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陳丹青中國當代著名畫家作家,文藝評論家,學者

陳丹青
出生 上海市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當代著名畫家,作家,文藝評論家,學者
活躍時期 1970年至今
知名於 顛覆教化模式、向歐洲溯源發端
知名作品 《西藏組畫》《退步集續編》《陳丹青素描集》《紐約瑣記》

陳丹青,男,祖籍廣東台山市三合鎮良村,1953年生於上海,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家、作家、文藝評論家。 1970年—1978年輾轉贛南、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是當時頗有名氣的「知青畫家」。1980年以《西藏組畫》轟動中外藝術界,成為顛覆教化模式,並向歐洲溯源的發軔,被公認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典之作。繪畫之餘,出版文學著作十餘部。 陳丹青無論畫風與文風,都具有一種優雅而樸素;睿智而率真的氣質,洋溢着獨特的人格魅力。

目錄

人物經歷

陳丹青自幼喜歡繪畫,在初中畢業還是個16歲的孩子時,即被「文革」流放農村。
1970年至1978年,陳丹青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遠離親人,在水深火熱的生活勞動中仍堅持自習繪畫。期間創作連環畫《邊防線上》《維佳的操行》,油畫《淚水灑滿豐收田》等等,併入選「全軍美展」「全國美展」。在當時產生了一定影響,已是頗有名氣的「知青畫家」。陳丹青屬於初中文化,自學成才,在多個領域成就斐然。
197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生班,使他獲得了一紙文憑。
1980年,陳丹青以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油畫——《西藏組畫》而成為中國藝術界巔峰人物,引起極大轟動,至今餘韻不絕。1980年畢業留校任教。 1982年,陳丹青辭職移居美國。
2000年陳丹青回國並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因對教育制度的教條、刻板難以認同,陳丹青遂於2004年10月憤然辭職。再次轟動社會,並引起極大關注。

文學創作

畫家的作家
作為作家的陳丹青,出版了一系列文學作品:《紐約瑣記》《外國音樂在外國》《多餘的素材》《退步集》等十幾部書。內容涉獵社會、文化、藝術、教育、文學、人物、歷史、音樂、建築、兩性、城市等等方面。其中2005年出版的《退步集》售出10萬冊,至今已第19次印刷;《多餘的素材》在北京三聯書店上櫃僅一周,便以近千冊的銷量登上排行榜;陳丹青的書都是暢銷書的頭幾名,香港2008年最受歡迎50本書,第一個就是他的《荒廢集》,而且台灣也將出版他的書。寫作是他於繪畫、演講之外的又一巨大影響。
陳丹青曾問讀者,「為什麼喜歡讀我的文章呢?」有人答:「大約我們壓抑太久了吧。」還有人答:「看你的文字很爽。」陳丹青文字的魅力,部分源自性情、器識;另一部分則和他的畫一樣,建基於強大的寫實功力。他有捕捉並且再現細節的天賦。人性的深淺、文化的歧變,在他眼裡不過是有質感的日常細節。
快意的衝突
關於繪畫與寫作,陳丹青如是說:「很多感受沒法放到畫裡面去,因為繪畫就是繪畫,它說的是另外一套語言。但寫作可以讓我很好地表達:比如紐約我不會去畫他,但我可以寫它,這是寫作過癮的地方。《紐約瑣記》儘可能地描述一個真實的,你可以有呼吸感的空間,我只是以一個紐約居民的身份寫這本書的,而不是一個海外藝術家,我不認為有什麼動物叫海外藝術家。」 「我得承認,書寫、演說,令我獲得繪畫從未給予的快意,而當閉嘴描畫時,我再三慶幸畫畫比我所能想象的幸福,更幸福。人不免有外向或內斂的天性吧,寫寫畫畫,是在均衡這天性,抑或是一種我目前尚未了解的衝突?而繪畫與寫作的功效,比我想象的更差異。前者是享樂的,自私的,後者似乎迎合公眾,並被賦予曖昧的責任。」 「畫家的陳丹青」「作家的陳丹青」「演講家的陳丹青」「評論家的陳丹青」……屢屢而為的跨界,陳丹青錘鍊出愈發敏銳多變的眼力和筆力,《退步集》《紐約瑣記》《荒廢集》表明了陳丹青是個善于思考和善於記錄的人,生活的積累在他的身上和文字中醞釀得越發厚重且沉鬱。

