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如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複製後貼上, (2019年12月7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12月7日) |
陳潔如(1905年—1971年),原名陳鳳,自幼居住中國上海市,祖籍中國浙江省寧波市,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蔣介石的前妻。
經過蔣介石的追求,二人結合,也曾有過一段很美好的生活;但蔣為了政治需求,同宋美齡結合,誘騙陳潔如遠赴美國留學五年;二人離婚後常有書信往來,一度曾舊情復燃。
陳潔如終生未育,只有一養女瑤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市盧灣區政協委員,1961年經周恩來批准移居香港,1971年1月21日離世。
2002年秋,陳瑤光將母親的欞櫬安葬在上海福壽園。
目錄
人物簡介
陳潔如(1906年—1971年1月21日),蔣介石之前妻,蔣後來為與宋美齡結婚而將與其分手。陳潔如祖籍寧波,出生於上海,家境寬裕,她的父親陳鶴峰是經營紙業的商人,母親是蘇州人。陳潔如原名陳鳳,家人稱其阿鳳,婚後蔣介石為她改名為潔如;1906年出生在鎮海老家,自小隨父親到了上海,住在西藏路33號。陳潔如在12歲的時候被母親送入位于海寧路的蔡元培創辦的上海愛國女子中學就讀,與巨商張靜江續弦的朱逸民女士和他的幾個女兒成為好友。
1919年,蔣介石通過張靜江和孫中山的關係,繼續向陳母表示有意明媒正娶陳潔如,並最終得到陳母的首肯。蔣向陳潔如聲稱自己已經與原配及侍妾脫離關係,並許諾「你將是我獨一無二的合法妻子」。蔣介石與陳潔如的婚禮於1921年12月5日在上海永安大樓舉行,張靜江是證婚人,時年蔣介石34歲,陳潔如15歲。婚後不久,陳潔如隨丈夫回到奉化老家祭祖,並結識了蔣的前妻毛氏,蔣隨後陪陳在故鄉四處遊覽,二人感情日深。
1927年8月,陳潔如離開上海前往美國;1933年,陳潔如回到上海,赴美時,陳潔如把養女交給母親撫養。重回上海,對她來說,會勾起對心酸的往事的聯想,但親人在這裡,她還是回來了,她深居簡出,閉門謝客,她給蔣介石寫過幾封信,蔣介石批給她5萬元錢。
1961年,陳潔如與養女陳瑤光在周恩來的親自批准下,離開上海,定居香港。小時曾得其照料的蔣經國出面為她在港購買了住房,並給予了經濟上的幫助。蔣介石托人給她帶信,信中說『往昔風雨同舟的日子裡,所受照扶,未曾須臾去懷』。陳潔如後來有一信給蔣,其中有:『三十多年來,我的委屈唯君知之』等語,頗為哀婉。她在香港期間寫有回憶錄,詳述了她與蔣介石的愛情悲劇。國民黨為阻止其出版,使某出版商將書稿高價買下——這本書直至蔣氏父子去世後才得以出版。
1971年1月21日,陳潔如在香港去世,其女瑤光為她料理後事並繼承了她的財產;
2002年秋,陳瑤光將母親的靈櫬安葬在上海福壽園。
人物生平
陳潔如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之前的夫人,也是繼原配毛福梅和側室姚冶誠之後的又一伴侶。蔣介石於1922年和陳潔如結婚,1927年離婚,前後共同生活了6年。有一種說法認為陳潔如原籍蘇州,自幼居住上海,受過中等教育,會講俄語,當過小學教員,做過護士,又在長三堂子當過高級藝妓。其家世無從稽考,但從當藝妓一事可以推測家境定有難處,或很貧窮,或先是有錢人家,後家道中落。長三堂子屬於高級妓院,堂規很嚴,對姑娘們的要求很高,不僅要相貌漂亮,而且須懂得款待花錢的闊少,還要掌握點彈拉演唱的技藝,即色藝雙全。陳潔如高高的身材,大眼睛,高鼻樑,面目清秀,為人謙和,又擅長琴棋,有一定的文化教養,在妓院姑娘中也是比較紅的。
