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朝
阮朝(越南语:Nhà Nguyễn/茹阮)是越南历史上最后的朝代,1802年至1804年使用南越国号(阮世祖朝贡之时自称“南越国长”),1804年至1839年使用国号越南(越南语:Việt Nam/越南)、大越南(越南语:Đại Việt Nam/大越南),1839年,明命帝阮福晈将国号改为大南(越南语:Đại Nam/大南)。
阮朝前身为郑阮纷争时的阮氏广南国,存在于1558年至1777年,而后于1802年,灭西山朝正式建国,统一越南,直至1945年最后一位皇帝保大帝退位,王朝正式结束。阮朝的历史是越南历史上较动荡的一段时期,此时期的历史与中国清朝的衰落和法国在中南半岛的崛起紧密相关。
目录
历史
阮朝的历史可被分为独立时期与殖民时期两段时期。独立时期(1802年-1883年),阮朝对越南有着绝对的统治权,但是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势力逐渐崛起,威胁到了阮朝的统治,在独立时期末,阮朝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交趾支那(南圻)、东京(北圻)和安南(中圻),其中交趾成为法国殖民地、安南和东京则成为法国的保护国,阮朝朝廷的权力随之减弱。殖民时期(1883年-1945年),法国殖民势力逐渐取得越南的统治权,阮朝朝廷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属印度支那政府。在这段时期的越南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越南一度被日本占领。
独立时期
殖民时期
法国意图在印度支那半岛(即中南半岛)争夺殖民地,控制整个越南,为此与越南宗主国清朝爆发了中法战争(1883年至1885年)。早在1882年(嗣德三十五年)法国攻打河内时,阮廷就派员到中国求援,清朝派军进入北圻的北宁、山西等地,并有黑旗军协助阮朝。第一次《顺化条约》签订后,顺化阮氏朝廷指示北圻官员不许抗法,但北圻官员不甘,而决心与中国军队抗法。中法战事爆发后,1883年(嗣德三十六年)年底,法军在山西击退黑旗军,次年(1884年,建福元年)年初在北宁击败清军,又派军舰到台湾基隆港作侦察活动,清廷为求与法国“永敦和好”,乃派大臣李鸿章与法方签订《中法简明条款》,清廷愿意撤军及放弃干预法越事宜。法人又与顺化朝廷签订第二次《顺化条约》,重申越南为法国保护国。但不久清法双方军队再起冲突,是为“观音桥之战”[2](又称“北黎事件”或“北丽之战”),战事再起。法军从海上进攻,重挫清朝福建舰队,次年初(1885年,咸宜元年)攻至台湾基隆、澎湖等地。在陆上,清军一度失利,但老将冯子材于镇南关之役大败法军,法军见清军数量大、自身弹药已尽而撤出谅山,此战失利令法国茹费理政府“不再有多数的支持”而下台。然而清廷无意持续战事,据当时在中国任官的英国人赫德披露,清廷“始终不愿战争,准备谈判”。清法两国遂签订《中法停战条件》,同意履行《中法简明条款》及“即行停战”。
清廷指示中国军队因条约已订,且虽在北圻获胜但澎失台危,故必须撤回 。越南从此不属中国朝贡国,而归属法国统治。
视频
阮朝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阮福映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越南阮朝开国君主阮福映简介,历史新知,2019-07-21
- ↑ 《中法简明和约》与观音桥之战_自然科学论文,道客巴巴,20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