辭職清華

受聘博導 2000年,陳丹青從美國紐約回國,隨即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美院當時成立四個純藝術教學研究室,分別為「吳冠中研究室」「張仃研究室」「袁運甫研究室」以及「陳丹青研究室」。
2000年5月,報考清華美院博士生的24位考生中,有5名入圍,但最後因外語而全部落榜。清華美院考慮到是陳丹青首次招生,讓這5名考生以博士課程訪問學者名義成為陳丹青的學生。第二年,這5人再次因英語而失敗離校。
2001年第二次博士生考試,22名考生只正式錄取2名博士生、2名訪問學者。而同年,首次接受碩士生報考,卻沒有一個人通過英語和政治的兩科考試。因此,陳丹青曾長達3年招不進一名碩士生。
2002年的碩士考生中,一位繪畫成績位居第一,卻因英語和政治各差一分落榜。陳丹青向學院通融未果。此後一年,這名考生在北京租房,專攻外語和政治,翌年再考,還是專業第一,政治過關了,但外語仍未及格,依然被拒之門外。陳丹青說:「我不想慫恿她考第三次,對一位想當藝術家的青年,這樣的考試是不折不扣的荒謬和侮辱。」而這名考生卻已在英國讀碩士。
不想玩了
說起招生制度,陳丹青憤慨不已:「專業前3名的永遠考不進來,由於外語達不到那個分數,因此他們的畫形同廢紙。我們不能單憑英語分數就把一個孩子粗暴地拒絕在門外。」而就在1978年,陳丹青自己曾以外語零分、專業高分被中央美術學院錄取。
陳丹青不認同現行考試制度,不認同教學大綱,不認同排課方式,不認同藝術學生的品質以「課時」與「學分」算計。他認為人文藝術教育不應該以英語和政治考試分數作為首要取捨標準。他也不能適應「學術行政化」的體制:「在我奉命填寫的所有表格中,完全無法體現我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結果」。於是,他「不想再玩下去了」,遂遞交辭呈:「當我對體制背後的國情漸有更深的認知,最妥善的辦法,乃以主動退出為宜。我之請辭,非關待遇問題,亦非人事相處的困擾,而是至今不能認同現行人文藝術教育體制。」2004年末,陳丹青憤然辭職,隨即引發了一場關於現行教育體制的厲聲討伐。
陳丹青作為一個大學教授,在與現行制度不相適應時,他沒有選擇委曲求全,他一如既往地堅持了自己——真實,為此不惜公然站出來充當反對體制的先行者。

