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生平事跡陳列館
陳嘉庚生平事跡陳列館 |
中文名:陳嘉庚生平事跡陳列館 地理位置;福建省廈門市集美 著名景點;陳嘉庚生平事業陳列館、 集美學校校史展覽館 國家;中國 |
陳嘉庚紀念館(原名陳嘉庚生平事跡陳列館)位於廈門市集美區嘉庚公園北門東側,2003年10月奠基,2008年10月建成開館。占地面積104484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0.5平方米。建築主體秉承獨具特色的閩南建築風格,與集美鰲園、嘉庚公園和諧統一,交相輝映,構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旅遊紀念勝地。紀念館是陳嘉庚文物資料的主要收藏機構,是研究、宣傳陳嘉庚愛國愛鄉事跡和嘉庚精神的中心。
館內"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生平"陳列,內容包括陳嘉庚生平大事記;南洋巨商,矢志報國;傾資興學,情系鄉國;紓難救國,民族之光和尾聲5個部分,展出350多幅圖片、310多件文物、實物,以現代藝術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現陳嘉庚偉大光輝的一生。
目錄
序言介紹
陳嘉庚生平事跡陳列館位於福建省廈門市集美,由故居、陳嘉庚生平事業陳列館、集美學校校史展覽館、陳敬賢生平事跡陳列館、集美學校校史展覽館、陳敬賢生平事跡陳列館、歸來堂、歸來園、集美鰲園、嘉庚公園組成。
地理位置
故居展示先生簡樸的生活風貌。生平事業陳列館展示先生光輝的一生。校史展覽館展示先生教育報國的業績。歸來堂是根據周恩來指示,為實施先生遺願而建。歸來園中有先生銅像,建於1983年。嘉庚公園內有解放紀念碑、先生陵墓和尊師重教榮譽碑(燃燒蠟燭造型)。紀念勝地內有眾多精美的青石浮雕,展示歷史,呈現百業,堪稱石雕博物館。
全館利用豐富的史料和實物,突出介紹了陳嘉庚"經商南洋,情深鄉國"、"傾資興學、百折不撓"、"赤誠愛國、鞠躬盡瘁"的光輝一生,充分展示了陳嘉庚先生作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高貴品質。
介人物生平
陳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愛國華僑領袖、教育事業家。
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 10月 21日),陳嘉庚出生於福建同安縣仁德里集美村。9歲人讀南軒私塾,17歲赴新加坡協助其父經營米店。不久,其父破產,陳嘉庚獨立經營後首先償還父親的全部債務,獲得良好信譽。此後事業順利。在新加坡,陳嘉庚最早引進橡膠並進行大面積種植,首先加工橡膠製品並投人大規模工業生產。同時兼營菠蘿罐頭廠。又把業務拓展到泰國、馬來亞及廈門等地。鼎盛時期開辦30多家工廠,100多間商店,墾植橡膠和菠蘿園 15000多英畝,僱傭職工32000多人。民國 14年(1925年),他已成為東南亞的"橡膠大王",著名的大企業家,百萬富翁。
興學報國
陳嘉庚致富後首先想到的是興學報國。他說:"國家之富強,全在於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於教育,教育是立國之本。"早在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獻2000銀元,在家鄉創辦惕齋學塾。民國3年3月創辦集美高初兩等小學校,此後又相繼創辦女子小學、師範、中學、幼稚園、水產、商科、農林、國學專科、幼稚師範等,並逐步發展,在校內建起電燈廠、醫院、科學館、圖書館、大型體育場。在昔日偏僻的漁村里建設起舉世聞名的集美學村。民國8年,他開始籌辦廈門大學,認捐開辦費100萬元,常年費分12年付款共300萬元,而當時他所積存的資產也僅400萬元。民國10年4月6日,廈門大學在五老峰下正式開學,設師範部(文、理兩科)和商學部。到民國25年,廈大已發展到文、理、法商3個學院9個系,成為當時國內科系最多的5所大學之一。民國26年陳嘉庚因企業破產,無法負擔廈大經費,才請國民政府收為國立大學。在承擔集美、廈大兩校龐大開支的同時,陳嘉庚還於民國10年聯絡新加坡華僑,組織同安教育會,支持同安縣創辦40多所小學。民國13年,陳嘉庚把同安教育會改為集美學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國24年,先後補助本省20個縣市的73所中小學,補助總額達193227銀元,全部由陳嘉庚承擔。在僑居地,陳嘉庚竭力倡辦華文學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學校總理。民國4年在新加坡捐資創辦崇福女校,民國8年又捐資3萬元創建南洋華僑中學,後來又捐40多萬元作為該校基金。民國36年3月,創辦南洋女子中學。[1]
華僑史上有一個光輝的名字,永遠銘刻在千百萬華僑心中,受到祖國人民的尊敬和懷念。這個人,便是毛主席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他"為中國人民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廈門·陳嘉庚生平事跡陳列館 , 中國紅色旅遊網 200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