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潮熱
陰虛潮熱 |
骨」表示深層的意思,「蒸」是熏蒸的意思,形容陰虛潮熱的熱氣自里透發而出,故稱為骨蒸。即結核。骨蒸是虛熱的一種,臨床常稱作「骨蒸潮熱」。骨蒸潮熱乃久病陰虛而致,即感覺有熱感自骨內向外透發。治療需要補腎滋陰,如用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知柏地黃丸等。
目錄
骨蒸熱
病證名 見《證治準繩·幼科》。小兒乳食失宜,積滯不化,遷延失治,蘊積成熱;或大病之後,餘毒未清,陰液耗傷,虛火內灼而致。症見身熱消瘦,入夜潮熱,盜汗心煩;或腹內有癖塊,有時微痛。治宜滋陰清熱,用青蒿鱉甲湯。若腹內有癖塊,用消癖丸。 蒸 病名
①五蒸之一。發熱似自骨髓蒸蒸而出。《外台秘要》卷十三:「骨髓中熱,稱為骨蒸。」《諸病源候論·虛勞骨蒸候》:「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腎,且起體涼,日晚即熱,煩躁,寢不能安,食無味,小便赤黃,忽忽煩亂,細喘無力,腰疼,兩足逆冷,手心常熱,蒸盛過傷,內則變為疳,食人五藏。」並常見有盜汗、遺精、夢交,或月經失調等證。由陰虛內熱所致,治宜養陰清熱,用秦艽鱉甲散、柴前梅連散等方。又為二十三蒸之一。《諸病源候論·虛勞骨蒸候》:「骨蒸,齒黑。」參見蒸病、五蒸、二十三蒸等條。 ②指癆瘵。《雜病廣要·骨蒸》:「骨蒸即後世所稱癆瘵是也。」詳癆瘵條。
骨蒸病
骨蒸病又稱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但以肺結核最為常見。 本病病理特點是結核結節和乾酪樣壞死,易形成空洞。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少數可急起發病。常有低熱、乏力等全身症狀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統表現。
結核俗稱「癆病」,是結核桿菌侵入體內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發生的一種慢性和緩發的傳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15歲到35歲的青少年是結核病的高發峰年齡。潛伏期4~8周。其中80%發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頸淋巴、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也可繼發感染。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傳染源是接觸排菌的肺結核患者。解放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結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來,隨着環境污染和艾滋病的傳播,結核病又捲土重來,發病率欲演欲烈。
「面色蒼白、身體消瘦、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紀的小說和戲劇中不乏這樣的描寫,而造成這些人如此狀況的就是當時被稱為「白色瘟疫」的肺結核,也即「癆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