主要作品

群展部分
·《全軍美展》(《進軍西藏》中國美術館·北京1977)
·《全國美展》(《淚水撒滿豐收田》中國美術館·北京1977)
·《中央美院研究生畢業展》(《西藏組畫》中央美院美術館·北京1980)
·《中華人民共和國美術展》(春季沙龍·法國巴黎1982)
·《中國當代藝術展》(曼哈頓·美國紐約1982)
·《群展》(聖塔安娜現代美術館·美國洛杉機1987)
·《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哥根漢姆現代美術館·美國紐約1998)
·《二十世紀新古典主義回顧展》(伍斯登現代美術館·比利時2001)
·《中國·德國當代藝術對話展》(杜依斯堡現代美術館·德國杜依斯堡2002)
·《最初的形象Ⅱ·當代紙上作品展》(藝博畫廊·上海2003)
·《藝術與戰爭》(格拉茲美術館·奧地利格拉茲2003)
·《感覺·記憶》(藝博畫廊·上海2004)
·《世紀風骨·中國當代藝術名家展》(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北京2004)
·《藝術與中國革命》(亞洲協會美術館·美國紐約2008)
·《多倫5年·中國當代藝術回顧展》(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2008)
·《非常狀態·中國當代藝術十二名家展》(牆美術館·北京2009)
·《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名家邀請展》(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2009)
·《原曲2011夏季聯展》 (原曲畫廊·上海2011)
·《溪山清遠·中國新繪畫》(路易斯·布魯恩基金會·英國倫敦2010)
·《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曆程·繪畫篇》(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2010)
·《改造歷史·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國家會議中心·北京2010)
·《精神與歷程》(全國巡迴展2010)
·《2010海上油畫·雕塑名家邀請展》(張江當代藝術館·上海2010)
·《軌跡與質變·北京電影學院60周年邀請展》(空間美術館·北京2010)
·《青春敘事·知青油畫邀請展》(上海美術館·上海2010)
·《愛與希望·支援日本災區兒童》(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11)
·《視覺記憶》(上海美術館·上海2012)
·《四十年的故事·時間友誼藝術》(上海南昌2012)
·《融匯·拓新——海外歸國藝術家繪畫作品展》(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北京2012)
·《群珍薈萃·全國十大美術館藏精品展》(中國美術館·北京2013)
[1]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心·跳」》(意大利·威尼斯2013)
個展部分
·《陳丹青作品展》(紐約·美國)
·《陳丹青作品展》(波士頓·美國)
·《陳丹青作品展》(洛杉磯·美國)
·《陳丹青油畫展》(國立國父紀念館·台北1995)
·《陳丹青作品展》(香港科技大學藝術中心·香港1998)
·《陳丹青1968-1999素描油畫展》(北京武漢瀋陽廣州南京上海2000)
·《陳丹青版畫展》(三木國際藝術·北京2010)
·《陳丹青·歸國十年》(中國油畫院·北京2010)
策展部分
·《回到寫生》(中國美術館·北京)
·《面對原典》(中國油畫院·北京)
·《上海記事·1960年代影像展》(今日美術館·北京)
·《楊明義百橋圖展》(蘇州博物館·蘇州)
館藏部分
·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
·江蘇省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
·中央美術學院
·美國哈佛大學
·歐洲、美洲、亞洲數十機構、藏家 畫集
·《陳丹青素描稿》
·《陳丹青速寫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陳丹青畫集》(香港中文大學)
·《陳丹青畫冊·靜物》(香港科技大學藝術中心)
·《陳丹青素描集》(廣西美術出版社)
·《陳丹青1968-1999素描油畫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當代藝術家叢書·陳丹青》(四川美術出版社)
·《陳丹青歸國十年油畫速寫》(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丹青素描油畫》(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文集部分
·《紐約瑣記》上下集(吉林人民美術出版社)
·《陳丹青音樂筆記》(上海音樂出版社)
·《多餘的素材》(山東畫報出版社)
·《退步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退步集續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與陳丹青交談》(上海文藝出版社)
·《笑談大先生》(牛津大學出版社)
·《荒廢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外國音樂在外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跟陳丹青聊天》(湖南文藝出版社)
·《草草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談話的泥沼》(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論著部分
·《陳丹青說色彩》(湖南美術出版社)
·《我與西藏組畫》(今日美術館出版社)
編著部分
·《文學回憶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3)
論文部分
·《美術》
·《美術研究》
·《中國油畫》
·《美術叢刊》
·《江蘇畫刊》
·《美術周刊》
·《美術家》(香港)
·《雄獅美術》(台灣)
·《藝術家》(台灣)
·《陳丹青談藝錄》
演講部分
·《魯迅與死亡》(上海交通大學)
·《還原美國夢裡真實的紐約》(北京大學)
·《異端的命運》(北京歌德學院2007)
·《視覺文化語境中的美學與美術的對談》(南京大學)
·《如何成就大師》(南京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文學與拯救》(北京師範大學)
·《中國符號與中國文化》(中國科技大學)
·《讀書的困境》(雲南大學)
·《訊息與主見》(北京航天航空大學)
·《蘇俄影響與中國美術》(中央美術學院)
·《誰養活了藝術家——世界藝術贊助史淺說》(北京大學)
·《尋找藝術教育的原點》(西安美術館)
·《閱讀與書寫》(暨南大學)
·《漫談歸國十年》(北京首都圖書館)
·《機會與困境·兼談畢加索》(上海世博園中國館)
·《歷史還是現實?》(理想國沙龍)
·《談談中國藝術》(北京師範大學)
訪談部分
·《油畫家陳丹青》(中央電視台·科教·人物)
·《陳丹青出走清華》(中央電視台·新聞·新聞調查)
·《魯迅已經面目全非》(《南方人物周刊》)
·《我最討厭中國的衛道士》(《南都周刊》)
·《華麗轉身轉回深處》(《青年時訊》)
·《藝術的「中國世紀」來了嗎》(《南方周末》)
·《不必證明是畫家》(《新民周刊》)
·《赳赳國民》(《新周刊》)
·《我其實是個裸體的人》(《中國青年報》)
·《木心一個無解的迷》(《鳳凰網》)

