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隴把鎮隸屬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地處隴川縣西北邊,通往縣城章鳳的道路為柏油公路,交通方便,距縣政府所在地15公里。東鄰姐烏村,南鄰章鳳鎮,北連戶撒鄉,西與緬甸接壤,與隴川農場交織在一起。[1]

中文名稱: 隴把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

電話區號: 0692

郵政區碼: 678400

面 積: 204平方千米

人 口: 21326人(201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雲N

目錄

地理環境

全鎮5個村委會國土面積204平方千米,海拔1076米,年平均氣溫18.9℃,年降水量1515毫米,適合種植甘蔗、 水稻、玉米、油菜等農作物。

人口民族

全鎮總人口21326人(2017),地方轄5個村委會,42個村民小組。

經濟概況

有耕地面積26132畝,人均耕地3.14畝,林地68175畝,其它面積230266.2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0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87元。全鎮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收入為主。

全鎮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01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734萬元,占總收入的74.64%;畜牧業收入806萬元,占總收入的13.4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789頭,肉牛148頭,肉羊68頭);林業收入77萬元,占總收入的2.99%;第二、三產業收入289萬元,占總收入的6.86%;工資性收入38萬元,占總收入的0.17%。農民人均純收入188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收入等為主。全鎮外出務工收入3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8人(占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147人,到省外務工41人。

風土人情

隴把鎮民族風情濃郁,民間文化資源豐富。居住着漢族、景頗族、傈僳族等13種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4%。各民族都有獨特民風民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景頗族的「目瑙縱歌節」和傈僳族的「闊時節」。

文化教育

全鎮建有小學9所,校舍建築面積16055平方米,擁有教師135人,在校學生1265人。全鎮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07人,其中小學生1265人,中學生642人。 全鎮建有文化活動室20、業餘文娛宣傳隊15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資源環境

全鎮有耕地總面積26132畝(其中:水田6445畝,旱地19687畝),人均耕地3.14畝,主要種植甘蔗、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6489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824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08畝,主要種植黃金梨、金桔、枇杷、西南樺、杉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930畝,其中養殖面積52畝;有硅礦、稀土等資源。

人口衛生

全鎮總人口21326人(2017),地方轄5個村委會,42個村民小組,是多民族混居地。到2008年底,全鎮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6人,占人口總數的0.1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555人,參合率90.87%;享受低保1074人。全鎮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隴把鎮衛生院,全鎮5個衛生所面積為47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5人,5個村距離隴把鎮衛生院平均5公里。全鎮5個村建有公廁22個,全鎮5個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601戶,占農戶總數的84.93%。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隴把鎮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鎮有982戶通自來水,有944戶飲用井水,其中有6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24%)。有197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2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4.7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1153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812戶(分別占總數的60.11%和42.02%)。全鎮到到各村委會道路為彈石路;進鎮道路為柏油路路面;鎮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5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鎮共擁有汽車76輛,拖拉機501輛,摩托車647輛。全鎮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067畝,有效灌溉率為61.4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98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8畝。

截止2008年底,隴把鎮建有沼氣池農戶45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57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80戶。全鎮有1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4個自然村不通自來水;有4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41個自然村無路燈。有4個自然村(呂良村芒線自然村、新寨自然村、孟貢自然村、呂龍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全鎮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5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31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7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歷史沿革

1956年成立中共邦外站委員會,1968年8月經德宏州軍事管制委員會同意成立隴川縣邦外區革命委員會,在此基礎上又成立邦外區呂良區革命委員會和邦外區邦外鄉革命委員會。1969年3月成立前哨公社,下轄前哨大隊、擁軍大隊、創新大隊。1971年9月經隴川縣革命委員會指示更改公社、大隊名稱。前哨公社改為邦外公社,前哨大隊改邦外大隊、擁軍大隊改呂良大隊,創新大隊改戶島大隊。1984年3月農村體制改革,公社管理委員會改建為邦外區公所。下轄五個鄉:呂良鄉、邦外鄉、戶島鄉、龍安鄉、幫灣鄉。1988年1月以雲政函(1988年)94號《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隴川縣、區、鄉鎮建制的批覆》撤消邦外區建立弄巴鎮。下轄五個辦事處:呂良、邦外、戶島、龍安、幫灣。1991年鎮政府才正式搬遷,並開始籌建工作,正式辦公。1990年1月將「弄巴鎮」改為「隴把鎮」至今。2000年隴把鎮下轄五個辦事處改為五個村委會至今。

特色產業

隴把鎮是一個典型的山壩結合的農業鎮,具有發展生態農業、綠色經濟得天獨厚的自然立體氣候和土地資源。多年來,隴把鎮都是以甘蔗、水稻等第一產業為支柱產業,由於結構單一、結構不合理,全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步伐十分緩慢。為了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隴把鎮從2001年起開始引種枇杷。由於該鎮種植的枇杷植物生長適應性和果品風味、品質均優於原產地,鮮果供應期為水果淡季,深受消費者好評,供不應求,已遠銷省內外。優質的果品使當地農民嘗到甜頭,枇杷開始成為當地人的「搖錢樹」。據測算,2004年初掛果枇杷園每畝收入不低於1000元,到2006年底管理到位掛果多的枇杷園地,畝收入可達6000—8000元左右。在隴把鎮黨委、政府大力倡導下,枇杷種植從戶島村委會已輻射到周邊村社,5000多畝連片種植的枇杷基地已很快發展起來。為適應規模生產、市場經濟的需要,2005年隴把鎮還成立了村級經濟協會——枇杷專業協會,由村民依據經濟協會章程入會直接選舉出協會班子,全體會員共同參與管理。2007年枇杷總產198噸,按平均市場價16元/公斤計算,實現枇杷總收入316.8萬元。

視頻

隴把鎮中心小學我是小小普法宣傳員情景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