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石
陳君石,男,1935年6月15日出於上海,原籍為浙江省杭州市。1968年畢業於中國醫學科學院,獲研究生學位。曾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現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營養與食品安全專家[1]。
陳君石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出生 |
1935年6月15日 上海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博士研究生導師 |
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2009年12月,出任第一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6年10月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終身成就獎[3]。
目錄
簡介
陳君石院士 營養與食品安全專家。出生於上海,原籍為浙江省杭州市。1968年畢業於中國醫學科學院,獲研究生學位。曾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現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是我國食品毒理學學科的創始人之一,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營養和食品安全專家。
1968年-1976年從事硒與克山病研究,獲1984年施瓦茨國際獎;
1983-1993年與康奈爾大學和牛津大學合作開展"中國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關係研究",專著作為Cancer Res. 1992年11期封面,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作者);
1990-2000年三次開展中國總膳食研究,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發展中國家開展總膳食研究的典範;
1994-1998年主持茶葉防癌研究重點項目,人群干預研究達國際領先水平。
1998年至今系統研究和推廣NaFeEDTA強化醬油預防貧血,獲300萬美元國際基金。
2001年以來作為《十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食品安全關鍵控制技術》專家組組長。在國際食品法典活動中捍衛我國利益,以充分的數據,挫敗了歐洲國家制定醬油中氯丙醇限量標準的動議;開創了由我國牽頭起草國際食品標準的先河,並為我國"入世"後應對食品進出口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做出重要貢獻。
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6年10月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終身成就獎。
主要職務
陳君石的主要兼職有: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健康促進協會副會長,衛生部食品衛生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衛生部全國食品衛生標準委員會主任;世界衛生組織食品安全專家團成員;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污染監測合作中心(中國)主任;美國康奈爾大學營養科學系和香港中文大學兼任教授,中華預防醫學會雜誌副主編,《生物醫學與環境科學》(英文版)執行編輯,Nutrition and Cancer 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雜誌編委等社會職務。
科研成就
陳君石為我國食品毒理學學科的創始人之一,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營養和食品安全專家。1968-76年從事硒與克山病研究,獲1984年施瓦茨國際獎;1983-1993年與康奈爾大學和牛津大學合作開展"中國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關係研究",專著作為Cancer Res. 1992年11期封面,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作者);1990-2000年三次開展中國總膳食研究,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發展中國家開展總膳食研究的典範;1994-98年主持茶葉防癌研究重點項目,人群干預研究達國際領先水平。1998年至今系統研究和推廣NaFeEDTA強化醬油預防貧血,獲300萬美元國際基金。2001年以來作為《十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食品安全關鍵控制技術》專家組組長。在國際食品法典活動中捍衛我國利益,以充分的數據,挫敗了歐洲國家制定醬油中氯丙醇限量標準的動議;開創了由我國牽頭起草國際食品標準的先河,並為我國"入世"後應對食品進出口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做出重要貢獻。
安全標準
4月17日,受衛生部委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委員會組織專家進行研討,並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我國標準不低於國際。
近兩年發生的,引起食品安全標準爭議的類似事件還有:"新的牛奶國家標準低於舊標準,也低於國標標準"、"肯德基家鄉雞脆薯格在香港被檢測出致癌物質,國內方面表示符合國家標準"等。
為此,一些公眾質疑:食品安全標準,是否低於國際標準?
一問:國際標準更高嗎
記者:近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某些食品中有害物質的含量,在國外遭到研究機構的風險提示,而我國政府部門隨後又宣布符合國家標準。於是有讀者質疑,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是否低於國際?
