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頌善
陸頌善,飛機製造專家。浙江吳興(今湖州)人。1940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系。後留學英國。1949年回國。歷任瀋陽飛機製造廠副總工藝師。西安飛機製造公司經理、高級工程師,中國航空學會第一至三屆理事。主持人多種運輸機、轟炸機的試製、改型和生產工作。
陸頌善 | |
---|---|
] | |
出生 |
1957年2月 |
國籍 | 中國 |
籍貫 | 上海市 |
母校 | 上海交通大學 |
職業 | 飛機製造專家 |
研究領域 | 運輸機、轟炸機的試製、改型和生產 |
目錄
個人簡介
飛機製造技術專家。從事飛機製造技術管理工作近40年,先後參加組織和主持殲5、殲教1、轟6、運7、運8、70工程等多種飛機的試製生產技術工作。主持轟6、運7飛機的改進改型,組織攻關解決了技術關鍵,發揮了技術決策作用。60年代初,從英國引進用明膠板繪製模線及用光學望遠鏡安裝型架技術,用於轟6機試製取得成功,很快在全行業推廣。堅持「航空為本,飛機為主」,積極開拓國外民用飛機零部件轉包生產,對推動企業技術改造、質量管理、技術進步,起到積極作用,取得顯著技術經濟效益,為航空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習經歷
- 1919年9月28日出生於上海市。自幼勤奮好學,1936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附中。
- 194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獲工學士學位。
- 1940-1945年,陸頌善先後在上海中央機器廠、重慶民生機器廠等幾家私營工廠供職。
- 1945年,他通過了教育部的出國考試。
- 1945年11月至1949年9月,陸頌善由教育部和英國工廠聯合會資助,先後在英國柴油機廠、水泵廠和卡車廠等廠實習。
-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陸頌善懷着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回到了祖國,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 1949年11月,他經歸國留學生接待處介紹,分配到國家重工業部計劃司任工程師。
- 1950年,美帝國主義發動了侵朝戰爭,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陸頌善懷着滿腔熱血,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
學術生涯
- 1950年11月,陸頌善被分配在瀋陽空軍工程部修理處訂貨科工作,負責前線作戰飛機所需備件和材料的供應。
- 1952年,陸頌善從瀋陽空軍工程部轉業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四局,先後任計劃處、供應處代科長。
- 1954年,陸頌善調任瀋陽112廠副總工藝師,先後參加組織殲-5、殲教-1的試製,主管機加鉗焊工藝技術工作。
- 1957年12月,陸頌善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多年的夙願。
- 1958年10月,陸頌善作為首批技術領導幹部之一,由112廠調172廠。
- 1958年12月,國家派代表團赴蘇聯談判圖-16轟炸機生產技術轉讓問題,陸頌善隨行,並考察了蘇聯喀山飛機廠的生產情況。
- 1959年2月,陸頌善被任命為172廠總工藝師,全面主管轟6試製工藝工作。
- 1961年6月,陸頌善被任命為172廠副總工程師兼總工藝師。
- 1962年9月至1963年7月,陸頌善作為中國民航總局組織的子爵號飛機驗收小組的成員赴英國考察。
- 1963年9月,陸頌善在總結經驗教訓基礎上,集思廣益,起草了「201號機試製總方案」(當時試製的轟-6飛機代號為201號機)。
- 1964年2月,陸頌善當選為中國航空學會理事,直至第四屆,第五屆任名譽理事。
- 1965年,陸頌善組織編制了蘇聯未提供的轟6機全套靜力試驗、強度計算、氣動計算等專用資料。
- 1971年3月,工廠購進一台國產DJS-21電子計算機,並組織開辦了業務人員學習班。
- 1975年1月,陸頌善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陸頌善全身心投入到工廠的技術管理工作,工廠的新工藝、新技術、科技成果層出不窮。
- 1978年3月,陸頌善出席了全國科學大會。陸頌善本人同時獲科學大會獎。
- 1978年11月,陸頌善任172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全面主持工廠的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先後主持了多種飛機的研製生產。
- 1979 年6月,陸頌善受聘為第三機械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飛機專業組組長,特邀委員。
- 1979年7月,陸頌善赴聯邦德國MBB公司考察「狂風飛機」,並探討雙方合作研製新型飛機可行性。
- 1980 年11月,陸頌善隨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代表團赴美國波音公司考察。
