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阿尔贝·费尔


艾尔伯·费尔

阿尔贝·费尔
阿尔贝·费尔 原图链接
出生 1938年3月7日
国籍 法国
职业 物理学家
知名作品 巨磁阻效应应用

法语Albert Fert,1938年3月7日),法国物理学家2007年巨磁阻效应(Giant magnetoresistive,GMR)与彼得·格林贝格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

目录

简历

  • 1938年3月7日出生于法国的卡尔卡松,
  • 1962年,费尔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获数学和物理硕士学位。
  • 1970年,费尔从巴黎第十一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阿尔贝·费尔目前为巴黎第十一大学物理学教授。
  • 1970年到1995年一直在巴黎第十一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工作。后任研究小组组长。
  • 1995年至今则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Thales 集团联合物理小组科学主管。
  • 1988年,费尔发现巨磁阻效应,同时他对自旋电子学作出过许多贡献。 
  • 1994年获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新材料国际奖。
  • 1997年获欧洲物理协会颁发的欧洲物理学大奖。
  • 2003年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金奖。
  • 2004年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2]

巨磁阻效应理论

法国的费尔在铁、铬相间的多层膜电阻中发现,微弱的磁场变化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其变化的幅度比通常高十几倍,他把这种效应命名为巨磁阻效应。德国优利希研究中心格林贝格尔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具有层间反平行磁化的铁/铬/铁三层膜结构中也发现了完全同样的现象。巨磁阻是一种量子力学效应,它产生于层状的磁性薄膜结构。这种结构是由铁磁材料和非铁磁材料薄层交替叠合而成。当铁磁层的磁矩相互平行时,载流子与自旋有关的散射最小,材料有最小的电阻。铁磁层的磁矩为反平行时,与自旋有关的散射最强,材料的电阻最大。上下两层为铁磁材料,中间夹层是非铁磁材料。铁磁材料磁矩的方向是由加到材料的外磁场控制的,因而较小的磁场也可以得到较大电阻变化的材料。 磁盘片上的磁涂层是由数量众多的、体积极为细小的磁颗粒组成,若干个磁颗粒组成一个记录单元来记录1比特信息,即0或1。磁盘片的每个磁盘面都相应有一个磁头。当磁头“扫描”过磁盘面的各个区域时,各个区域中记录的不同磁信号就被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的变化进而被表达为“0”和“1”,成为所有信息的原始译码。 新式磁头的出现引发了硬盘的“大容量、小型化”革命。如今,笔记本电脑、音乐播放器等各类数码电子产品中所装备的硬盘,基本上都应用了巨磁阻效应,这一技术已然成为新的标准。

 
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 原图链接

巨磁电阻的发现应用

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由于发现了巨磁电阻(GMR)效应,荣获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88年,费尔和格林贝格尔各自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也就是说,非常弱小的磁性变化就能导致巨大电阻变化的特殊效应。这一发现解决了制造大容量小硬盘最棘手的问题:当硬盘体积不断变小,容量却不断变大时,势必要求磁盘上每一个被划分出来的独立区域越来越小,这些区域所记录的磁信号也就越来越弱。借助“巨磁电阻”效应,人们才得以制造出更加灵敏的数据读出头,使越来越弱的磁信号依然能够被清晰读出,并且转换成清晰的电流变化。1997年,第一个基于“巨磁电阻”效应的数据读出头问世,并很快引发了硬盘的“大容量、小型化”革命。如今,笔记本电脑、音乐播放器等各类数码电子产品中所装备的硬盘,基本上都应用了“巨磁电阻”效应,这一技术已然成为新的标准。 这两位科学家都比较喜欢音乐。费尔最喜欢的乐手是美国爵士乐钢琴家塞罗尼斯·蒙克,而格林贝格尔对古典音乐十分痴迷,他还是一名吉他爱好者。目前,根据这一效应开发的小型大容量电脑硬盘已得到广泛应用。两位科学家此前已经因为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而获得多个科学奖项。[3]

获奖

2007年10月,科学界的最高盛典—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诺贝尔奖揭晓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伯特·费尔(Albert Vert)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鲁伯格(Peter Grunberg),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4][5]

获奖感言

能够看到我们的发现所产生的威力实在是太棒了!”“我受宠若惊,非常感动,我为能够与彼得·格林贝格尔共享这一奖项而兴奋不已。[6]

参考文献

  1. 2007年诺贝尔物理奖公布-诺贝尔奖官方网页
  2. [1]阿尔贝·费尔
  3. [2]巨磁电阻的发现应用
  4. [3]巨磁电阻效应的发现——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5. [4]精英家教网 
  6. [5]阿尔贝·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