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阿瑟·韋爾斯利

阿瑟·韋爾斯利,第一代威靈頓公爵(英語:Arthur Wellesley, 1st Duke of Wellington;1769年5月1日—1852年9月14日),英國軍事家、政治家、陸軍元帥、英國首相,19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軍事、政治領導人物之一。

阿瑟·韋爾斯利
出生 1769年5月1日
愛爾蘭-都柏林-梅里奧街六號
逝世 1852年9月14日
國籍 英國
職業 陸軍元帥、首相
知名作品 終生擔任英國陸軍總指揮

他是歷代威靈頓公爵中最為人熟悉的一位,所以他常被稱為威靈頓公爵,別名「鐵公爵」。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英軍將領,第21位英國首相。最初於印度軍中發跡,西班牙半島戰爭(1808~1814)時期建立戰功,並在打敗拿破崙滑鐵盧戰役(1815)中分享勝利。最終更成為了英國陸軍元帥,其還被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帝國、普魯士王國、漢諾威王國、西班牙王國、葡萄牙王國和荷蘭王國七國授予元帥軍銜,是世界歷史上唯一獲得8國元帥軍銜者,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稱他為「世界征服者的征服者」。[1]

他的士兵管他叫「大鼻子」,他的軍官管他叫「花花公子」。所以給他起這樣的綽號是因為他有175公分的修長身材,喜愛穿剪裁十分合體的便服;有棕色波浪式頭髮,眼睛又亮又藍。

目錄

簡歷

威靈頓出生於愛爾蘭一個貴族的新教徒大地主家庭。在1787年,他成為了大不列顛陸軍少尉。他在愛爾蘭時為兩位愛爾蘭總督做侍從官,同時也被選為愛爾蘭下議院議員。在1791年他成為上尉,在印度他參加了第四次英邁戰爭中的斯里倫格伯特戰役,之後他被升為斯里倫格伯特納和邁索爾地方長官。

他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半島戰爭中升為上將,以少勝多擊敗了拿破崙的6個元帥,並指揮聯軍在1813年維多利亞之戰中擊敗法軍、勝利後被授予陸軍元帥軍銜。1814年他成為英國駐法大使並被授予公爵爵位。他在滑鐵盧之戰中擊敗了拿破崙的法國軍隊。

他是議會改革的堅決反對者,由於他在他住所的窗子上裝上鐵制的百葉窗來保護窗子不被支持改革的「暴民」打碎,他得到了「鐵公爵」的綽號。他擔任了兩屆首相併主持通過了1829年的天主教解放法案,他一直擔任首相職務一直到1830年,並在1834年再次短暫地成為首相。雖然他無法阻止1832年改革法案的通過,直到他退休他仍是貴族院裏的領導人物之一。到他去世時他仍是英國陸軍的總指揮官。[2]

童年生活

威靈頓出生時號「阿瑟·韋斯利閣下」(The Honourable Arthur Wesley),是加勒特·韋斯利,第一代莫寧伯爵(Garret Wesley, 1st Earl of Mornington)與亞瑟·希爾-特雷弗,第一代鄧甘嫩子爵(Arthur Hill-Trevor, 1st Viscount Dungannon)的長女安娜(Anne)的四子。

他童年的大部分都在家族的兩座住宅中渡過,第一座在都柏林,第二座,在單根堡(Dangan Castle)。在1781年,他的長兄理查德(Richard)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另外兩個兄弟後來也被封男爵。

在單根時,他到特蘭姆(Trim)的教區學校讀書;在都柏林時,到懷特先生學院(Mr. Whyte's Academy)讀書;在倫敦時在切爾西的布朗預備學校(Brown's Preparatory School)讀書。

在伊頓公學貴族學府的生涯

從1781至1784年間在伊頓公學讀書,他在這裏感到孤獨和寂寞,在公學裏他表現得既敏捷又善算術。他的父親於1781年去世,3年後母親也相繼去世。因家庭拮据,他被迫退學,轉往昂熱的皮涅羅爾軍事學院(Pignerol's Military Academy),這間學院主要是一間騎術學校。

早期軍人生活

1787年3月7日,他加入了第73高地團。他的長兄愛德華在炮兵中給他委託了一個職位,通過捐官進入英國第33炮兵團。在此期間,他愛上了朗福德伯爵(Earl of Longford)之女基蒂·帕克南。他向她求婚,卻被她的長兄阻止,是厭棄他太過年輕又負債而且似乎沒什麼前途。於是下定決心從軍。在1787年11月到1793年3月這段時間間,他先後為兩位愛爾蘭中尉的副官。1790年4月,他以Trim區議員身份回到愛爾蘭議會,並一直把持住這個席位,

1794年,第33步兵團被派往增援在尼德蘭作戰的英軍,剛剛通過捐官成為少校的威靈頓也在6月與33團一起在Cork港起程航往弗蘭德斯,這是他第一次參戰。3個月後,他再次通過捐官晉升,成為中校。在戰役中他晉升為旅指揮官。

