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本
阿羅本 |
阿羅本(Olopen),是已知的第一個到中國傳教的基督教聶斯托利派教士。唐貞觀九年(635年)從波斯到唐帝國京城長安,是大秦僧侶入中國的第一人。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詔稱「波斯僧阿羅本,遠將經教來獻上京」,並命令在長安城中義寧坊建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許其傳教。除傳教之外,還住持譯經工作。唐高宗封其為「鎮國大法主」。其所傳聶斯托利派基督教當時被稱為景教。
目錄
簡介
阿羅本是目前教會及學術界公認的基督教最早來華宣教士。他是敘利亞人,成年後到波斯讀神學院,並在此被按立為傳道人。此後,前往東方各國傳播福音,於主歷635年(唐貞觀9年)來到唐朝京城長安。阿羅本到達長安後,唐太宗李世民本着「示存異方之教」的開放政策,派當朝宰相房玄齡「迎於西郊,待如嘉賓」。不久,他得到李世民的接見。史載:「翻經書殿,問道禁闈。深知正直,特令傳授。」唐太宗聽了他所講授的福音之後,覺得很有道理,因而禮遇這位遠道而來的景教宣教士,准許他在中國宣教。阿羅本來華後,廣傳福音,翻譯經書,將基督的真道帶給了中華各族。3年內,陸續由波斯東來的宣教士,達到21位。貞觀十二年,唐太宗特許阿羅本在長安義寧坊興建教堂一所,初稱「波斯寺」,後更名為「羅馬寺」、「大秦寺」。朝廷還提供經費支持,所敕詔書上有「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群生。」的說法,足見唐太宗對景教的扶持。唐高宗李治即位後,對景教更加推崇,封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敕令在全國各州,建立景教寺。景教得以廣泛流傳。出現了「於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寺滿百城」的盛況。甚至不少教士成為唐朝的政府官員。
評價
他歸屬於基督教聶斯脫利(Nestorius)派。該派始創人為君士坦丁堡主教聶斯托利,他提出「基督二性二位」說。認為瑪利亞只是生育耶穌肉體,而非授予耶穌神性,耶穌的神、人兩性是分開的,並非統一的,並認為將瑪利亞視為聖母崇敬是錯誤的。此論一出,立即遭到亞歷山大主教奚利爾的猛烈抨擊。公元431年,以弗所會議定聶斯托利為異端,驅逐出正統教會,此後,該派信徒在中東、波斯、中亞等地宣教。傳入中國後又稱為景教。阿羅本於635年到唐朝京城長安,唐太宗特別派遣宰相房玄齡,率領儀隊到京城長安西郊以國禮歡迎,而且直接迎入宮廷,以表示對這位外國傳教士的尊崇,這實在是件不平凡的事。原來阿羅本早就在西域邊境上展開了傳教活動,極受當地人士愛戴、尊敬。太宗知道他要前來中國,特地安排了隆重的禮節來接待他。景教傳入中國,正是中國的太平盛世:唐高祖創立的基業,傳到唐太宗已達到舉國富庶,人民安康,文化昌明的境界;可是中原之外的邊疆,卻充滿着戰爭氣息,整年動不安。回教徒又不斷地與西南亞洲美索不達米亞、巴勒斯坦及波斯等地的基督教國家發生衝突。戰爭的威脅隨時都有可能進犯中國本土,唐太宗為防止邊界突厥民族的入侵,常藉通婚及商業上的來往交流,緩和緊張情勢,並確保當時中國通往歐亞各國交通要道-絲路-的暢通。阿羅本就是在這個情況之下來到中國的。他之所以會受到皇帝的特別禮遇,雖與他自己的良好名聲有關,但多少也摻雜着一些政治性因素:因為中國急需在動盪不安的中亞地區維護邊防的安全,確保絲路的暢通,爭取貿易的機會。可是這些措施都需要先取得當地居民的諒解合作。巧的是當地居民中有不少基督徒,觀念無法與中國派出的使臣順利溝通,太宗正為此事感到束手無策。這時得得知景教要派傳教士來華,自然高興無比。這一方面可以透過景教傳教士以結識這一群基督徒,同時也可請他們充當翻譯員,在對抗回教的戰爭中能有很大的幫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