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强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 (2019年9月19日)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9月19日) |
陈仲强[1] 北京市人,2000年8月加入致公党,英国进修,医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原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北京市政协委员,海淀区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
陈仲强 | |
---|---|
出生 |
1958年3月 北京市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医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 |
知名于 | 擅 长: 颈椎病、胸腰椎疾病、脊柱畸形与创伤及滑脱的治疗 |
知名作品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
擅长于脊柱外科。尤其在颈椎病、胸腰椎疾病、脊柱畸形与创伤及滑脱的治疗方面达国内较高水平。在国内率先采用动态椎动脉造影的方法,证实了颈椎病患者头颈活动对椎动脉的影响,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国内首先系统论述了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率先采用经峡部外缘入路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本病获得良好效果。研究成果获北京大学医学部2000年度科技进步奖。对于胸椎管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与治疗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国内对该病诊断与治疗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近10年来,发表论文近百篇,参与著书6部、译著4部、(其中主译2部、参译2部)。相关论著获得中华骨科杂志1999-2000年度优秀论文奖。 此外,采用脊柱截骨术治疗各种脊柱后凸畸形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在椎间盘疾病特别是胸椎及腰椎疾病的研究、诊断与治疗方面以及腰椎体滑脱、再次复发病例的手术治疗等具有较高水平。
目录
个人职务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副会长及骨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及脊柱疾病防治学组主任委员。曾任AO基金会理事、AO脊柱学会中国分会主席。担任《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主编,《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华骨科杂志》副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医院院长"医院管理突出贡献奖"、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全国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
科研工作
陈仲强同志从事骨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5年。作为骨科专家,擅长于脊柱外科,尤其在颈椎病、胸腰椎疾病、脊柱畸形与创伤及滑脱的治疗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达到了领先水平。在国内率先采用动态椎动脉造影的方法,证实了颈椎病患者头颈活动对椎动脉的影响,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国内首先系统论述了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率先采用经峡部外缘入路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本病获得良好效果,研究成果获北京大学医学部2000年度科技进步奖。在国内首先对于胸椎管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建立了规范的诊疗流程,相关论著获得中华骨科杂志1999-2000年度优秀论文奖;并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从细胞分子水平上,首次证实了众多成骨转录因子中, Osterix可以感受机械应力信号,在韧带细胞早期向成骨分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多篇文章发表在脊柱外科领域内最权威的Spine杂志和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等。在世界范围内,脊柱后凸畸形的治疗以其风险高,难度大,疗效不理想,成为脊柱外科领域内的疑难问题。90年代开始,率先开展脊柱后凸畸形治疗的研究。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和临床实践,发明了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外科手术方式:单纯后路前方张开-后方闭合楔形截骨矫形术和单纯后路畸形节段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术,治疗效果优良率高达70%,远高于国际水平(国际优良率为50%左右),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交流,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在椎间盘疾病特别是胸椎及腰椎疾病的研究、诊断与治疗方面以及椎体滑脱、再次复发病例的手术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科研实力反映学术水平,几年来,先后承担卫生部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教育部985二期重大项目1项和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已培养硕士5名,博士11名,博士后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3名。发表论文百余篇;参与著书6部;译著4部(其中主译2部,参译2部)。目前,陈仲强院长正在带领他的课题组和研究生开展椎间盘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标准;脊柱韧带异常骨化的发生机制、诊断与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等课题方面的研究。
个人荣誉
