9門,其西城垣除北端縮短2.5公里並取消肅清門,南端展拓1公里外,其餘基本未動,平則門亦沿襲舊稱。明正統元年(1436)詔修內城9門城樓,至正統四年完工,平則門改稱阜成門,修築城樓、城門、箭樓、瓮城、瓮城門各一,其規制較元大都城門為高。 阜成門,城樓為三重檐歇式重樓建築,台座呈梯形狀,連同城樓通高35.1米。台座頂面鋪設城磚,並與城垣頂面甬道相連,其餘箭樓、瓮城及瓮城門城樓的規劃均類似西直門。城內道路亦改稱阜成門街,街南側有巡捕廳等機構。城外官道為通往西山的重要道路。清代北京城垣規制多沿襲明代。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曾對城門、箭樓等進行較大規模的維修。阜成門是明、清兩代自門頭溝運煤進城的重要通道,故有「煤門」之稱。70年代修建環城地下鐵路,城樓及附近城牆皆被拆除,將護城河填平為路。

名稱由來

阜成門在元朝時叫「平則門」,明正統四年(1439年)修建內城九個門時才改叫阜成門。內城九門的用途各異。因為京西門頭溝、齋堂挖出的煤運往北京城內,阜成門是必經之地,故阜成門又稱煤門。據說在阜成門瓮城的門洞內刻有一束梅花,就是因為「梅」、「煤」同音。老北京還有「阜成梅花報暖春」的俗話兒。 建國後阜成門及內城的城牆不斷被拆除,最終因環線地鐵施工,阜成門等老城蕩然無存。2002年西城區迎奧運行動計劃里,把修建「順成公園」列為重點工程。順成公園以綠化和舊北京風情為主題,建在西二環東側,南起復興門,北到官園路口,全長2.4公里,平均寬度近30米,綠地總面積6.64公頃。 在順成公園位於西二環阜成門橋東北角處,有一尊石刻,記述了阜成門的歷史;還有一組駱駝拉煤的銅雕,講述着阜成門的往事。

文物保護

「阜成門」後來演化為地片名,泛指阜成門橋附近,即阜成門南、北大街,阜成門內、外大街一帶。東北屬福綏境街道辦事處,東南屬豐盛街道辦事處,西屬阜外街道辦事處。 其中阜成門南、北大街原址為北京內城牆及護城河。阜成門南大街全長1065米,車行道寬47米;阜成門北大街全長900米,車行道寬50米,兩街同為西二環路的組成部分。阜成門內大街北側的妙應寺及白塔始建於元至元年間,是藏傳佛教寺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建山門及鐘鼓樓工程於1998年竣工。沿街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代帝王廟、廣濟寺等。

周邊景象

自阜成門向東延伸至景山前街,道路兩側文物古蹟眾多,北稱為文物旅遊一條街。阜成門外大街清代時稱阜成門外北街,50年代初將道路取直,改現名。街區內多事業單位,有中國銀行金融大樓、萬通新世界商城、四川大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阜成門郵電局、北京市郵政設計所、華聯商廈等單位。東南部為北京金融街。街區交通方便。中心位置的阜成門橋為苜蓿葉形全互通式立交橋,1977年建成通車,連接阜成門南、北大街,為西二環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下鐵路在此設有阜成門站。 如今,「阜成門」漸漸和其他城門一樣演變為一個抽象的地名,泛指阜成門橋附近。站在橋上舉目四顧,路上車水馬龍,而路邊各個時代興建的大樓鱗次櫛比,從逼仄的胡同到高樓大廈,高度和體積上的落差造成一種光怪陸離的時空交疊感。 「凡在天地之間者,莫不變。」用這句定義式的話語來形容阜成門一帶的變化,應算恰如其分。我們在下文中要一再追憶的城樓和城牆已經成為虛幻的影像,停留在了老人舉起的膠片上,接受我們充滿懷念的目光。 而今殘留在原來城牆一角的古老胡同,雖從外表上看來疏朗而規整,牆壁上的雕鏤也極盡細膩,卻在居高臨下、環繞其四周的高樓大廈的襯托下,益發顯得單薄而孤立——在阜成門一帶,它已如落單的孤雁。而在它的周邊,那些高高在上的建築,包括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所建的中規中矩的二層樓;包括為了所謂的「奪回古都風貌」而建的「大屋頂」;還包括完全西洋化、線條簡潔的中國銀行大樓;最年輕的新世界商品交易市場和華聯商廈則像一對笨重的矮胖子,矗立在阜成門橋兩側隔街相望。