據《陳潔如回憶錄》記載:陳潔如原籍鎮海,通稱寧波,乳名阿鳳,她父親是一位紙商,經營很多地產手工藝品;母親來自蘇州,姓吳。陳潔如的母親對她的性教育較早,讓她當心男人,保持處女的貞操。陳潔如對母親的話謹記在心,因此,說她是妓女的說法不成立。過去都認為,本世紀20年代初的蔣介石尚未發跡,只是浪跡江湖。賺錢之餘,逛逛長三堂子,尋求聲色之娛,填補身心空虛。在那裡,邂逅陳潔如。這種說法看來根據也不足。據《陳潔如回憶錄》說,蔣介石遇到陳潔如是在張靜江家中。因為陳潔如的好友朱逸民嫁給張靜江做續弦,陳潔如常常去看望她。
1919年暑假的一天,孫中山和蔣介石、戴季陶看望張靜江,在張府陳潔如首次遇到蔣介石。陳潔如當時才13歲。蔣介石對陳潔如很感興趣,在張家大門口等着陳潔如並要陳的地址以便去看望她。
陳潔如故意說錯自己的地址,但蔣是個有心計的人,居然找到了陳的家。在陳潔如母親的干預下,蔣介石沒能和陳潔如交上朋友。也許是對自己14歲初婚的聯想,蔣介石竟對陳一見鍾情,一次在張家狹路相逢,蔣介石逼着陳潔如表態。陳終於答應和蔣約會,但第一次約會蔣把陳帶到一家包好的旅館房間,陳十分恐懼,奪門逃走。此後蔣不斷給陳打電話使她心神不寧。蔣介石向陳潔如明釋妻妾情況,發誓永不負心。
蔣介石又說:「我定將用我的鮮血,為你寫下一張永愛不休的誓書。」陳潔如害怕得連聲大叫:「請將那把刀放下!我相信你,只要你放下刀!」就這樣,陳潔如向蔣介石交出自己的一顆心。
陳潔如母親認為她應當盡到為母的職責,依循正常儀式,完成陳潔如的婚禮大事,於是先舉行訂婚儀式,由蔣陳兩家交換禮物,另在精美的紅帖上填寫訂婚雙方的生辰八字和其他項目。這就使蔣介石和陳潔如合為一體,不能改悔。訂婚翌日他們坐在南京路一家巧克力店中吃點心,蔣介石對陳潔如說:「陳鳳是你的乳名,應當只供你母親使用。依照中國禮節,乳名是不宜給朋友叫的。因此,我已為你選了一個新名字,我想它恰合你的性格。這個名字是『潔如』,意思是『如同純潔』或『如同未受世間污染』。在我看來,你真是純潔無瑕的。你喜歡它嗎?看這裡!」他即打開一個紙包,取出他自己的一幀照片,照片上將「陳潔如」三字顯著地寫在他自己的左側。
蔣陳的結婚典禮於1921年12月5日在上海永安大樓大東旅館的大宴客廳內舉行。當年這裡是舉辦正式結婚典禮的最常用場所之一。蔣陳的婚禮是半西半中式的。蔣介石送給陳潔如的禮物是一張明信片大小的柯達照相機,陳潔如送給他的是一隻Waltham牌金質懷表,帶有金鍊。陳潔如沒有採用白緞或紅緞,而採用了鑲金銀花的淡粉色的結婚禮服;頭髮上戴着珍珠頭飾。蔣介石穿一身深藍色長袍,外罩黑緞馬褂。寬敞的婚禮大廳里掛着鑲有彩龍的大幅紅綢喜幛,顯得喜氣洋洋。大廳入口處橫懸着四盞很大的紅燈籠。大廳屋頂上也懸垂很多大型的繪花紗燈,而屋頂中央還有一具色彩絢麗的裝飾用「翠鳥」(Kingfisterbird)大吊燈。廳內到處擺設很多盆鮮花和綠色的棕櫚。
據陳潔如回憶說:「婚禮儀式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結婚證書上用印,以確認這種現代式中國婚姻;這儀式要在大廳一端的一大禮桌旁舉行。
第二部分是在對面另一端的供案前,象徵式地祭拜天地祖宗。午夜到了,這場婚禮喜事終於結束,大家已該休息了。陳潔如坐在房中,沒有說話。蔣介石過去親手鎖了房門,然後就將她抱在懷中,她身中的血似乎一下咚咚作響起來。她能感覺到心臟在重重地敲擊她的胸口。她站在那裡,就像一條貼附在牆上的藤枝。她眼睛半閉着,毫不設防地等他。他以一種快樂的口氣,向她低聲說:「你已是我親愛的妻子了,世界上惟一的愛人!噢,親愛的!除你之外,我永遠不會愛上別的女人。這是我鄭重的承諾。」