陳君石:由於膳食結構等多種原因,國與國之間的食品標準不盡相同,並不能簡單地說孰高孰低。
比如大米,是我國公眾最常食用的主食之一,因此我國對大米中的鎘(重金屬)限量值的規定就比國際標準更嚴格。每公斤大米含鎘的限制標準,我國是不超過0.2毫克,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是不超過0.4毫克。
此外,一些蔬菜的農藥殘留標準,我國也高於國際。這是由包括膳食結構在內的我國國情決定的,不能說明標準本身的優劣。
應該說,從實踐中看,我國食品標準總體上是適用的。
記者: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更關注具體標準的對比,尤其是當一些新聞事件被報道出來的時候。比如前一陣,有媒體報道,瑞典某研究院發現,一些知名品牌嬰兒米粉中檢測出砷元素,其含量"遠低於"國內的相關標準。您能不能從普及知識的角度,給讀者講講這個問題。
陳君石:這則新聞我也注意到了。關於嬰兒米粉"中外標準相差百倍"的結論,是在對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進行比較後得出的,因此肯定是錯誤的。拿國外的檢測值和國內的限量值比較,缺乏科學精神。
只要檢測值在標準限量值之下就是合格的。不能因為檢測值遠低於標準值,就反過來說標準不合理。實踐證明,在我國標準限量值範圍內的食品都是安全的。
二問:出口標準更嚴嗎
記者:既然食品標準的限量值是由各國的膳食結構決定的,那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同一種產品,內銷和出口採用的標準應該一樣?
陳君石:標準一樣與質量一樣不是一回事。各國的食品標準都存在差異,難分高下。為了解決出口貿易中各國存在的食品標準差異問題,人們制定並推出食品國際標準,用於食品貿易仲裁。
如果兩國依據各自標準都無法解決爭端,就按照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1962年成立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協調建立的國際食品法典標準來解決。
記者:在什麼情況下,我們的食品出口時會面臨更為嚴格的安全標準?
陳君石:在國際貿易中,常出現一國通過提高標準以限制他國對其出口食品的事例,被限制國為了產品出口只好按照進口國的要求生產,其標準就可能遠遠高於為本國生產的食品。這是以提高標準來設置壁壘的一種表現形式,並不能得出標準內外有別的結論。
記者:如果國際貿易中他國對我國提出更為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我們是否有必要借鑑並在國內推行,以確保食品安全?
陳君石:其實,只要是按照我國的標準生產的食品本身就都是安全的。
如果我國對內也採用他國在國際貿易中提出的苛刻標準,必定會大大提高生產成本、檢驗成本等。這些成本在國際貿易中可由進口國承擔,但國內消費者就完全沒必要承擔這個高成本。
當然,隨着產業基礎的不斷提高,企業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食品安全標準必定會隨之提高。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三問:國內標準混亂嗎
記者:一方面,政府反覆強調,我們的食品標準是安全的、適用的,另一方面,問題食品卻層出不窮。對此,有人質疑是監管問題,有人仍然懷疑是標準問題。您怎麼看?
陳君石:前面說過,我國食品標準總體上是適用的。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是由於生產過程中未能按照標準執行,甚至進行了非法添加,導致安全隱患。瘦肉精、染色饅頭都是這樣。
極個別生產經營者違法違規,將本不能添加進食品的物質加入到食品中,與食品標準本身無關。不能因為食品安全尚有問題,就得出標準太低或是缺失的結論。
記者:有時候,人們發現,同樣一種食品,同樣一種成分,這個部門有一套標準,那個部門也有一套標準,專家們的說法也不盡相同。關於食品安全,我們國家是否存在多重標準?
陳君石:當然,在這個方面,我們也不是一點問題沒有。
一直以來我國存在着兩套國家強制執行的標準:一套是食品衛生標準,是按照食品安全法制定的,是衛生部行政執法的依據;另一套是食品質量標準,是按照產品質量法制定的,是國家質檢總局行政執法的依據。
兩套標準長期並行,且互不溝通。在實際執行中就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按照一套標準監督檢查合格的食品,按照另一套標準就有可能不合格。
再加上我國還有一部分食品的行業標準也是強制執行的,就更增加了標準亂象。為此,2009年,食品安全法公布執行後,明確要清理整合現有標準,執行一套國家強制標準,這項工作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