古典風情

琳琅滿目的建築形態永久性地替代了原先這一帶所充盈着的、以城門和城牆為核心的古典氛圍。其實稍作觀察便可發現,中國式的建築雖然彼此間有差別,但從巍峨、高大的城門樓到平淡甚至顯得有點兒寒磣的民居,無疑都是一元的,這種高度統一的一元建築文化也是中國漫長而穩固的農耕文明與集權統治的產物,被林徽因稱為「極特殊、極長壽、極體面的建築系統」。 但一百年前,當西方列強用槍炮喚醒東方睡獅的時候,在這個自成一體的古老帝國完全準備妥當之前,異域文化便紛至沓來,一元建築系統的原始面貌被逐漸侵蝕,直至淪落為今天的記憶殘片。 當我們站在阜成門橋上舉目四望,一種重心缺失感和凌亂感便產生了。過去巍峨帝國的輝煌已經成為滄海桑田,我們所懷念的具有古典感的美麗也一去不返。瓔珞一般的城牆被從都城的「脖頸」上摘了下來,但這個古老的都城卻並沒有因此被鬆綁。相對於一元世界的單純,今天這塊充斥着多元建築文化的地界,的確標誌着歷史前進的方向,卻由於倉促上路而陷入迷途。因為需要裹挾着古老與新鮮同時前進,它的步履又顯得有些踉蹌——雜亂而缺乏整體美感的街景正是這種迷惘的反映,也是這個時代的反映——它期待着能與城門樓相媲美的新的標誌性建築的出現。

名寺古剎

妙應寺白塔,位於阜成門內大街路北,建於元朝至元八年(1275年),初名大聖壽萬安寺,至正二十八年曾遭火焚,於明宣德八年(1433年)再建,改稱妙應寺。因寺內有通體塗以白堊的塔,俗稱白塔寺。現寺內的建築大都為清代所建,僅白塔在火焚中倖免,為元代遺物,至今已700餘年。 妙應寺白塔塔體為磚石結構,通高50.9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剎組成。塔基底面積810平方米;塔身為復缽體;塔剎的剎座呈須彌座式,座下豎立着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輪,即所謂的「十三天」,在「十三天」之上置一巨大華蓋,周沿懸掛着36片帶有佛像和佛字的華幔,下面各系一個風鈴;剎頂為銅質鎏金空心的小型喇嘛塔。 妙應寺由寺院和塔院組成,寺院包括山門、鐘鼓樓、天王殿,三世佛殿和七佛寶殿以及西側的配殿、廂房;塔院的紅牆圍成一個單獨的院落,四角各建一座角亭,白塔位於院中央偏北。 妙應寺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標誌,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也是中尼兩國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弘慈廣濟寺 歷代帝王廟往東不遠,路北有一座灰色山門的廟宇,沒有帝王廟那麼恢宏的氣勢,巍峨的建築,看起來樸素、莊重而又沉穩,正門有「赦賜弘慈廣濟寺」的匾額,這就是在全國佛教界有重要地位的廣濟寺。他是中國佛教協會會址所在地,1983年被國務院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濟寺歷史悠久,創建於北宋末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金代時,這一帶在金中都的北郊,稱西劉村,該寺也叫西劉村寺。元朝時改稱報恩洪濟寺。元末大部分建築毀於戰火。明朝天順初年,山西僧人普慧、園洪法師等雲遊至此,在這裡募集資金,在當時掌管皇帝冠服的尚衣監廖屏資助下,在原址重建寺廟。廖屏還將此事奏聞憲宗皇帝,請賜寺名。憲宗於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賜名「弘慈廣濟寺」,到成化二十年全部完工。 清代時,皇帝對廣濟寺十分關注,幾代帝王都曾親臨該寺,或題詩立碑,或賞賜匾額,並多次修繕和擴建。清末,廣濟寺主持道階和尚在寺內興辦了弘慈佛學院,學僧愈百人。當時廣濟寺在京城還擁有多處下院,如德勝門內的蓮化寺、後海的廣化寺、西直門內的彌勒院等,盛極一時。1931年,廣濟寺不慎失火,主要殿堂被燒毀,1935年重修。新中國成立後,曾於1953年、1972年、1976年對廣濟寺進行過多次全面修繕。