- 1981年7月,陸頌善套改為高級工程師。
- 1982年6月,陸頌善任172廠代理廠長。
- 1982年10月,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在172廠召開有國防工業各部的領導和有關省市經委負責人等共78人參加的現場會議。
- 1983年6月,陸頌善任航空工業部70工程現場指揮部總指揮,1988年榮立部一等功。
- 1989年,陸頌善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1993年2月,陸頌善光榮退休。
- 1991年,陸頌善獲航空工業最高獎「航空金獎」和「為航空工業做出傑出貢獻者」稱號。
- 1992 年,還先後獲「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和「陝西科技精英」稱號。
軍用飛機研發
在幾十年的工作中,陸頌善參加組織和主持了多種飛機的試製生產技術工作。50年代在112廠期間,陸頌善即參加了殲-5和殲教1的試製,作為副總工藝師,負責組織工藝方案的論證、制定,對圖紙資料進行工藝性審查,獨當一面地主管機加鉗焊工藝工作。殲-5是一種高亞音速殲擊機,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噴氣式殲擊機之一。該機於1956年9月試製成功,從而使中國跨入噴氣時代,躋身於世界少數能製造噴氣式飛機國家的行列。噴氣式殲擊教練機殲教1,是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的飛機,於1958年7月首飛。 調西安172廠後,陸頌善先後組織和主持了轟6、運7、運8、70工程等多種飛機的試製生產技術工作,主持了轟6機的改進改型。轟6是一種高亞音速中型轟炸機,是我國仿製的蘇製圖-16 飛機。是當時中國試製的噸位最大的飛機,全機零件多,結構複雜,技術難度及工作量大。
在試製過程中,陸頌善組織技術力量,補齊了蘇聯未提供的強度計算等資料,編制了新工藝和關鍵技術資料,攻克了多項技術關鍵,應用了多項新技術。該機於1968年試製成功,結束了中國不能製造中型轟炸機的歷史,填補了航空工業的空白。 轟6原型機轉入批生產後,為了進一步提高飛機的戰術技術性能和飛機的生存力,根據部隊使用要求,陸頌善參加組織了對轟6機的改進改型。
早在1963年,為配合原子彈的研製和試驗,上級要求172廠將一架轟-6飛機改裝成核武器運載機,總體方案要求改裝和增裝投放掛彈系統、加溫保溫系統、防輻射系統和臨時性試驗設備。1964年完成改裝。1965年5月14日,經改裝的轟6飛機攜帶原子彈在我國西部上空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空中核試驗,為我國國防科學試驗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69年,把一架圖-16飛機改裝成供試驗發動機用的空中試車台。1970年,把一架轟6飛機改裝為靶6母機,即可攜帶高空高速無人駕駛靶機的運載母機。為了提高轟6飛機的領航精度,減輕領航員的負擔,從而提高作戰能力,1981年,在轟6機上加裝第二代自動領航轟炸系統,深受部隊歡迎。為了提高轟6機的自衛生存能力,1980年,完成了轟6機加裝自衛干擾設備的改裝。轟6丁型機,在左右機翼下各掛一枚空艦導彈,用於攻擊敵人的艦艇,為此該機增加了導彈瞄準火力控制系統、自動領航轟炸系統、導彈加溫系統和新式雷達等,並對一些結構作了加強。該機於1981年改裝完畢。在遙測實彈打靶中取得四發四中的可喜成績,飛行性能良好。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通過以上改裝,大大拓寬了轟6機用途,使轟6產品不斷更新,逐步發展為一機多用,一機多型的系列飛機。
陸頌善在組織軍機生產的同時,還積極組織了民用飛機的研製生產。運-7是一種中短程旅客機,該機於1970年12月首次試飛。『1982年完成設計定型,投入批生產。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86年正式投入航線載客運營,填補了國產支線客機的空白,結束了中國主要支線上全部使用外國飛機的局面。運-8飛機是一種軍民兩用中型運輸機,該機於1974年12月首飛成功。1975 年轉漢中182廠生產。1980年設計定型投入批生產,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70工程是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一種新型飛機。作為70工程現場總指揮,陸頌善負責研製的主輔機廠、所之間的協調,以花甲之年,經常奔波於航空部和有關廠、所之間,上情下達,下情上達,落實試製計劃,保證了試製進度。
飛機生產製造
生產製造飛機,是一種極複雜的技術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涉及設計、工藝、冶金、工裝製造、冷熱加工、特設等多方面技術。在以上各種型號飛機的試製及生產中,無論是試製方案的論證、制定,還是對重大技術問題的協調處理,陸頌善長期作為172廠主要技術負責人,發揮了重要的組織領導作用和技術決策作用。從1969年交付第一架飛機開始,至1994年,西安飛機公司共生產交付各型號飛機數百架。由于堅持軍工產品質量第一,嚴格質量管理,保證優質交付,加強售後服務,西安飛機公司批生產的各種飛機沒有因為製造質量問題發生過等級飛行事故。這些成績的取得,固然是西安飛機公司全體幹部職工共同勞動的成果,但也是與陸頌善的出色貢獻分不開的。
