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陽山碑材位於南京江寧區湯山街道西北側的陽山南坡,是明成祖朱棣為頌揚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功德而開鑿的神功聖德碑遺址,為取此石材,有「天下第一碑」之稱,陽山碑材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陽山碑材原圖鏈接

陽山碑材利用該處山體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棲霞灰岩開鑿出,由碑座、碑額、碑身三部分構成。將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壘起,總高度達78米,總重31167噸,堪稱絕世碑材。附近的明文化村,就是以開採陽山碑材為主脈設計建造的,力求再現歷史場景。

2020年2月,對全國所有醫務工作者實行免費參觀遊覽政策、提供系列免費貼心服務

  • 中文名稱:陽山碑材
  • 外文名稱:Yangshan Stele
  • 地理位置: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陽山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9:00至17: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著名景點:明文化村、 碑座 、碑額、 碑身
  • 文物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0年2月,對全國所有醫務工作者實行免費參觀遊覽政策、提供系列免費貼心服務。[1]

目錄

歷史背景

朱元璋稱帝後,曾立其長子朱標太子,封其他25個兒子為王。但是由於朱標於1392年病逝,年僅38歲。朱元璋死後由其孫朱允炆繼皇帝位,即為明惠帝。朱允炆為壓制諸王的勢力而決定削蕃,而勢力強大的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則以清君側為名,出兵進攻南京政權。[2] 公元1402年,朱棣在太祖朱元璋樹立一塊石碑,完成明孝陵的全部工程。朱棣為了向百姓表明的對朱元璋的孝心,便開鑿陽山的石碑。碑材過大,當初的設計者肯定會想到運輸和樹立的問題,但設計和施工者無法違抗朱棣的旨意,只能到最後才不得不終止。

大明王朝最大的爛尾工程

永樂四年(1406)9月,當內閣首輔、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解縉從巨大的碑身上緩緩地下來後,雄心勃勃、滿懷欣喜地向同來察看驗收的翰林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內閣成員胡廣、翰林學士侍講內閣成員金幼孜一揮手,下山進城,向永樂皇帝報喜去。經歷13個月打拚的「神功聖德碑」雛形已定,戰績輝煌,天下無雙。

令人想不到的是隨着三位學士的離去,背影在陽山的山凹里消失,隨之而來的,是漫山遍野的鐵錘敲打的嘈雜聲,一下子停止了。往日松樹下,那幫凶神惡煞的太監們不見了,徵召來的工匠們不見了,唯有新撕開的陽山南坡上,赤裸裸的巨石在陽光下,顯得猙獰而恐怖——「神功聖德碑」——陽山碑材,仿佛在向天、向地、向人在訴說着什麼!

這巨型「神功聖德碑」,碑座、碑身、碑額樹起的總高度達78米,是現存明孝陵四方城「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高度的近9倍。碑座三面已與山體鑿離,僅北面與山體相連,底部已開鑿,但未貫通。碑額四面已完全與山體鑿離,並留有石牙14顆,底部已近開通,已初見雛形。碑身三面已與山體鑿離,唯東端與山體連接。北面與山體相距僅2米左右,岩石壁立,形成人工開鑿的一線天,底部已基本鑿通,僅留下兩個支撐點支撐。[3]

巨型神功聖德碑

碑材高大雄偉,氣勢磅礴,經歷600年的風雨侵蝕,只有碑座南端已顯風化,其它均是完好無損。也許那塊風化的部位,就是這塊碑想開口說話的地方,想問天問地問你我,這是為什麼!現存明孝陵四方城的石碑,是永樂十一年(1413)所建,碑身高6.7米,龜趺高2.17米,總高8.87米。額書「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碑文2746字,是朱律親自撰文手書。此碑即是陽山碑材的縮小版,僅為陽山碑材的九分之一大小。

為何突然停了下來?據多方史志文獻分析,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碑重難移。臥立的三塊碑材,除碑座開鑿工程較大外,碑身和碑額的工程量已不大,粗坯已近完成。最後停止開採,半途而廢,主要原因是碑重難移。碑材為皇陵所用,之前應該有方案,但如何考慮和解決運輸問題,後人很難揣測。[4]

本地傳說

本地傳說方法有二:一為開挖河道,直通紫金山麓,採用河道運輸。二為修建大道,冬季潑水成冰,鋪設滾本,用人工牽引滑行。不論何種方法,運動如此巨大而沉重的石碑都將是十分困難的。即使現在科技水平發展之高,也很難運輸此碑,當事人是怎麼考慮的!