知名大街

北京標誌性的老街之一——阜成門內大街 阜成門內大街西起阜成門立交橋,東至西四十字路口,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北京所有的城門都各自對應着一條大街,元大都平則門內的街稱為平則門街。明朝正統年間,平則門改稱阜成門後,城內大街也改稱阜成門街。清乾隆時期,將阜成門街分為兩段稱呼,從阜成門至溝沿(今趙登禹路)仍稱阜成門街,而從溝沿往東至西四牌樓,稱為羊市大街,因為當時這裡是熱鬧的羊肉集市。民國年間,羊市已不存在,1956年取消羊市大街名稱,這條大街統稱阜成門內大街。 阜成門內大街不長,但在這條街上卻有多處在全國乃至世界上都極有分量的文物古蹟。街的北面,一字排開三座古老的寺廟:妙應寺白塔歷經七百年風霜雨雪仍然傲居古都,成為北京城內最雄偉的元代建築;歷代帝王廟是全國建築等級最高的廟宇。廟中主殿景德崇聖殿的規格僅次於故宮太和殿;弘慈廣濟寺是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北宋……在這條街上,還有我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魯迅先生的紀念館和故居,亞洲最大的地學類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人民醫院的前身,創建於1918年的中央醫院……更有許多古樸幽靜的四合院、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徜徉在這條京味濃郁的老街上,你才能更深地感悟到古老京城的無限魅力。  

傳統習俗

過去,三百六十行,阜成門一帶都有人從事。這裡最多的是農民,農民種地多靠天吃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阜成門一帶的農民都會舉行獨特的慶賀活動。除了給龍王爺紙像叩頭禮拜外,還會在中午時分往地里潑盆淨水,以祝風調雨順。阜成門一帶的這個風俗,在1937年「七七事變」之前都沿襲着。 阜成門一帶的商人也有自己的習俗,每天早晨打開店鋪門後,掌柜的或管賬先生必須手拿算盤衝着店門外搖動,預祝當天顧客多,買賣興隆。 無論是農民還是手工業者或商人,每年秋分時都會做同一件事情:祭月。這是因為,明、清兩朝將月壇設在阜成門南側,每至秋分,宮裡必有人來月壇祭月,場面十分恢弘,亦充滿皇家的神秘感。每到此時,穿戴着盔甲的「御用軍」就會齊刷刷地沿街排列,杜絕普通百姓圍觀。但是,祭祀的前幾天和後幾天,還是會招得許多百姓來這一帶遊玩、觀看。追逐皇家盛事而來的熙熙攘攘的人流,也在無意間為阜成門一帶增添了更多商機。1912年,祭月活動終止,月壇被廢棄。原來月壇牆外的菜市遷至月壇的外道壇牆內營業,這就是當年北京赫赫有名的五大菜市之一的阜成菜市

公交線路

「阜成門」始發線路: 73路(阜成門-地鐵海淀五路居站)【運營時間:6:10-23:00】 快速公交四號線(阜成門-龍泉西公交場站)【運營時間:5:30-23:00】 「阜成門」途經線路:3路(回程)、13路(去程)、42路(回程)、61路、80路、101路、102路、103路、121路、612路、686路 「阜成門內」始發線路: 61路(阜成門內-天香頤北里) 121路(阜成門內-南塢) 409路(阜成門內-來廣營西橋東) 423路(阜成門內-明春苑) 金融街2號專線(阜成門內-阜成門內) 「阜成門內」途經線路:3路、13路、夜13路、42路、101路、102路、103路、612路、 「阜成門外」途經線路:夜13路、56路、61路、80路、101路、102路、103路、686路 「阜成門北」途經線路:332路、夜8路、特12路內環、特12路外環、19路、夜20路內環、夜20路外環、21路、44路內環、44路外環、387路、606路、618路、691路、694路、專6路 「阜成門南」途經線路:夜8路、夜20路內環、夜20路外環、21路、423路、606路、618路、金融街2號專線

軌道交通

北京地鐵2號線,分段計價。 地鐵2號線內環 環行:積水潭-鼓樓大街-安定門-雍和宮-東直門-東四十條-朝陽門-建國門-北京站-崇文門-前門-和平門-宣武門-長椿街-復興門-阜成門-車公莊-西直門-積水潭(共19站) 地鐵2號線外環 環行:西直門-車公莊-阜成門-復興門-長椿街-宣武門-和平門-前門-崇文門-北京站-建國門-朝陽門-東四十條-東直門-雍和宮-安定門-鼓樓大街-積水潭-西直門(共19站) A(西北)口:四川大廈、華聯商廈阜成門店(阜成門外大街) B(東北)口:護國寺小吃、阜成門內公交站(阜成門內大街) C(東南)口:金融大樓、北京第159中學。民康胡同(阜成門內大街) D(西南)口:萬通新世界商城、阜成門公交站(阜成門外大街)

附近樓群

萬通新世界廣場 四川大廈 北京國際金融大廈 阜成大廈 萬明園小區 華遠大廈 華明商務中心 東潤時代大廈 海通大廈 英藍國際金融中心 甲6號寫字樓 七建家委會小區 月壇 南禮士路5號院 龍蕃寫字樓 新盛大廈 國投大廈 中國再保險大廈 國潤大廈 月壇大廈

參考來源

  1. [1],騰訊網 , 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