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晖
陈元晖 |
陈元晖(Chen Yuan Hui ,1913年9月18日-1995年10月3日),男,中国现代心理学家。 [1]
1913年9月18日生于福建省福清县。曾就读与南京中央大学,1940年赴延安,任《中国青年》杂志编辑和中央研究院教育研究室研究员。 [2]
1949年起历任哈尔滨大学副教务长、教育系主任、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系主任,中央教育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首任会长、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心理学报》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副主编兼教育心理学分卷主编。
著有《马赫主义》(商务印书馆,1963年)、《马赫主义批判》(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63年)、《反动的哲学流派--马赫主义》(商务印书馆,1972年) 等。 [3]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现代心理学家
出生日期----1913年9月18日
出生地点----福建省福清县
逝世日期----1995年10月3日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哈尔滨大学副教务长、教育系主任、教授
毕业院校----南京中央大学
代表作品----《实用主义教育学批判》、《论冯特》、《中国现代教育史》
经历
他进入大学后,在抗日爱国思想激励下,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京市学生救国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大学迁往重庆,1938年5月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郑重选择了人生的方向。
1939年任党支部书记,毕业前夕,在中央大学有的进步同学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党组织为防不测,通知陈元晖去延安。
陈元晖于1940年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后,先被分配到青年工作委员会宣传部,编辑《中国青年》杂志。
不久专任《中国青年运动史》编辑。1941年延安成立中央研究院,组织决定他到中央研究院的教育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
1942年中央党校成立,中央研究院改为中央党校第三部。陈元晖随之在中央党校第三部第五支部学习与研究。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元晖随党校校部队伍转赴东北,1946年11月抵达哈尔滨,被分配到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任秘书,1947年成立哈尔滨大学,车向忱校长调陈元晖任副教务长并兼任教育系主任和实验小学校长。
他亲自给教育系学生讲授教育学课。
1949年,陈元晖调入东北师范大学前身东北大学,任教育问题研究室副主任,兼图书馆馆长。
在研究室工作期间,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教育学理论,整理中国教育史资料,为后来教育系的建立和教材建设创造了条件。
1951年,东北师大成立教育系,陈元晖任系主任。
在筹建过程中他提出:"先办好中学,才能办好大学的教育系。"校长采纳了他的意见,先任命他为附中校长,全面负责附中的筹建工作。
在附中教师队伍建设中,他十分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他曾提出:"附中教师应当是教育家,不要做教书匠。"要求教师既要有先进教育理论指导,又要有创造精神。
他曾多次为全校教师和干部做学习辅导报告。为附中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在他80寿辰时附中师生送给他的条幅写道:"创建附中,功在百世"。
在创建教育系的过程中,同样体现着他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有先进教育理论的引导,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立。
在当时条件下,首先组织老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同时着力选拔与培养青年教师。为此,他亲自主讲教育学课。积极创办研究生班,为补充青年教师创造条件。
在研究生班和本科的教学中,都特别重视基础学科,在教育学科的学习中,要求首先学好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史的理论和相关知识。
基础科学好了,其它课程才能学好。在教学与学习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倡导科学、严谨的教风与学风。为东北师大教育系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元晖于1954年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任教育编辑室主任。中央教育研究所成立后,参加教育史组研究。
1961年成立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机构,他任教育组组长,主编《中国现代教育史》。1964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文革"期间,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1970年,也曾到河南信阳"五·七"干校劳动改造,1971年返京。
1981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教育)评议组成员。
1982年,主持筹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任第一任会长,兼任《社会心理研究》主编。
1983年,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同年离休后,以更高的热情,一面从事学术研究,一面培养博士生。
陈元晖同志于1995年10月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论著
著有《实用主义教育学批判》、《论冯特》、《中国现代教育史》等。
陈元晖是心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倡议建立心理人类学分支学科,对古今人物的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并探索其在表现上的历史发展线索。重视社会心理学在人类学上的应用。
主要论著有:《实用主义教育学批判》(1956)、《皮亚杰论儿童的逻辑思维》(1960)、《心理学的方法学》(1960)、《马赫主义批判》(1963)、《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心理学》(1965)、《论冯特》(1979)、《中国现代教育史》(1979)、《王国维与叔本华哲学》(1981)、《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1981)、《社会心理学丛书》(主编,1985)、《中国教育学史遗稿》(2001年出版)等。
批判"马赫主义"
上世纪60年代,陈元晖转入对"马赫主义"与实证主义的研究与批判 ,陆续发表了《马赫主义》(商务印书馆,1963年)、《马赫主义批判》(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63年) 、《反动的哲学流派--马赫主义》(商务印书馆,1972年)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