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區
阿里地區是西藏自治區唯一的地區,公元前後稱「羊同」,元朝稱「納里」,明朝稱「俄力思」。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北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東臨那曲市、東南依日喀則市,西南和西部與尼泊爾、印度、克什米爾為界。據第二次土地調查,全地區總面積337174.95平方千米,是西藏面積第二大的地級單位,僅次於那曲市。
2017年末,全地區轄7個縣,共有7個鎮和30個鄉,11個居委會和134個村委會。行政公署駐噶爾縣獅泉河鎮文化路6號。常住人口10.74萬,戶籍人口10.71萬。2017年全年,全地區實現生產總值472644萬元,比上年增長9.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0544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7094萬元,比上年增長24.68%。[1]
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之屋脊」、「世界第三極」、「生命之禁區」。境內主要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崑崙山脈等,主要河流有獅泉河、象泉河、孔雀河等,主要湖泊有扎日南木錯、班公湖、拉昂錯等。 主要旅遊景點有古格王國遺址、托林寺、札達土林等。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阿里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東隔大橫山、果乾加年山、馬爾崗木山、各扎山、欠甲納博山諸山,臨那曲市;東南抵岡底斯山脈中段,依日喀則市;北倚崑崙山脈南麓,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南和西部靠喜馬拉雅山脈西段,與尼泊爾、印度、克什米爾為界。介於東經78°24′~86°20′,北緯29°41′~35°52′之間,東西跨度742千米,南北跨度688千米,面積33.72萬平方千米。
地貌
阿里地區地貌有高山、溝谷、土林、冰蝕、衝擊扇、冰磧和火山等類型, 歷史上曾經把這種特徵概括為冰雪圍繞的「普蘭」、岩石圍繞的「古格」、湖泊圍繞的「瑪宇」,總稱為「阿里三圍」。
山脈
主要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南部和西南部為深切的溝、谷及零星的衝擊扇地帶;東部及西北部地勢相對平緩,形成寬谷和一望無際的草原戈壁。總的地勢特徵是從南到北高原面次第抬升,而各大山脈主脊線逐漸降低,最高點為普蘭縣境內的納木那尼峰,海拔高程7694米,最低點在札達縣什布奇附近的朗欽藏布河谷,海拔高程2800米,最大相對高差4894米。
氣候
阿里屬二類風區,年平均風速在每秒3.2米以上,大風頻率高達8級以上,年大風日數在149天左右。年平均氣溫0℃,日平均溫度變化幅度極大,真正是「晚穿棉襖,午穿紗」。獅泉河鎮冬季終年低溫嚴寒,年平均氣溫不足零度,獅泉河鎮冬季極端最低氣溫-41度,夏季極端最高氣溫21度,晝夜溫差相當大,年溫差小年溫差小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氣溫為10℃以上,而夜間氣溫則降至0℃以下。
阿里全年降水量相當少,且季節性強。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降水量僅占全年的10%~20%,而5月到9月間,雨量十分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阿里地區由於海拔高,氣候寒冷乾燥,全年降雨量相當的少,日夜溫差大。阿里的冬季漫長而又嚴寒。
人口民族
人口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阿里地區常住人口為95465人。其中家庭戶22962戶,家庭戶人口87357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80人。常住人口中,按性別分,男性49802人,女性45663人,分別占52.17%和47.83%,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9.06。按年齡結構分,0~14歲25367人,占26.57%;15~64歲65576人,占68.69%;65歲及以上4522人,占4.74%。按地區分,普蘭縣9657人,札達縣6883人,噶爾縣16901人,日土縣9738人,革吉縣15483人,改則縣22177人,措勤縣14626人。
按戶籍統計,阿里地區2015年末101672人,2016年末104014人,2017年末107105人。
民族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阿里地區常住人口中共有27個民族。其中藏族87493人,漢族7367人,回族253人,維吾爾族92人,土家族35人,白族34人,苗族28人,彝族28人,撒拉族26人,蒙古族21人,東鄉族21人,壯族15人,侗族12人,土族10人,門巴族5人,布依族、滿族、哈尼族、水族、納西族、保安族各3人,傣族2人,黎族、佤族、拉祜族、仫佬族、烏茲別克族各1人。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據第二次土地調查,截至2009年末,阿里地區土地總面積3371.75萬公頃,其中耕地0.35萬公頃,園地0.01萬公頃,林地34.42萬公頃,草地2602.12萬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0.59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61萬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77.93萬公頃,其他土地554.71萬公頃。 耕地0.35萬公頃中,水澆地0.31萬公頃,旱地0.04萬公頃;坡度在2°及以下的0.16萬公頃,2°~6°的0.12萬公頃,6°~15°的0.06萬公頃,15°~25°的0.01萬公頃。基本農田0.20萬公頃,其中水澆地0.19萬公頃,旱地0.01萬公頃。
水力資源
阿里地區湖泊星羅棋布,水流資源蘊藏量達2萬千瓦,全地區有大小河流80多條,湖泊60多個;境內總流程9500公里,流域面積近6萬平方公里。源於岡底斯和喜馬拉雅山的四條大河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孔雀河分別向西北、西南和東南方向流入印度、尼泊爾,成為印度河、薩特累季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最終匯入印度洋和阿拉伯海。阿里因此被稱為「千山之巔、萬川之源」。水資源總量達167.57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75.93萬千瓦。
地熱資源
阿里地區蘊藏着豐富的地熱能,有獅泉河──雅魯藏布江地熱帶,崑崙山──可可西里地熱帶,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熱帶。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30多種,礦點254處,其中有鹽、硼、鋁、芒硝、鉻、銀、金等。
動物資源
阿里高原野生動物有野牛、野驢、黃羊、長角羊和野耗牛。西部的湖邊有水鷹、白水鴨、天鵝、水鴿、黑頸鶴等各種野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