婚後第三天,蔣介石和陳潔如依照中國傳統,去拜望陳潔如母親,帶着一批禮物。下午3時半左右,抵達了溪口。下轎時,陳潔如看見在一座很大的老式房屋的門前,立着位略矮的溫雅婦人,蔣介石忙向她介紹說,她就是原配毛福梅。陳潔如見過她,快快梳洗一下,換上較為正式的服裝,去祭拜儀式。
1922年,正當蔣、陳在溪口度蜜月的時候,蔣介石接到孫中山要他速返廣州的電報。陳潔如含淚向毛福梅道別,和蔣介石乘船去上海。在上海,陳潔如第一次見到蔣經國。因此,蔣經國稱陳潔如為「上海媽媽」。蔣經國十多歲和蔣緯國一起到上海,先後就讀於萬竹小學(今上海市實驗小學)和浦東中學,陳潔如對蔣經國特別鍾愛,視同己出。蔣緯國有時也去陳氏住處,稱她為「庶母」。在這以後的幾年中,每逢蔣介石從廣州回到家鄉時,總是帶着陳潔如。她同時以秘書的身份,隨侍左右。毛福梅以不變應萬變,對陳潔如也十分禮讓。陳潔如是個知書識禮的人,對毛福梅很尊敬,對孩子也很疼愛,不時買些衣物玩具饋送。於是孩子們非常喜歡這位陳家姆媽。
1923年2月18日,蔣介石接到孫中山從香港發來任命他為大元帥府行營參謀長的函件,於4月20日抵廣州,同年8月14日,蔣介石率團去蘇聯訪問,蔣本來極力勸陳陪他去,因陳拒絕去蘇聯,蔣只好寫信傾訴衷情。蔣回國後回奉化寫出訪報告,翌年就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這時,蔣、陳才有一個安定的家。毛氏和姚氏都在冷宮,而陳潔如獨享夫人的風光。早在蔣、陳打得火熱之際,蔣「在國父宅中」,認識了宋美齡,得隴望蜀,心猿意馬,見異思遷,當時早有人責蔣「好色」。用中國的道德標準去衡量,蔣介石的行為不僅確乎為道學先生所鄙夷,也為普通老百姓所不齒。
然而,蔣為宋傾倒,並非因姿色迷人那麼簡單。蔣、宋聯姻的原因,蔣介石主要出於政治的動機。蔣介石為了達到穩住陳潔如,不讓她干擾自己大事的苦心,在1926年的夏季曾在孔祥熙宅安排「鴿子宴」請陳潔如和宋家姐妹見面,由宋靄齡吹風,試圖讓宋美齡取代陳潔如的地位。
1926年當蔣介石在南昌再度陷入困境之時,宋靄齡為了孔宋利益,向蔣再次獻計娶宋美齡為妻,以爭取西方支援。蔣只好將這樁政治婚姻告訴陳潔如,陳潔如差點昏過去,一時說不出話。蔣花言巧語讓陳出洋進修5年,回來再說,否則,蔣以死相脅。在蔣的花言巧語下,陳潔如只好表示退讓。陳潔如和蔣介石破裂,是1927年8月,蔣東渡日本前夕。8月1日晨,蔣單獨來到陳潔如母親家,以作告別。蔣讓陳與張靜江女兒一起坐船去美國。陳潔如開始不答應,蔣苦苦懇求,以5年為限。
蔣介石說:「潔如,你必須遠去美國,這是宋靄齡的條件之一。潔如,我明知這樣做是過分了,但你如留在上海,這個全盤交易就會告吹。你還不了解我的苦心嗎?」在陳潔如母親的斡旋下,蔣介石發誓以5年為限,必定恢復與潔如的婚姻關係,否則天打雷劈,放逐海外,永不回來。就這樣,蔣介石為了政治目的,下定決心,和陳潔如一刀兩斷,好和宋美齡結為夫妻。蔣陳婚姻,只有6年時間,大部分歲月在南方的廣州度過。他們的關係開始於上海,亦結束於上海。
1927年8月19日,陳潔如在張靜江女兒黛瑞莎和海倫陪同下,乘傑克遜總統號輪船去美國。船到日本神戶時,日報還登「蔣夫人搭輪赴美」的新聞。但當輪船航行在太平洋上,無線電廣播了上海各報刊載的《蔣中正啟事》:「各同志對於中正家事,多有來函質疑者,因未及啟蒙復,特此奉告如下———民國十年,原配毛氏與中正正式離婚。其他兩氏,本無婚約,現在與中正脫離關係。現除家有二子孫,並無妻女。惟傳聞失實,易滋淆惑,特此奉復。」
