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納托爾·法朗士
阿納托爾·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年-1924年)法國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本名蒂波·法朗索瓦,生於巴黎一書商家庭。"法朗士"是他父親法朗索瓦的縮寫,又因他愛祖國法蘭西,故以祖國的名字作為自己的筆名。
阿納托爾·法朗士 (著名作家) | |
---|---|
出生 |
1844 巴黎一書商家庭 |
國籍 | 法國 |
職業 | 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
知名於 | 諾貝爾文學獎 |
知名作品 |
《金色詩篇》 《希爾維斯特·波納爾的罪行》 《苔依絲》 |
少年時的法朗士經常替父親編寫書目、圖書簡介等,置身於書海之中。1873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金色詩篇》,爾後以寫文學批評文章成名;1881年出版《希爾維斯特·波納爾的罪行》,在文壇上聲名大噪。以後他寫了一系列的歷史題材小說。由於受法國唯心主義歷史學家列南的"人類永遠也不能接近真理"的影響,他的這些作品均流露出歷史循環論、社會改造徒勞無益論的悲觀情緒,但更多的是充滿對社會醜惡的嘲諷和抨擊。法朗士的散文平如秋水,含蓄雋永,韻味深長。
目錄
人物生平
1868年加入標榜為藝術而藝術的帕爾納斯派詩歌團體。
1873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金色詩篇》。
1881年出版《希爾維斯特·波納爾的罪行》,在文壇上聲名大噪。
1896年末,他成為法蘭西學院的會員。
1894年,法國政府捏造了德雷福斯叛國案件。法朗士支持左拉發表責問法國總統的公開信《我控訴》,伸張正義,要求為德雷福斯平反。在鬥爭中,法朗士看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反動統治階級的卑鄙無恥,從此逐漸接受社會主義。 俄國革命期間,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成為法國社會黨成員,贏得左翼知識分子和工人階級的敬仰。
1921年參加法國共產黨。
1921年,作品《苔依絲》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他輝煌的文學成就,乃在於他高尚的文體、憐憫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個真正法國性情所形成的特質。」
1924年法朗士逝世,法國政府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國葬。
作品列表
第一本詩集《金色詩篇》(1873),
《希爾維斯特·波納爾的罪行》(1881),
《文藝生活》(4卷1888~1892),
《黛絲》(1890),
《鵝掌女王烤肉店》(1893),
《紅百合》(1894),
長篇四部曲《現代史話》(1896-1901),
短篇小說《克蘭比爾》(1901),
長篇小說《在白石上》(1904),
《企鵝島》(1908),
《霞娜·達克傳》(1908),
《諸神渴了》(1912),
《蘇珊》,
《天使的反叛》(1914)。
人物影響
在文藝理論方面,法朗士要求文藝評論家發表自己的主張,反對強加於人和教條式的批判,他曾在《時報》上長期主持論壇,與保守派批評家布呂納介對壘。
法朗士65年創作的傑出成就,使他成為"一位真正的文壇宗師",他那"博學、富於幻想,清澈迷人的風格,還有他融合諷刺和熱情所產生的神奇效果"(頒獎詞)以及他創作的眾多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等,為作家在國內外贏得了極高的聲望。
作品介紹
《希爾維斯特·波納爾的罪行》(1881)
這個獨身的老學者為了搜求古籍,往往到遠方旅行他為救護一個孤女,幾乎遭人陷害。作者塑造了一個十分成功的老學者的形象。
《黛絲》(1890)
寫 4世紀的宗教鬥爭。作品以古埃及名城亞歷山大和後期希臘文化生活為背景,敘述在沙漠裡修行的聖僧巴甫努斯,立誓拯救女優苔依絲。他冒險進城,勸導苔依絲改行,並勝利地把她送進修道院。可是他卻被苔依絲的美貌所打動,墮入情網。
《現代史話》 4卷(1896-1901)
包括《場邊榆樹》(1896)、《人體服裝模型》(1897)、《紅寶石戒指》(1899)和《貝日萊先生在巴黎》(1901)。
小說頭兩卷寫法國外省某城市競選主教,兩個候選人之一的基特萊,以善於逢迎貴族婦女獲勝,但他一旦登台,凶相畢露。作者藉以揭示教士善變的面貌。從第3捲起寫德雷福斯事件。紅寶石戒指即主教手上所戴的戒指,象徵教權。事件中居主導地位的正是教權派,他們勾結貴族保王派、軍事當權派,加上外圍的反動沙文主義、反猶太等各種勢力,互相利用,互相爭奪。在第4卷中,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貝日萊先生這時從外省被調到巴黎,任大學拉丁文學講師。他是法朗士的代言人,為德雷福斯翻案而鬥爭。他到處發議論,常和統治階級的論調針鋒相對。
資料來源
- ↑ 童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們為孩子寫的書 . 澎湃網 [2017-10-12]
- ↑ (轉載)文字的肖像:108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01—2012) . 新浪網 [2012-11-06 ]
- ↑ 稀缺票專享 | 國家大劇院製作馬斯奈歌劇《泰伊恩》(2.2-6) . 搜狐網 [2018-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