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托·賈科梅蒂
阿爾伯托·賈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01年10月10日-1966年1月1日),瑞士雕塑家。賈克梅蒂出生在一個以印象畫風為主的藝術環境中,他父親本身就是一位有成就的印象派畫家。但印象畫法始終沒有成為他藝術生涯中主要的影響力。頂多在他二十歲以前,曾畫過一些近點描法的繪畫而已,但他早在十來歲時,對他將要開闊的藝術世界已有實際的感觸,並在他十七、八歲時,確定了他的縮小性畫法。
賈克梅蒂十九歲來到了義大利,不論在經驗或學習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最主要的是他接受了兩種繪畫風格的刺激與比較性的影響:一個是丁托列多,一個是喬托。雖然他曾被丁托列多那炫麗色調大動作的製作所感動,但事實上當他面對喬托時,仍不能不實實在在地向自己證明,他只屬於喬托的同類。
之後,賈克梅蒂二十二歲來到巴黎,全面接觸前衛藝術等新潮流的風氣。儘管他並不被布岱爾[Emile Antoine Bourdelle]瞭解與賞識,但無論如何巴黎自由而開放的藝術風氣對他仍猶如一種精神性的解放,並樂於其中,甚至更形成了一種終身性的影響。當然對他來說,最具影響力的攝取方法有兩種:即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其中立體主義的作品,諸如《湯匙女人》、《戀人》等。超現實主義的作品,諸如《喉嚨被切掉的女人》,尤其是《看不見的物體》等,都是當時的傑作。
目錄
縮小的視覺方法與表達
他在三十五歲脫離超現實主義,而恢復他實實在在人像雕塑的探討上。毫無疑問地,如果賈克梅蒂沒有這樣做,沒有再回到自我,回到人本身,並確實地重新建立起人與自然間,直接而毫無中間性方法存留的地步,他根本不可能透過十年的努力,開拓《行走的人》在倫敦蘇富比的新領域,並在真正屬於人的藝術世界中有所成功。
特殊的視覺畫法
賈克梅蒂在藝術世界中之艱困歷程,在他十八歲的時候,以特殊之視覺所形成《永不能完成原理》的開始。
有一次賈克梅蒂在他父親的畫室裡,畫一些梨子的靜物。但是不知道甚麼原因,那些梨子在一般的距離下,看起來卻變得愈來愈小,於是他只好按照所看到的,把梨子也畫得愈來愈小。他父親看了之後非常憤怒,把它改成正常的大小。可是等他自己在去畫時,半小時之後,他仍不能不按照所看到的大小,把他縮小。
賈克梅蒂與立體主義
賈克梅蒂二十二歲到巴黎,雖然他就教於古典風格依舊之布岱爾,但實際上,此時他業已投身於前衛風潮之中。本來,賈克梅蒂在十七歲以前,完全在他父親全然印象風格的畫室中受教,等他二十歲才至義大利受到古典的薰陶。再過兩年,他到了巴黎才完全低接觸到現在風潮的衝擊。毫無疑問低,古典,印象與現在風潮三者相比,給賈克梅蒂影響最大的,當然是現在風潮。所以,等他一旦接觸了立體繪畫之後,事實上他已經全心投入其中,或者這也一如當時他對原始雕刻的用心。
賈克梅蒂之接受立體主義,和立體主義本身所具有的特質,可以說是如出一轍。這話的意思也就是說,立體主義的出現在二十世紀初期,可以說是西方繪畫歷史性方法演進的必然結果。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立體主義和原始雕刻有著形式上的一致性,但其具有抽象性的背景並不僅相同。
比如說:原始人看東西,其眼睛並未如文明人般,從整個屬人之身體或生命中形成工具性的分離,使視覺成為客觀性的獨立物,所以他也不可能有人文般精確的輪廓或遠近法的描寫。若以人文視覺精確的現象描摹法來看原始藝術,其描摹多呈現簡略粗糙之象,但也以其全身體,全生活相關一致性的觀看方式,常能使實體與形式之間,保持直接而未全然分離之表達的實質性質。也許我們可稱之為抽象性,其實這就是一種型質性質。也許我們可稱之為抽象性,其實這就是一種形質合一,而非一精確性視覺表達的緣故。若由此而反觀人文性的精確表達,視覺是精確了,另一方面卻也失去了整體性的實質表達內容。
明瞭如此,然後我們再來看立體主義的問題,便可清楚低得知,原始藝術只是立體主義形成的導火線,其真正原因卻不能不從歷史線索上去尋找,其中最清楚而重要的,莫過於希臘雕刻及文藝復興的風潮。希臘雕刻有兩個源流,一個是較平直幾何風的埃及雕刻,一個是較粗曠之兩河流域的風格,然後由希臘雕刻之融合而成為一種獨特之審美的寫實風格。其實這就是西方雕刻之古典性規範的所在。然後,經過了千餘年來東西融合的中世紀文明,及其典型的哥德式風格,至於文藝復興,就又恢復到希臘傳統之審美的寫實風格,其中當然以威尼斯為中心,後至於米開朗基羅方有所改。