社會活動

應邀講學
曾應邀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州藝術學院、美國設計藝術中心學院、紐約藝術學院、台灣東海大學藝術系、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香港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等院校講學。
演講訪談
陳丹青演講現場 陳丹青在藝術、文學創作與之餘,做過很多演講、訪談。他對教育、城市、影像、傳媒社會等文化領域、社會諸多現象有獨到的見解與批評。成為公眾關注焦點的陳丹青,在媒體和各種場合談的大多不是他的本職——美術,但卻往往一語中的,批評嘲弄痛快淋漓。這讓他贏得了「公共知識分子」的名頭和眾多擁躉。陳丹青說自己不得安生,被媒體圍追,而且做太多「撈過界」的事情。但陳丹青說,「有意思的話題我仍然會發言」。
陳丹青的言說臧否,出發於充分的自覺。「一個憤怒的人同時很睿智,一個批判者同時心裡在發笑,他的憤怒,他的批判,便是漂亮的文字。」陳丹青他言辭中的「好玩」「快感」,正如他上述評價魯迅的文字。「看人失言,有快感,……今年再供應一回這類瑣碎的快感吧」,他如是自嘲,卻不小心說到了要害。這個眾聲喧譁的年代,並不稀罕願意發言的人,稀罕的,原就是能把話說得清楚、漂亮、好玩的人,若竟還能予人快感,那真是有境界了。
愛心善舉
《中國的山川》 陳丹青在得知汶川地震後的第二天,創作了「並置」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一張畫——《中國的山川》。在這幅畫作中,清代山水畫家石濤、元代畫家倪雲林的水墨畫被陳丹青以油畫的方式進行了創作媒介的置換。古人的詩意,古代的山川,這一切消逝的風物仿佛古董珍玩一樣,被畫家「晾曬」在畫布上,其靜謐、靜止營造出一派肅穆。陳丹青的《中國的山川》在慈善拍賣會上以165萬元人民幣拍出,善款全部捐給汶川地震災區,用以建設希望小學。陳丹青表示,「一直想畫張大些的靜物,這次實現了,而且畫大了興許還能多換些錢支援災區,建一些『永遠不會倒塌的希望小學』。」
《紅臉的民工》 日本3·11大地震後,在「愛與希望·藝術界支援日本災區兒童慈善活動」中,由陳丹青領銜的中日韓三國80餘位藝術家捐贈98件作品,以低於藝術家作品市場價的定價進行愛心義賣。作品包括油畫、版畫、裝置、影像等。陳丹青表示,「主辦方說哪怕捐張素描也好,但我覺得不好意思拿素描作品,就捐了一幅油畫」。陳丹青捐出一幅創作於2009年的油畫《紅臉的民工》義賣定價為25萬元,義賣所得善款將撥付日本受災兒童。
《文學回憶錄》 1989年,在紐約的陳丹青和朋友商量請木心正式開課講文藝,聽課的大都是當時在美的一些藝術家。他們定下規矩:每位聽課人輪流提供自家客廳;春秋上課;每次講四小時,每課間隔兩周。歷時五年,近90堂課。2012年,陳丹青找出自己的五大本筆記,經過近一年的整理,最終完成近50萬字的錄入,將木心講稿成書——《文學回憶錄》,分為上下兩冊,2013年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文學特點