在這場戰役中,威靈頓學到了不少東西,比如縱隊前進中需要仍然維持穩固的射擊線列以及離岸援助的重要性。他的部隊負責防守Waal河,Boxtel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威靈頓學到了不少東西,比如縱隊前進中需要仍然維持穩固的射擊線列以及離岸援助的重要性。1796年5月3日,他被晉升為上校。幾個星期後,他與他的部隊一起往加爾各答。

印度戰場 嶄露頭角

 
阿瑟·韋爾斯利在印度,穿着少將軍裝(1804年)
原圖鏈結 來源出處每日頭條

由於長兄理查德·韋爾斯利到印度來當總督,他也得以發揮自己的才能。1799年,英國發動對南印度邁索爾王國的第四次殖民戰爭。威靈頓軍隊用大炮轟開城牆,衝進城內,邁索爾便成為英國管轄之下,而威靈頓則成為這個地區的軍事長官。

1803年,中印度馬拉塔聯盟各國發生內訌,英國乘機侵略。威靈頓連連勝利,特別是1803年9月在阿薩耶戰役,他率7000人戰勝4萬人的邁索爾軍隊,只死了兩匹座騎和損失了1/4的士兵後,他獲得了生平第一場決定性勝利!阿爾干戰役,英國獲得印度的殖民統治。他認為這此戰役對他個人來講比滑鐵盧戰役更輝煌。他日後在歐洲各戰場上所顯示出來的一切取勝的特質都是在印度培養出來的,包括︰能決斷、有常識、注意細節;愛護士兵、注意給養;與老百姓保持良好關係。1805年威靈頓封爵士後返回英格蘭。 被提升為少將,任愛爾蘭事務大臣。

滑鐵盧戰役

由於長兄理查德·韋爾斯利到印度來當總督,他也得以發揮自己的才能。1799年,英國在半島戰爭開始,威靈頓獲晉升為將軍。他希望以「穩如盤石的軍隊」阻擋住法軍的攻擊。他所統率的英國步兵「淺紅隊列」在維米耶羅擊敗了號稱「風暴」的讓-安多歇·朱諾將軍的縱隊,這是拿破崙的戰術體系第一次完敗。戰爭中他突然在里斯本登陸,奇襲蘇爾特元帥,攻佔波爾多,以傷亡23人的代價擊破2.3萬敵軍,一路窮追把法軍趕回西班牙

在1813年的維多利亞戰役中,他領導聯軍成功擊敗法軍,獲提拔為陸軍元帥。當時他封為公爵,由國家賜給50萬英磅,後來又賜給他漢普夏的斯特拉特費爾德-薩耶,以保持他的地位。他進入上院的頭銜有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和公爵,還榮膺嘉德騎士的稱號。

貝多芬還以此為靈感題目創作了交響樂《威靈頓的勝利》用來慶祝,而這首交響曲的另一個名字《戰爭交響曲[3]

在滑鐵盧戰役上,威靈頓以6萬7對拿破崙的7萬3[4]。他手下的半島老兵只有不到1/3,其餘全是僱傭兵。法軍在重炮掩護下連續向英軍兩翼陣地發起進攻,遭到英軍頑強抵抗,雖然一度在英軍右翼打開缺口,但由於英軍的及時反攻及法軍的大意,法軍進攻失敗。那一天威靈頓騎着坐騎,待在戰場的制高點,聖約翰山高地的一株大樹下,整整一天都保持着同一個位置,即使他身邊的副官被當場擊斃。當炮彈不時地在離他不遠處爆炸時,他的部將擔憂地問道:「將軍,如果你遭遇不測怎麼辦?」他的回答只有一句:「像我一樣去做。」接着他帶領的同盟軍大獲全勝,並且於1818年帶着6個外國授予的司令杖(陸軍元帥的標誌)回國。

英國人的民族英雄

 
5英鎊背面的威靈頓公爵肖像
原圖鏈結 來源出處每日頭條
  • 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威靈頓位列第15位。這位偉大的英雄死後舉行盛大的國葬,這是英國最後一次顯示各種紋章的葬禮,埋葬場所為聖保羅大教堂
  • 英鎊中5英鎊背面的威靈頓公爵肖像,身邊的戰爭畫面是薩拉曼卡戰役[5]
  • 為紀念滑鐵盧戰役200周年,皇家鑄幣局鑄造5鎊紀念幣。圖案是指揮滑鐵盧戰役的英軍統帥威靈頓公爵與普軍元帥布呂歇爾的握手照。[6]
  • 海德公園街角的阿普斯萊府是他的城內公館,人稱「倫敦門牌1號」。
  • 在英格蘭有超過90家酒館以威靈頓公爵命名。
  • 威靈頓公爵是英國人的民族英雄,被稱作英國「最後的偉人」。維多利亞女王盛讚他是「這個國家最偉大的人,最忠誠的臣民,國王最堅定的支持者」。

視頻

BBC 揭開威靈頓公爵的面紗
他打敗此人,被7國授予元帥,成史上軍銜最高的人,卻當不好首相_阿瑟·韋爾斯利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