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阿爾卑斯長號

阿爾卑斯長號(德語:Alphorn)是阿爾卑斯山區的傳統樂器之一[1],原是牧人召喚牲畜,或在山區傳遞資訊的工具。吹奏長號呼喚安撫乳牛的形象可溯及16世紀末玻璃畫中。

目錄

歷史

起源於牧人工具,學者咸信與外觀形似的古羅馬「利圖斯號」(lituus)相關,而上瓦爾登州方言「liti」指的就是阿爾卑斯長號。約1400年時即有類似樂器出現,1527年,「Alphorn」一詞首見於德文文獻記載。

在19世紀,瑞士的奶酪業從山區轉至村鎮乳品工廠後,能使用阿爾卑斯長號的場合越來越少;其20年代,一位伯恩的官員Niklaus von Mülinen開始積極挽救這項樂器,在他的積極推廣和保存中,失去原本實用價值的阿爾卑斯長號,轉變為純粹的樂器,並成為瑞士地區的代表性樂器。

製作及吹奏

樂器以木頭(傳統以松木製作)製作,形狀是長3至4米的的圓錐管,末端將近喇咖口處像牛角一般彎起。結構簡單,長長的吹管上,除了吹口與末端的喇叭口外,沒有任何其他氣孔、按鍵或簧片。吹出的曲調取決於吹奏者呼出的氣流長短、壓力強弱。

發展

在長號這一古老管樂器的發展過程中,人們最初發現利用伸縮管可以改變音的高低,因而用杯狀的號嘴、伸縮管和喇叭口的組合發明了最原始的長號。也正是由於長號具有的伸縮管體系從而使長號在其發展的過程中走的是與其它管樂器發展不一樣的道路。在演變發展進程中,不僅發展形成了長號自己的家族系列,同時又以它特有的發聲方法、音色魅力長號有着美妙的音色,富有人聲的特性與音域。吹奏出的聲音可以像小溪潺潺流水的弱聲,還可以吹奏出狂風暴雨、震撼人心的最強的聲音,強聲和弱聲的音色對比令人感嘆、驚奇、容易變化音高的演奏特點和特殊的演奏技巧奠定、形成了它在現代古典交響樂隊中其它管樂器不可替代的聲部,保持了它在演奏室內樂、爵士樂中和作為越來越受人們喜愛的獨奏樂器在音樂舞台上的地位,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音樂愛好者。

長號是銅管樂器中最早定型與進入樂隊的管樂器[2],它可以追溯到11~12世紀,那時就存在被我們稱之為薩克布特(Sackbut)的古長號。古長號主要用於教堂、宮廷合唱音樂伴奏中(古老的樂曲總譜是人聲合唱與樂器共用,並未標註是由哪種樂器演奏或哪個合唱聲部演唱,經常是器樂和人聲混雜使用)。在德國音樂詞典中名詞,可直譯為長號合唱/合奏,這也可以證實當時長號在教堂、宮廷音樂中的作用與地位。

文藝復興時期(15世紀下半葉和16世紀),結構類似現代銅管樂器的長號就已問世,並且用於樂隊演奏中。尤其是在巴洛克時期(16世紀末~17世紀),特有的巴洛克長號廣泛用於樂隊演奏中。目前在歐洲仿古典樂隊或巴洛克古典樂隊(均為中小型樂隊)演奏巴洛克時期音樂時,長號手均使用巴洛克長號。另外,幾乎所有德國、奧地利的音樂學院長號專業學生的課程中,都安排有巴洛克長號與古典樂隊或管風琴合作演奏的學習計劃。

現況

目前在瑞士瓦萊州嫩達茲鎮(Nendaz)(位於瑞士西南)每年舉行國際阿爾卑斯長號音樂節和比賽,是當地重要的文化活動。女性演奏家艾蓮娜·柏金(Eliana Burki)以爵士、放克、藍調、靈魂和搖滾等多元演出風格而著名。

視頻

阿爾卑斯長號 相關視頻

阿爾卑斯長號
瑞士 阿爾卑斯長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