在轟6、運7等飛機的試製生產中,應用了多種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突破了多項技術關鍵。轟-6垂直尾翼的翼尖,原為木質結構,對材質要求苛刻,結構複雜,成形困難,工藝方法落後,生產效率低。在試製第一架時,從大量的木材中才勉強選取了一架份材料,取材率很低。我國木材資源並不豐富,將來批生產,材料供應將成為關鍵問題,必須另找出路,決定用玻璃鋼代替木材。經一年多時間,設計制出了玻璃鋼翼尖,強度、電性能均滿足設計要求,證明結構改進設計是成功的。
此外,還有整體壁板的化學銑切加工及噴丸成形、鈦合金板件熱蠕變成形、數控加工和計算機輔助製造等技術。在對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及組織攻克技術關鍵方面,陸頌善都親自過問,直接參與和組織,以其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指導作用。
引進先進技術
繪製模線是飛機製造行業一種特有的工藝技術,凡是不能用尺寸表示的零件、部位、型面,都需要繪製理論模線和一比一的結構模線,作為製造和檢驗產品的依據。過去都是由模線設計員手握鋼針,趴在鋁板上刻劃,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複製時還會產生誤差。 型架,是飛機製造工廠中重要的工藝裝備,也是一種特有的工藝技術。安裝型架要求有很高的精確度,它是保證飛機氣動外形和幾何尺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保證機體部件互換和協調的重要裝備之一。製造大型飛機,採用模線樣板與型架裝配機相配合的工作方法來安裝型架。當時只能藉助拉線吊線的方法來建立空間坐標系。這種方法不僅效率低,而且安裝精度很差。在試製初期,保證型架安裝精度成為一個重大的技術難題。
1963年,陸頌善在英國考察期間,注意到英國飛機設計人員用明膠板繪製模線,用接觸照相法複製模線。繪好的明膠板,可以複製出一張又一張模線圖。不僅勞動強度小,效率高,而且精度高,易於保存,可重複曬用。用光學望遠鏡和長杆千分尺安裝型架,安裝得又快又好。他知道,這是當時國際上應用不久的新技術。他給國內寫回24份、長達344頁、約15萬字的考察報告。在報告中,他詳細介紹了英國用明膠板繪製模線、用光學望遠鏡和長杆千分尺安裝型架的使用情況,還了解了明膠板和光學望遠鏡的規格、生產廠家及價格。 回國後未及返廠,在北京直接向部局領導匯報,並建議引進明膠板和光學望遠鏡,很快得到批准,將訂貨單寄往英國。引進的這兩項新技術,首先在轟6水平尾翼和機身三段上應用。陸頌善親自給飛機設計員、模線設計員、型架設計員、工藝員講課,講解明膠板和光學望遠鏡的使用方法、要點及注意事項,組織工人開展技術練兵,對產品圖紙作必要的更改,按新結構設計製造安裝型架。經過試用,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效率,提高了精度,縮短了技術準備周期,為我國大型飛機型架設計製造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1965年和1973年,第三機械工業部先後兩次在西安飛機公司召開用光學望遠鏡、長杆千分尺安裝型架經驗交流會。經專家鑑定認為:「用明膠板繪製模線,不僅使圖形複製方便,簡化了工藝過程,而且大大減輕了設計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用光學望遠鏡安裝型架,與傳統工藝相比,節約鋼材30%,減少型架占地面積20%以上,還節約了大量的設計、安裝、檢修工時,技術經濟效益明顯。」會議決定在全國各飛機工廠推廣應用這兩項新技術,引起了型架安裝技術的重大變革,大大縮短了我國型架安裝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當年,陸頌善一人從英國引進多項新技術,並在飛機生產上廣泛應用,表現出他對發展新技術的遠見卓識。
西安飛機公司這樣的大型航空工廠,到底應該幹什麼樣的民品,以什麼為主。陸頌善與工廠的幾位主要領導從實際出發,經過分析認為,西安飛機公司干民品的優勢在於它的航空技術。西安飛機公司是國家投資建設的大中型飛機研製生產基地,廠房是按製造飛機建造的,設備是按製造飛機配備的,人員是按製造飛機培訓的,這是西飛的三大優勢,是西飛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如果捨棄自己的優勢,去另搞與飛機製造技術相去甚遠的產品,與民爭利,在技術投入與資金投入上都是難以承受的,甚至可能對本行業的技術基礎工作造成不良後果。因此,他們堅持「航空為本,飛機為主」,明確「西飛公司最大的民品是民用飛機」。工廠一方面組織完成運7飛機的設計定型和批生產,一方面把發展技術的戰略眼光轉向國外。他們認為,搞國外民用飛機零部件轉包生產(80年代初,也叫「三來」加工),是少花錢不花錢地引進技術,是一條高起點發展航空技術的捷徑。因為外國人要我們乾產品,裝在他們的飛機上,他們就一定要使我們加工的產品符合他們的標準,就要向我們提供成套軟技術(資料)。這樣,就可以促進我們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縮短我們在飛機製造技術上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因此,他力主幹國外民用飛機零部件轉包生產。