本地有一首祖傳留下來的民謠:「東流到西流,鎖石到墳頭。東也流(留),西也流(留),鎖石鎖墳頭。」(東流、西流、鎖石、墳頭都是附近的村莊名稱)。碑材被鎖石鎖在墳頭,成了塊死石,永遠也出不來了。據傳,民謠是周顛散布出來的。明太祖朱元璋曾被周顛戲弄過,永樂皇帝聽說後,因而停止了開採。

另一方面是陽山的「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被放棄,與朱棣意欲遷都北京有直接關係。永樂三年秋八月,命鑿碑材;永樂四年秋七月,詔建北京宮殿;永樂七年春二月,帝巡幸北京;永樂八年冬十月,帝還南京;永樂十一年春正月,帝巡幸北京;永樂十四年冬十月,帝還南京。此時永樂皇帝已把精力投入新都城建設和繁雜的鞏固政權的工作上,而對於南京諸事,再無精力處理。隨着內部矛盾的緩和,永樂皇帝根基漸牢,「頌揚」工程的政治意義漸淡。

陽山碑材,大明王朝最大的爛尾工程,到底為何!只有永樂皇帝自己能夠回答。其實,世間萬物,陰陽協調才會自然和諧。如此巨大的陽山碑材,你就是叱咤風雲的朱棣又能如何!再陽剛,用力過猛,也會陰陽失衡的。陌山碑材,天字一號工程,也是只能成為爛尾工程![5]

碑材來歷

陽山碑材系明成祖為其父朱元璋樹碑而開鑿的巨型石材。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奪得侄兒朱允炆的帝位,為了籠絡人心,穩定政局,就決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

於是,他徵集了全國萬餘工匠依陽山南麓開鑿碑材三塊。

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寬16米,長30.35米,重達1.6萬噸;碑身石材長49.40米,寬4.4米,高10.7米,重約9千噸左右;碑額石材高10米,長20.3米,寬8.40米,重約6千噸左右。若此碑立起總高為78米,重三萬餘噸,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碑。

為取此石材,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艱辛與血汗,數千民工累死採石場,今碑石附近墳頭村即是當時民工的合葬地。 這三塊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額已與山體分開,碑身、碑座也僅有一端相連。

此石材又為何遺棄不用?說法有二:

一說明朝國勢漸衰,朱棣又遷都北京,故不用;

一說南京地理與氣候所限,不適古代的滾木與冰運的方法,無法運輸而不用。

陽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為頌揚其父朱元璋功德而鑿的。

碑材分碑座、碑身和碑額三塊,如果將它們拼合後豎立起來,總高度可達78米,堪稱絕世碑材。

但這一絕世碑材最終未被使用,依然留存在原地。

此次新建的明文化村,就是以開採陽山碑材為主脈設計建造的,力求再現歷史場景。[6]

建造規模

距南京主城25公里處的湯山陽山上,矗立着三塊碩大無朋的巨石,當地人稱其為「孝陵碑材」(陽山碑材)。 它們分別由碑座、碑額、碑身三部分構成:碑座高17米,寬29.5米,厚12米;碑額高10米,寬22米,厚10.3米;碑身高51米,寬14.2米,厚4.5米。

三塊巨石的重量更是令人吃驚:專家們用現代儀器精確測量後計算出:碑座重量為16250噸,碑額重量為6118噸,碑身重量為8799噸。

建造埃及金字塔的巨型石塊,數千年來一直為世人嘆為奇蹟,然而它們平均才重2.5噸,最大的也不過50噸。與陽山碑材一比,建造埃及金字塔的那些所謂巨型石塊,簡直無法比擬。

這些石頭是在明朝永樂皇帝朱棣手上開鑿的,用途是為朱元璋立「神功聖德碑」。然而奇怪的是,這麼大一項工程,又是皇帝親自抓的形象工程,可在整部《明史》里卻沒有一個字記載!只有清代詩人袁枚的一首名為《洪武大石碑歌》,算是間接證明了關於陽山碑材的民間傳說,它確實是為朱元璋歌功頌德而修建的。

南京的考古專家們經過數年努力,終於查到一篇永樂年間的文人日記。日記里寫道,朱棣當上皇帝後,徵集全國數萬工匠,在陽山開鑿碑材,為建孝陵功德碑之用。但這項工程僅開工一年半之後,就不知什麼原因停工了。

為了給父親建功德碑,朱棣徵集了全國數萬名工匠,利用陽山山體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棲霞灰岩開鑿碑材。

這是一項規模浩大的工程,朝廷要求限期完工,規定每個石工每天要交三斗三升石屑,由監工負責驗收。工匠們累死、摔死或者因完不成任務被殺掉的人數,據說達3000人之多。

慘死者的屍體被隨意扔在陽山附近的「萬人坑」里。日積月累,這「萬人坑」隆起形成一個大墳包,於是人們把「萬人坑」附近的一個小村就稱為「墳頭村」。[7]

視頻

參考文獻

  1. 網易,引用日期2020-02-13
  2. 大眾數字報.2011-07-12,引用日期2017-06-24
  3. 陽山碑材
  4. 陽山碑材
  5. 陽山碑材
  6. [陳薇, and 孫曉倩. "南京陽山碑材巨型尺度的歷史研究." 時代建築 No.146.06(2015):18-22.]
  7. [陳薇, and 孫曉倩. "南京陽山碑材巨型尺度的歷史研究." 時代建築 No.146.06(2015):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