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研究的"颈椎病诊断与治疗"科研项目获得北京市200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获教育部2003年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国内、国际知名专家,多次成功组织举办国内、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同时担任国际讲师。并作为优秀专家,受邀在多种学会和学术杂志担任主要职务,多次参加高级领导的保健会诊任务。陈仲强教授同时还兼任骨科副主任,在从事繁忙的临床医疗的同时积极推进"点评式查房"制度等教学改革。充分利用每周的科内大查房,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对医师的诊断、治疗等工作进行点评。使得每周一次的大查房成为引人入胜的大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持续改进的教学管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陈仲强教授于2007年获得北京大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特别奖。
科研工作
1999年3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先后三次担任著名的国际AO内固定学会指定指导教员 培养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8名,博士后1名。 承担:卫生部科研启动基金 1项 科研基金 1项 博士点基金 2项 自然科学基金 3项 教育部985二期(子课题) 2项 现阶段主要研究项目:新型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及植入研究
获奖情况
2007年9月,荣获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授予的2007年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教学科研特等奖。 北京医院协会评为2007年优秀医院管理干部。 2006年7月获《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颁发的“2006-2007年度领导力· 卓越贡献奖”。 2005年论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获北大医学学部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5年,为表彰为高等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3年7月被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评选为抗击非典型肺炎先进个人。 2003年6月因工作表现突出,获北京大学医学部授予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统战系统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 1999年2月在北京市爱国立功竞赛活动中,被评为爱国立功标兵。 采用动态椎动脉造影方法证实了颈椎病对椎动脉的影响。 相关论著获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1992年优秀论文奖。 作为主要研究者进行的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国内率先系统论述了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与手术治疗方法,相关论著获世界腰椎研究学会1996年年会奖学金,并赴美国作学术交流。 在国内较早地全面系统报告了胸椎脊韧带骨化症的治疗原则,相关论著获中华骨科杂志1999-2000年度优秀论文奖。 作为主要研究者进行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获北京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对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进行研究,相关论著获中华医学会全国首届留学归国人员论坛(骨科专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4年2月"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获教育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完成人)。 1999年,“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课题研究获得北京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 2002年4月参加大陆和台湾两岸脊柱外科研讨会作大会报告。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文在第十次全国中青年医学(骨科)学术交流会议上获叁等奖。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10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秘书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卫生部属(管)医院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中华医学青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AO脊柱理事会理事 华裔骨科学会理事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外科杂志》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脊柱外科杂志》副主编 《实用骨科杂志》副主编 《中国骨科》杂志常务编委。 发表论文:《中华外科杂志》、《中国骨科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等。
个人经历
2002年起陈仲强任北医三院院长。7年来他始终把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提高解决疑难重病水平作为使命;把建设国际一流的医院作为发展目标;坚持"病人信任、员工爱戴、同行尊重、社会认可"的办院理念;坚持"以学科发展促进医院发展、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学科和队伍建设"的发展战略。不断创新管理思路,促进了医院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带领职工努力拼搏,实现了医院跨越式的发展:完成了10余万平方米的扩建任务;每年完成的门急诊量、手术量及住院患者收治量均列北京市各大医院前茅;平均住院日降至不足9天,为全国大医院最短;门诊及住院患者均次费用在北京市大型医院中处于较低水平,实现了患者、政府、职工、医院四赢的局面;SCI论文发表数量连续多年位于国内大型医院前20名之内。目前,北医三院已拥骨科、运动医学、生殖医学、心内科、眼科等诸多国内外著名的特色学科。
