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陳村天主堂陝西鳳翔教區。地處八百里秦川腹地的西府鳳翔縣,為鳳翔縣第一大鎮。相傳,陳村先祖從明朝到清嘉慶13年前後,就進教事主。在同治、光緒年間有教友近百人、聖堂兩座。民國元年9月7日,當地土匪將兩座聖堂和教友財產化為灰燼,教友逃難四方。隨後政府提出「保教安民」,教友們才先後返回陳村定居。為聆聽主的聖言,廣傳福音,由張若瑟神父出資,在村里建成了一座高約6米的羅馬式聖堂,並建有附屬房,占地5畝。1956年,主教神父們被迫入獄,聖堂及教會財物毀於一旦,片瓦無存。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陳村教會得以蓬勃發展。1980年由陳村教友出資、投工建造了一座廈房,作為臨時聖堂,從此教友們的宗教生活走向了正常化。1990年,在本堂吳彥超神父和教友們的努力下,陳村教會經過批准劃拔了2.5畝建堂用地,建起了一座長27米、寬12米、高30米的耶穌聖心大堂,在雄偉壯觀的聖堂北側,教友們又建起了一座法蒂瑪聖母山,並塑像四尊,1998年11月22日,由鳳翔教區李鏡鋒主教主持儀式祝聖了聖堂與聖地。2002年8月到2003年2月在張紅年、高志超等人領導下建起的修女生活樓,昂然置立在大堂北側,來此參觀者絡繹不絕。

陳村教會現有教友480多名,現任本堂吳衛雅神父紮根陳村,堂區每到瞻禮日,都要舉辦各類成人、兒童學習班,聖誕節復活節還舉辦唱歌、舞蹈等文藝節目,極大地增加了教友們熱愛教會的歸屬感。今年暑假期間,吳衛雅神父將邀請相關人士在堂區開展一次題為「構建和諧教會,增進相互了解」的聯誼會。願陳村教會的明天會更加美好,更加燦爛。

目錄

羅馬式建築

羅馬式建築」起源於古代羅馬建築[1],就像「羅曼語」從羅馬語中發展出來的語言一樣,它通常建成十字架的形狀,有一座長的宮殿、兩間短的耳堂和一間半圓形的後殿,屋頂、門道和小窗都有一個圓弧形的拱環。羅馬式建築中最有名的是比薩的大教堂和著名的斜塔[2]。它的藝術價值在意大利得以發展,11世紀到12世紀的時候傳播到德意志、諾曼底和英格蘭,除了模仿之外,還具有大膽的創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