所以,基本上來說,西方文明是一個趨向於方法性精確表達的文明,所謂精確,其實就是形式、方法、理性、視覺、透視、現象等等,希臘步其前,文藝復興追其後,至於十九世紀,科學之突飛猛進,可以說已達其顛峰。其整個文明如此,繪畫、藝術亦然。經過文藝復興,其傳統性的形式已漸流於困境,所以,經過百餘年各種不同型態的尋索之後,終於以印象繪畫為其緩衝,而邁向了堂堂現在的大潮流之中。
其中印象主義介於傳統性自然寫實主義與現在大風潮之間,他一方面接受科學影響,另一方面更積極低開括個體性的純繪畫表達,但這總風潮通過點描及梵谷[Vincent van Gogh]、高更[Paul Gauguin]之強烈的個體表達,至於將人與自然間,方法與實體並重之塞尚[Paul Cezanne]的深度開發,才使西方繪畫出現了現代大改革的契機。不過,於此我們要特別注重的是,雖然於1907年畢卡索之「亞維儂姑娘」以來,立體主義可說是現代風潮的領導者,但無論如何他仍只是西方藝術源自希臘自然精確寫實風之形式上的大背叛,而不是西方藝術內容性的全面大改革,因為他既沒有原始藝術那種已全身體、全生活或全生命為背景的抽象能力,甚至畢卡索亦沒有塞尚那種人與自然間之實體性的深度要求,所以,於此我們可以肯定低說,不但西方現在風潮要等到稍後返藝術的前衛或超現實主義興起,方能對西方藝術產生徹底內容性的革命。另外,也正因為立體所具有之這種方法重於內涵的革新性,使得賈克梅蒂對他的接受也止於一種方法得嘗試,並不足以說明其方法對賈克梅蒂所欲表達之深度屬「人」內容上的一致性。而這總情形到他接受超現實主義影響,接著又放棄胸像研討時期的作品,則更清楚低顯現出來。
若就賈克梅蒂終其一生的藝術成就來說,立體方法只不過是他整個藝術過程的一個嘗試性過渡方式罷了。若更具體而言之,他之所以用立體方法去創作,是因為他二十二歲去巴黎前,在他父親的畫室裡學習之印象派繪畫,不敷他使用,同樣他十九歲在義大利所領受的感動也不敷他使用,所以比來比去,在他二十五歲前後那一段歲月中,立體派的抽象畫法較敷他使用。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一定要弄清楚,同時要記得,當他十七、八歲時,在他父親畫室裡,他所發現物體縮小距離法,他並沒有忘記。很明顯的,像賈克梅蒂所持有的這總縮小之距離法,在他四十六歲做出的「行走之人」以前,並沒有得到充分而有獨特意義的發揮,但無論如何、這卻是賈克梅蒂所以是賈克梅蒂之真義與方法所寄。所以,在他二十到四十歲這段期間,他應用立體等方法只不過是他早期印象與古典方法不足敷用罷了。等他三十五歲之後對他自身的內容與方法果有所確定,那麼事實上,他在巴黎學到的時潮與方法,也只不過是賈克梅蒂對他自身果有所確認確知之一種方法性的反證罷了。
藝術市場的新寵
賈克梅蒂在2002年時,其藝術品已於拍賣市場有相當的價值。2001年5月的兩件雕塑在紐約拍出千萬美元以上的記錄:一件為1950年群像作品《森林》(高58.4公分),拍出1320萬9500美元;另一件1954年的《迪亞哥的頭像》(高64.8公分),則拍出1375萬9500美元。另外根據法國藝術行情公司的資料,2001年賈克梅蒂的各種媒材平均成長為+26.3%。但是到了2002年的平均年成長率竄升到+73%。也就是說從1997年投資100美元的賈克梅蒂作品,到2002年12月時平均價值已到244美元。2003年1月法國藝術行情公司公佈2002年度全球銷售最佳的4500位藝術家名單,賈克梅蒂為第14名。另外賈克梅蒂的繪畫也有不錯的表現。2002年5月8日紐約蘇富比有一幅1954年的《迪亞哥的畫像》,拍出286萬9500美元,為藝術家油畫拍賣記錄第2名。賈克梅蒂油畫最高記錄為1989年創下,1954年的《畫室的迪亞哥》,成交金額為319萬美元。
賈克梅蒂的銅雕作品「行走的男子」(L'homme qui marche I),2010年2月在蘇富比倫敦拍賣會以六千五百萬英鎊(約一億零四百二十萬美元、三十三億四千四百萬台幣)賣出,在當時刷新之前由畢卡索畫作保持的藝術品拍賣價紀錄。原為德國德利銀行收藏的「行走的男子」,起標價一千兩百萬英鎊,最後這尊高一百八十二公分作品被匿名買家以六千五百萬英鎊標走。蘇富比原估計最終賣價將在一千兩百萬到一千八百萬英鎊之間,未料會以刷新藝品拍賣紀錄的價格賣出。先前全球藝品拍賣最高紀錄是2004年一億零四百一十七萬美元的畢卡索畫作「拿菸斗的男孩(Garcon a la Pipe)。該畫也是拍賣價首度破一億美元大關的藝術品。不過,史上最貴畫作是以非拍賣形式完成交易的奧地利畫家克林姆名畫《阿黛布洛赫鮑爾一世》,2006年以一億三千五百萬美元售出。
參見
參考資料
- 《雕刻靈魂的賈克梅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