平均住院日是集中反映医院医疗、护理、医技力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多年来在陈仲强院长的领导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流程再造、重点平台建设、技术进步、缩短各种检查等候时间及术前等候时间、加快术后康复、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等,使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显著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与效益,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上涨,使政府有限的资源能服务于更多的病人,有效地推动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增强了医院对医疗安全与质量的控制能力,加快了医疗管理流程的再造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部门间相互支持和配合,实现了医院运行的可持续发展。多次获得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的表彰。2007年,我院牵头承担了卫生部、北京市发改委、中国医院协会六项大型管理课题,其中,"缩短平均住院日经验研究及推广项目",有全国十几家大型医院共同参与。
在陈仲强院长的带领下,全员职工积极参与、众志成城,出色地完成了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及北京奥运会、支援西部医疗等重大医疗任务。受到当地政府、医院的高度赞扬和北京市卫生局的表彰。由于出色的管理,陈院长分别于2007年、2008年被北京医院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评选为优秀医院管理干部及中国医院优秀院长称号;并在《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举办的"25位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活动中,陈院长荣获2006-2007年度最高奖―"卓越贡献奖",这是社会及行业对医院发展的认可。
个人影响
陈仲强同志年富力强,在骨科领域和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已经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专家。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在他的带领下,全员职工满怀信心,团结一心,不断进取,必将把北医三院创建成为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一流医院。
陈仲强:一头痛就做CT,看病成本能不高吗
中国的医疗发展迅速,但很不平衡,局部地区医疗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世界最发达国家的人民在公立医院里也无法享受到这种医疗服务。但中国总体的医疗水平还比较低下,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既然存在缺口,就意味着需要资金的投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陈仲强是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新增补的委员。对目前医疗费用高的呼声,陈委员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如果政府没有投入,老百姓就必须有投入,不然,医疗的发展谁来买单?”医疗费用大幅度上升除了大家经常讨论的药价虚高、不合理治疗等原因外,还有几点不为业外人士了解的原因。
一、新药引进快,导致药品价格高。
目前我国药品、医疗器材与国际接轨,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耗材、药品进入中国只需要几个月时间。新药刚进入市场的时候是很贵的,但与同类型的老药品比起来,在治愈率上的差别并不是很大,相差不过几个百分点。虽然政府对新药有补贴或不上税的优惠政策,但是享受到这种补贴的却是生活富裕等的少数人。不少人有病不敢看,这也与国家长期的投资取向有一定的关系。
二、“举证倒置”的双面效应。
当年推出举证倒置,是为了解决不断出现的医疗纠纷。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这是为了保护广大病患,主观出发点非常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医院为了证明自己的治疗是正确的,常常是与治疗有关的检查都要做,这大大增加了病人的看病成本。CT是为了检查颅内肿瘤的,而颅内肿瘤的发病率是十万分之几。可现在病人头痛一般就会做CT,这样一来,特殊检查变成了常规检查,病人看病的成本就直线上升了。
另外,以前同一级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都是互相承认的,但由于举证倒置,一个医院的检查结果其他医院不敢采用。如果病人转院,所有的常规、非常规检查都得重来一遍,看病能不贵吗? 三、临床路径的推行——医疗费用的助推器。
临床路径,就是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按照固定规范的流程进行,如果不走临床路径,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就由医生负全部责任。我国以前都是以中医为代表的个人经验的治疗,不容易规范临床路径。但现在医院的治疗都是以西医为主,临床路径很容易规范。而推行临床路径的最大好处是经验较少的医生的诊断率大幅提高,是以系统的运转来降低个人的误差。
但欧美一些国家临床路径一经推行,医疗费用就大涨。所有检查步骤一步都不能省略,医疗成本自然就上升了。但是,成本的增加只能由病人自己承担。提高的诊断率与大幅度增长的费用相比,真的那么值得吗?
陈委员认为,解决目前医疗费用高,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政府要有清醒的头脑,制定政策时要抓住医疗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出台政策时要考虑是否真的对老百姓有好处。
医疗费用的上涨也与医生收“红包”、药物返还、过度治疗有一定的关系。但医生收“红包”毕竟是少数现象;药品再返还,也不能超过国家的指导定价。这些并不是主要原因。
政策的出台,特别是重大政策的出台,一定要全面考虑。
2、政府要给老百姓交底:我们目前的医疗水平并不是无限度的。政府有义务告诉民众:目前我们能做到的,只有低水平的医疗保障,我们的医保政策是“低水平、广覆盖”。不能让老百姓对我国的总体医疗水平有误解。最先进的医疗耗材是否要纳入医保系统很值得商榷。政府如果加大相关的宣传,老百姓一定能理解目前政府和医疗系统的难处。
另外,对医院建设的要求要与国家实力相适应。政府要对医院的配置要求制定政策、标准,不能一味超豪华。这方面,咱们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
3、要注意解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求。
一方面,病种的覆盖要讲求公平。另一方面,要建设不同档次的医院。陈委员十分担心合资医院的加入会争夺国立医院的人才资源,他认为,大型医院的定价可以高一点,如果一味压低收费,可能造成医疗队伍的混乱。
陈委员提出,政府相关部门还是要下大力气,真正摸清情况,才能制定出真正适合国情的政策。
视频
陈仲强:应给公立医院和民办医院公平的的政策待遇
视频
陈仲强谈乡村医生保障问题
视频
健康e事厅专访委员 陈仲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