俊逸卓然
陳丹青是畫畫的;又在國外待了那麼多年,有西式背景。但他的行文、遣詞造句,包括他的態度,好像是一個相當典型的中國文人。不是說他首先是畫畫的,我們就覺得他的文字好,並不是這樣。就從文字角度看,都是非常好的。(孫甘露作家)
陳丹青的文字非常有特色,讀過以後會有大口吸氧的快感。就文字來說,他絕對是一流的。清新,沒有框框,完全是一種沒有模式打造的痕跡。令一些作家汗顏。(劉瑞琳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總編輯) 陳丹青的《退步集》縱橫捭闔,言辭放達,痛而後快。他說,他喜愛五四時期的文體。所以陳丹青的文字里有說不出的飛揚和俊逸。(桑果)
詩意藝術
陳丹青的《紐約瑣記》,根本不打算一本正經談繪畫,這是他的一貫作風:以日常經驗談藝術,以藝術談日常經驗。就像他拒絕任何「正式」的話語和話題,他甚至不以「藝術家」的身份談藝。他只做他自己他讓藝術這個職業在今天仍富有詩意。(兀鵬輝中央美院「自由交流」書店創始人)
陳丹青雖是個畫家,但很多散文家也寫不出他這樣的文字。另外,讀者們雖不是他本人,但這個海龜派筆下文化與語境的「隔膜」與「無助」,乃至「欲拒還迎」的心態每個人都不難感同身受。(黃集偉書評人)

丹青語錄

藝術

·藝術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樂的一種動物。

·真的美術史是什麼,是一聲不響的大規模淘汰。

·文憑是為了混飯,跟藝術沒什麼關係。單位用人要文憑,因為單位的第一要義是平庸。文憑是平庸的保證,他們決不會要梵·高。

·世界上的重要藝術家都不是研究生學歷,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連高中都沒上。梵·高就是個病人,畢加索也沒有大學文憑。當今中國,需要文憑,為了就業,得到社會的認可,你就得拿個文憑。

·你一定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貴的東西。畫出動人的畫,憑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畫的那個朝聖的小姑娘,那麼苦、那麼好看,但她自己卻不知道——藝術就是這樣,憑這一點點就打動人了。

·偏愛、未知、騷動、半自覺、半生不熟,恐怕是繪畫被帶向突破的最佳狀態。

·常識健全就是基礎,素描不是基礎,素描教學是反常識的。什麼都很重要,但你要說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對。一棵樹,你能說哪根樹枝,哪片樹葉最重要嗎?

·我沒有素描基礎,不是照樣畫創作?中國傳統繪畫從來就不畫素描,難道就是沒基礎了?想當年,我們一起畫畫的同學中,那些把大衛石膏像畫得好得無與倫比的人,不知道哪裡去了。

·藝術家是天生的,學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謂「天才」,而是指他實在非要做這件事情,什麼也攔他不住,於是一路做下來,成為他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社會

·中國連真正的公共空間還沒出現,哪裡來的「公共知識分子」?進入公共事務時,偶爾有像我這樣的傻子出來說幾句真話大家就很願意聽,這是一件很可憐的事情。

·我從來沒有傳回任何關於成功的消息。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出國本身就是一種失敗。

·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然,那三分之一就是指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國人。我實在不忍享受「水淺」而「火不熱」的生活,遂毅然出國,「受苦」去了——真不好意思。我一回來,還在美國的不少中國同行就憂心忡忡誠心誠意追問我:適應麼?習慣麼?後悔麼?那意思,就是怕我回來又「受苦」。

·中國人大抵是慣於取巧而敷衍的,我自己也是如此。而我所見美國藝術家,一個個憨不可及,做事情極度投入、認真、死心眼兒、有韌性,即所謂持之以恆,精益求精是也。同人家比,中國人的大病、通病,是做事不踏實,做人不老實,要說踏實老實的憨人,中國不是沒有,只是少,例外,吃虧,混不開。

·放鬆政治鉗制、美學觀略略放寬、創作格局稍許多元,是做文化起碼的前提。八十年代用過一個詞,叫做「鬆綁」——不少語言真形象,一不留神,實情給說出來。

·您對中國的大學教育很滿意嗎?您對野蠻拆遷很滿意嗎?您對醫療系統很滿意嗎?假如您誠實地告訴我:是的,很滿意!很開心!我立即向你低頭認罪:我錯了,我改,我腦子進水了,我對不起人民,我要重新做人,封我的嘴,然後向你們好好學習——這樣行吧?

