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陈廷俊 ( 1573--?),字世位,号九嶷,明末[诸暨枫桥陈家村]人


陈廷俊
出生 1573年
诸枫桥陈家村
逝世
国籍 中国(明朝)
职业 明朝大臣




目录

人物生平

初为邑诸生,后为贡生,考授为晋王府右长史。明崇祯末,降将通天柱,窥太原空虚,以请犒为名,谋乘间窃踞。巡抚戴君恩,庸懦无措,廷俊请伏兵擒之。晋王召抚藩议事,君恩曰:“杀降无以劝来者,犒之便。”廷俊持之坚,君恩曰:“朝命抚而遽杀降,谁任其咎?”廷俊曰:“杀降固罪,擅发国帑以养贼,独非罪乎?”君恩辞穷,乃从廷俊议,擒通天柱,余众悉平。君恩冒功得荫,廷俊迁左长史加四品俸服升中宪大夫,即辞归。闻崇祯帝吊死,明亡,忧愤而卒。陈廷俊为陈家村七房人,为陈家村十三世(始祖“迁一公” 陈寿第十二代孙)“鼎百十二公” 陈道全的孙子,由于道全公在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七,故后世陈家村人称其为“七太公”,现陈家村北端有个自然村叫七房,即为其子孙后裔的聚居地,关于七房,还有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明朝末年,枫川之滨、梯山之阳,一片湖荡沼泽,遍地芦苇野茭,迎风起舞,野鸭及不知名的鸟类、狐、兔、鼠、獾出没其间,水中黄鳝泥鳅、河鲫乌鲤、螃蟹虾米栖息繁衍,秋风一起,芦花漫天飞舞,一片混沌似北大荒的大烟泡。就是在这样一片不知名的荒滩,谁会想到,数年之后,将要崛起一座古城堡式的村落,宫殿式的建筑,发展成一房大家族,其中不乏有识之士、有用之材,有的官至长史、府尹、县令,人才辈出,子孙繁衍遍布四方。

北宋靖康年间,“迁一公” 陈寿与父、弟从汴京随宋室南渡到杭州,任翰林院编修,因与南宋小朝廷权相秦桧政见不同,一气之下辞官南下,来到枫水之畔、梯山南麓之船坊基落户,子孙繁衍,到明末,已传至第十三代“鼎字第”道全公,其时,儿孙成群、家族兴旺。道全公有子宪学(廷俊之父,明朝辽东都指挥使司都事,诰赠奉政大夫)、玖学(明乡饮大宾,修职郎陈廷杰之父,明朝后期军事著作《七子兵略评注》作者)。因公心有所寄,每至夜阑,北望故园,每当月明星稀之夜,见梯山左畔,芦荡之上毫光灼灼,自思此地必风水宝地,将来必有所发,乃嘱宪学、玖学:“可于此地建宅居住,将来子孙必能发达。”

二子即命人请精于堪舆之士,择黄道吉日,定方位,按五行排阴阳,破土动工,大兴土木。

其地处低洼,久水利不兴,芦荡常年积水,何以立基定桩?当时有有识之士献策:挖土定基,就地取材,使高处成房基,低处成深池。成池塘二十余亩,深不可测,永不干涸,名曰“七房大塘”。相传,此塘自挖成至今数百年来从未干涸过。枫桥一带,在“征天水库”建成前旱涝不断,遇旱年时河流断水,连著名的九里山下泉潭金山嘴、鸬鹚嘴的水也被抗旱水车、肩挑水桶消耗殆尽,然而,七房大塘从未断过水,仅水位略降低而已,可见其塘之大之深,当时有歌谣曰:“干了上游金山嘴,还有下游鸬鹚嘴,干了下游鸬鹚嘴,还有七房大塘水”,每当遇到大旱,四乡八村来此塘担水食用或浇灌作物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另据传云:此塘初成,有一猪婆龙隐其间,每当夏天雷雨时,就乘机兴风作浪,将晒场上的稻谷连晒具一起全部掀入塘中,屡屡为患,后七太公请来有道法师,作法将此妖龙镇入塘中,此患方绝。究其不干之因有二:一是其塘大而深,地处低洼,且塘底有泉水,蓄水量足;二是分散的小农个体经济,没有大型机械设施,无法引水,所以常年不干。其塘中,鱼虾鳗鳖数不胜数,鱼大如人状、鳖如一笠帽。有时候,有大鱼被捉住,其骨节可用来做烟管或饰品。

