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阿阇黎。原图链接

阿阇黎梵语ācārya、巴利语acariya的音译。又作阿舍梨、阿阇梨、阿只利、阿遮利耶。略称阇梨。意译为轨范师、正行、悦众、应可行、应供养、教授、智贤、传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故又称导师。

目录

简介

阿阇黎。梵语也。义译轨范师。显密诸宗凡对于所提倡之法门。深达其教义。彻悟其宗旨。堪为后学导师。皆得为其宗之阿阇黎。顾此名特盛行于密宗[1]在古代印度,阿阇黎本为婆罗门教中教授弟子有关吠陀祭典规矩、行仪之师,此一名词后为佛教所采用,且于释迦佛陀住世时已普遍使用。

密教之阿阇黎即一般所习称之上师、金刚上师。如上记叮说能任灌顶授法之阿阇黎,又称大阿阇黎。然据密教诸经轨所载,一般阿阇黎亦可分为学法灌顶之阿阇黎与传法灌顶之阿阇黎,两类皆有多种之别。

多种之别

在印度古代,阿阇梨本为婆罗门教中教授弟子有关吠陀祭典规矩、行仪之师,此一名词后为佛教所采用,且于佛世时已普遍使用。据五分律卷十六、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载,阿阇黎有五种:
(一)出家阿阇黎,受戒时之授十戒师,故又作十戒阿阇黎。
(二)受戒阿阇黎,受具足戒时之羯磨师,故又作羯磨阿阇黎。
(三)教授阿阇黎,受具足戒时之授威仪师,故又作威仪阿阇黎。
(四)受经阿阇黎,教授经典读法、意义之师。
(五)依止阿阇黎,与比丘共居,指导比丘起居之师;或比丘仅依止从学一宿之师,亦可称依止阿阇梨。
以上五种加上剃发阿阇梨则为六种阿阇梨。

三师七证

具足戒时,须有三师、七证师等十位。三师,指得戒和尚、羯磨阿阇黎、教授阿阇黎。小乘受戒法必须有三师亲临;而大乘受戒法,根据观普贤经,得以释尊、文殊、弥勒像替代。如大乘圆顿戒,即以释尊为戒和尚,以文殊为羯磨阿阇黎,以弥勒为教授阿阇黎。

另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载,在家众欲出家作沙弥、沙弥尼,必须要有戒和尚及阿阇黎,以此诸师比喻为出家父母。禅宗沙弥之受戒,必定有戒师、作梵阇黎(诵梵呗之师)以及引请阇梨(指导起居之师)参加。

具足之德

在密教,对通达曼荼罗及一切诸尊、真言、手印、观行悉地、传法灌顶者,即称之为阿阇黎。据大日经卷一具缘品载,阿阇梨须具足如下十三德: (一)发菩提心。(二)妙慧慈悲。(三)兼综众生。(四)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五)通达三乘。(六)善解真言实义。(七)知众生心。(八)信诸菩萨。(九)得传授灌顶等妙解曼荼罗画。(十)调柔其性,远离我执。(十一)于真言行善得决定。(十二)究习瑜伽。(十三)住于勇健之菩提心。准此,故谓如能殷重服侍阿阇梨,即可获得极大之福报,正如勤耕田地,必能丰收,故又称阿阇梨为阿阇梨田,列为八福田之一。[2]

日本僧官

阿阇黎为日本平安朝以来的一种僧官职称,由政府所任命。可分三种:
(一)七高山阿阇黎,指住于比睿、比良、伊吹、爱宕、金峰、葛木、神峰等七山之寺院奉敕祈祷之高僧,是后其他各大寺亦设有此种阿阇梨。
(二)传法阿阇黎,司掌台密、东密传法灌顶之职。
(三)一身阿阇黎,多为贵族名门出身者,仅限其一身有传法灌顶之权。此三种阿阇梨又各分为大阿阇梨及小阿阇梨之别。此外,尚有悉昙阿阇黎、声明阿阇黎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