·真正介入社會,無孔不入的人,是商家與政客,數錢,弄權,社會的所有縫隙早被他們占有了。

人生

·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畢業,中學都沒上過。

·受過小學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學教育而一事無成的人,也太多了。 「學歷」與「成就」應是正比,不是這樣的。

·真率是很高的要求。真率也是品德。

·「丹青:你怎麼也叫陳丹青?」接着簽了我的名。但隨即我就後悔了:憑什麼人家不能也叫「陳丹青」?我該這樣寫:「丹青:我也名叫陳丹青。」

·無論繪畫還是寫作,我儘量不說假話。我這個人口無遮攔,不知道哪天又會說什麼。

·「科以人傳科尤重,人以科傳人可知。」解釋起來,好比你是錢學森,又是博士,這博士學位因為你就分量很重;可要是你沒啥名堂,卻拿個博士學位混一輩子,你這傢伙是個什麼料,可想而知——我向來討厭名校學生自視高人一等的那張臉。

·我為什麼喜歡魯迅?他罵人、鬥爭,不買賬,一輩子叫板,但是孝順、善良、心軟。西方一些知識分子、藝術家也是,很驚世駭俗,但私下很純樸、真實。中國這樣的人不多,要麼驚世駭俗,人不可愛;要麼人可愛,卻沒有骨頭、鋒芒。「好」必須犧牲很多東西,如果反抗,就得把「好」作為代價。中國人的人格不豐富,太單面。

·我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礦工或農民,但我一定弄不懂當官的、談生意的、玩兒金融的,還有毫無表情的科學家,不,一點都不懂——這就是我和現實的關係,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難以和現實理順關係,而且不想理順。

教育

·將當今教育體制種種表面文章與嚴格措施刪繁就簡,不過四句話:將小孩當大人管,將大人當小孩管;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我一點不關心中國學生的英語如何。我看見大家的中文一塌糊塗。我們千千萬萬的「好蘿蔔」如今是英語也不好,中文也不好。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根本就懷疑「培養」這句話。凡·高誰培養他?齊白石誰培養他?

·嚴格地說,我與每位學生不是師生關係,不是上下級關係,不是有知與無知的關係,而是儘可能真實面對藝術的雙方。這「雙方」以無休止的追問精神,探討畫布上、觀念上、感覺上,以至心理上的種種問題。那是一種共同實踐,彼此辯難的互動過程,它體現為不斷的交談,尋求啟示,提出問題,不求定論,有如禪家的公案,修行的細節。

·人文藝術學院還要考政治,然後藝術的在考外語。所以我四年找不到研究生,就是僅僅因為他的政治差一分,他的英語差一分。就算他畫的和梵·高、畢加索一樣好也沒用。藝術學院應該招一些瘋子,而不是那些成績優秀的好孩子。

·你能活着目擊如此畸形的教育現狀,也是千載難逢的福分。我有時瞧着一幅糟糕透頂的圖畫,不由得好生佩服:畫到這麼差,也是本事啊!

·蔡元培任北大校長,胡適任中國公學校長,徐悲鴻任北平藝專校長。第一條入黨,第二條湊夠行政級別,然後呢,領導看順眼了或把領導捋順了。於是一層層報批、討論、談話、任命,轉成副部級、部級之類……這樣的「入世」,有利益、沒擔當。今日大大小小教育官員除了一層層向上負責,對青年、對學問、對教育、對社會,誰有大擔當?

榮譽稱號

·「影響中國的五十位公共知識分子」(2004年)

·「中國十大精英男士」(2005年)

·「中國收藏界十大人物」(2008年)

·「大時代銳仕」(2011年)

·「最受讀者關注作家」(2011年)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榮譽教授(2011年)

·「中國理想主義者」(2013年)

參考資料

  1. 陳丹青:像個畫家,鳳凰網2011年0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