七房建宅工程浩大,仿藩王府宫殿建筑,立柱九百九,全宅一体,曲折回廊相连,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东西花厅,前后书房,亭台楼榭点缀其间,门前立旗杆,有旗杆石,重数千斤,有马房、厢房,地基下有阴沟排污,设施齐全,房基石板厚一尺、长一丈二、宽二尺余数,此类石料均从绍兴东湖用船运来。

因其时水患严重,宅基四周挖护庄河渠,挖起的泥土堆叠成堤埂,四面环水护庄--------西面跨混水江用大石条造成大桥一座,为通十房祠堂大道;东面另有小桥出庄路与化龙桥、萃涣堂、牌坊大路相通;南埂前临混水江,后靠七房大塘,故两面均用大石砌堪,底层用松木打桩,数百年后挖出时,木质不变,可见“千年水底松”其言不谬也!埂面种植灌木,以茶树为主,杂有小竹;后(北)埂遍种乔木,有香樟、香椿、冬青、乌桕、松、柏、酸枣、女贞等,后来绿树成荫,呈古木参天之势,古藤缠绕,人不能行;西埂以竹类居多,杂以乔木、灌木,竹有早、石、油、吉、笕、苦等多类,尤以油竹居多,其竹杆直节平,特韧,其笋味特美为笋中上品,竹为编织之上品; 唯东埂仅少量乔木,如香椿、冬青之类,以示“东面出阳”之故。

建成后的庄园确实气派,惜哉好景不长,凡数十年后,一场大火,将偌大的庄园焚烧殆尽。据传说,这场大火乃是天意。七太公晚年居家,这年时近岁底,有一天晚上,有火神祝融托梦给七太公,说腊月三十深夜,必将有大火烧毁该庄园,叫太公早早做好逃命准备。七太公说,我只要吩咐家人好好注意火烛,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火神说,这是天火,是逃不掉的,因为你的这座庄园实在太好了,只有皇帝才能享受,超过了你所能承受的福份,由于你以前曾做过善事,所以,先让你享受这么长的时间,现在时限已到,玉皇大帝命我来烧毁这座庄园。七太公不信其说,坚持认为,事在人为,只要自己和家人小心谨慎,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为慎重起见,七太公于做梦后的第二天上午,就吩咐家人及一切杂役,年照过,但务必小心火烛,并做好周密的消防措施。一切显得平静无事。

到了腊月三十晚上,整个庄园严阵以待、如临大敌,晚饭后,取缔一切火烛火种,并将引火之物,一一妥为保管,当晚,除了在厅堂里点燃一对守岁的红烛之外,全庄绝无半点星火,气氛肃穆。太公太婆吩咐各房人员,回房守岁,两老留在厅堂焐火熜取暖,用长杆烟袋吸烟,一切寂静井然,料想绝无发生火灾之可能。

刚交子时,突见大厅梁上一只蜘蛛吊丝而下,恰巧落在烛火之上,火苗沿着蛛丝一下窜上房梁,引发梁上木垢、草末,顿时烈焰腾空、火光冲天,各房人等一齐赶将出来手忙脚乱呐喊着要救火,七太公长叹一声道:“天意难违!”,命令各色人等不必救火,速速回房取出能带的细软浮财,出外躲避。匆忙之中,七太婆去房中拿十八块金砖,其时火势已蔓延,金砖又大又沉,无奈将金砖抛入就近井里............,大火着了三天三夜后自行熄灭,昔日繁华的庄园已成满目焦土,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十八块金砖却找不到了,至今不知所终,估计是因为金子很重,密度高,所以越沉越深,已经深深地陷入地底了。

经此浩劫,七太公家家道中落,子孙外出或投亲靠友、或另谋生计,留下的则重新在老宅基地上辟基建房,以后分成大房、二房、三房、四房等。

历史评价

若干年后,家道中兴,再出贵人,遂重建“襄府”(大型建筑名,用来祭祀祖先、集会、会客、储藏粮食等物品、住人等),现在还有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