1980年12月,他應邀赴美國波音公司考察並進行商務洽談,與波音公司簽訂了波音-737、747飛機零件106項,總金額約125 萬美元的加工合同,打開了西飛通往波音的窗口。1982年2月,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張愛萍對西飛與國外協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譽為提供了「一個實際效法的典型模式」。同年10月,國防科工委在西飛召開現場會,推廣西飛的做法與經驗。從此,西飛公司的轉包生產不斷擴大,由來圖來料加工發展到來圖購料加工,產品由零組件發展到大部件,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取得顯著的技術經濟效益。十幾年來,西安飛機公司航空產品的產值始終保持在總產值的70%以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陸頌善當年高瞻遠矚的正確抉擇。
道德風範
在長期的工作中,陸頌善養成了一套良好的工作作風和道德風範。他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一貫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工作。他對黨一往情深,關心黨的建設,支持黨的事業,從1957年入黨起,到「文化大革命」期間停止黨的生活,他幾乎每月都繳納黨費20元,1984年以來,他用所發獎金和所享受的每月100元的政府特殊津貼主動多繳納黨費,積極為災區和殘疾事業捐款,共計3000多元。
他對工作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經常深入車間基層,掌握第一手資料,作為決策和處理問題的依據。他作風深入,平易近人,經常與技術人員、工人一起研究解決技術問題。他安排工作,有計劃、有布置、有檢查,誰有困難,講在當面,一旦決定,必須按期完成。他審批文件,從不一簽字了事,都是逐字逐句認真批閱,從不積壓文件。他時間觀念強,聽取下級匯報工作,根據內容,嚴格限制時間,要求簡短乾脆,工作效率極高。他大公無私,作風正派,清正廉潔,雖長期擔任領導職務,但從不搞特殊化,從不利用手中權利謀取私利。
他生活樸素,以儉為榮,自覺抵制「吃喝風」。他因公出差從不坐出租汽車。他說:「沒那個必要。我們的經濟不發達,還比較窮,工作、生活節奏不像發達國家那麼快……只要時間允許,就坐公共汽車」。他曾出訪不少國家,在國外過緊日子,為國家節約外匯。每次出國的置裝費都有節約。 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平時,工作中有差錯,他總是首先作自我批評,從不文過飾非,把責任推給下級或別人,即使下級有差錯,在指出錯誤的同時,也講清道理,使下級心服口服。 陸頌善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數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寶貴年華,無私地奉獻給了祖國的航空事業,以自己的傑出業績,為我國航空科技發展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西飛公司退休專家陸頌善將一輩子辛苦積攢下來的10多萬元錢拿出來,建立起了以老伴名字命名的「文瀾幫困專項資金」。這一專項資金經過西飛公司幹部職工的愛心聯動,如今已滾動到66萬餘元。
人物簡歷
- 1919年9月28日 生於上海市。
- 1936-1940年 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 1945-1949年 英國柴油機廠、水泵廠、卡車廠等實習,曼徹斯特大學機械系學習。
- 1949-1950年 任重工業部計劃司工程師。
- -1952年 任瀋陽空軍工程部修理處代科長。
- 1952-1954年 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四局計劃處、供應處代科長。
- 1954-1958年 任瀋陽112廠副總工藝師。
- 1958-1993年 任西安172廠總工藝師、副總工程師兼總工藝師、副廠長兼總工程師、代廠長。
- 1979年受聘為第三機械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飛機專業組組長,特邀委員。
- 1983年 任航空工業部70工程現場指揮部總指揮。
- 1993年 在西安飛機工業公司退休。
主要論著
- 陸頌善,馮旭.飛機試製的生產準備工作.瀋陽:112廠科技資料,1956
- 2 陸頌善.子爵號飛機製造工廠生產組情況之一~七(手稿)。西安:172廠科技資料,1962-1963
- 3 陸頌善.對英國航空工業的分析(手稿).西安:172廠科技資料,1963
- 4 陸頌善.201號機試製總方案(草案).西安:172廠科技資料,1963
- 5 陸頌善.轉包生產的技術改造和質量控制.西安:172廠科技資料,1982
- 6 陸頌善,李溪溥,邵國斌.走向世界——對開拓國外「三來」加工生產的回顧與展望.西飛史話.西安:172廠科技資料,1988:335-341
- 7 陸頌善.轟6飛?災苹毓?中國航空工業四十年.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91: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