陳潔如聽後如晴天霹靂,痛不欲生,幾次要跳海,均被護送者勸阻。陳潔如到美國後,許多記者一度尾隨,企圖挖掘新聞,陳潔如一行以「無可奉告」搪塞。陳潔如與蔣介石離婚後,杜月笙曾送她一筆巨款。因此,她出國後,物質生活不成問題。她完全可以走一般女人的道路,找一個合適的男人,在國外安安穩穩地過上家庭主婦的生活,然而,陳潔如沒有走這條路。此後,她終身未再嫁人,以全副精力深造,留美5年多,苦修英文、養蜂和園藝,並從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獲得碩士學位。
陳潔如和蔣介石沒有生育。有一次何香凝與陳潔如同去廣州平民醫院,遇到一位蕭姓僑眷產婦,她前八胎均為女孩,這次第九胎又生女嬰,便打算送人。何、陳看到那嬰兒後均極喜愛。其後陳潔如徵得蔣介石同意,就抱回家來了,取名「陪陪」,既與英語「嬰兒」同音,又希望她能帶來一個弟弟做陪伴。「陪陪」後來由蔣介石取名瑤光,蔣介石、陳潔如離婚後,瑤光隨其養母改姓陳。1933年,陳潔如回到上海。赴美時,陳潔如把養女交給母親撫養。重回上海,對她來說,會勾起對心酸的往事的聯想,但親人在這裡,她還是回來了。她深居簡出,閉門謝客。她給蔣介石寫過幾封信,蔣介石批給她5萬元錢。
陳去美國,瑤光在外祖母撫育下長大成人。抗戰爆發,她還不滿20歲,就嫁給一個姓安的朝鮮人,生育兩子。安後來不知去向。瑤光帶着兩個孩子,生活十分艱難。國民黨第三方面軍主任秘書胡靜如的夫人周安琪系瑤光女友,對她母子處境深表同情。由周安琪介紹,1946年瑤光與該軍少將參謀兼《改造日報》社社長陸久之結婚,生有一女。陳潔如很賞識這個女婿,特將珍藏多年的一塊蔣任黃埔軍校校長時蘇聯顧問鮑羅廷贈給蔣的金殼懷表送給陸久之為見面禮。
1971年,陳潔如在香港病故,陳瑤光獲准攜女兒赴港奔喪,從此定居香港。1983年9月,適逢陳瑤光60誕辰,陸久之赴港探親。妻子勸他留下,他沒有同意,只住兩個月便不告而別,悄悄地返回上海。陸久之現任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市政協委員、老年旅遊公司董事長。此外,還與國內外進步人士創辦了《海外僑胞》,擔任總監之職。
毫無疑問,沒有宋美齡的介入,陳、蔣婚變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有人說,蔣介石向宋美齡尋求愛情,實際也是向她爭取政治支援。蔣介石實際上對前妻陳潔如感情頗深,直至與宋美齡結婚很久以後;但為了政治的需要,他拋棄了她。據美國席格勒夫所著的《宋家王朝》一書指出,宋美齡不滿蔣介石繼續與其前妻陳潔如來往,憤而於1944年6月偕大姐宋靄齡、外甥孔令傑等人避居巴西。書中寫道:重慶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蔣介石婚變的消息。
大家都認為,蔣介石已經另結新歡,因此他和夫人的關係———最低程度———呈現緊張的局面。無風不起浪,這件傳聞是空穴來風。一般來說,像這種有關政治領導人私生活的閒言閒語,並不被認為關於政治報道的範圍,但這次則是一個例外,因為故事主角是中國的獨裁者,而且他和太太娘家的關係又是那麼重要,蔣宋兩家的關係,已經因蔣介石和宋子文的不睦而疏遠。如果天性高傲嚴肅的蔣夫人公開與丈夫決裂,整個王朝就會分崩離析,將對中國海內外產生嚴重的影響。即使婚變的消息流傳到國外,這也是遲早的事,也將嚴重打擊蔣介石伉儷的聲望。蔣夫人只是叫蔣介石為「那個男人」。
有一天,蔣夫人進蔣介石的房間,發現床下有一雙高跟鞋,就丟到窗外,擊中一名侍衛的腦袋……有一次,蔣介石連續四天不接見訪客,因為在一次吵架中,他被夫人用花瓶打中頭部,青一塊紫一塊地不成模樣……不管怎樣,大部分觀察家卻相信,權力對宋家太重要了;所以他們會盡一切力量去防止公開決裂,她會咽下她的高傲,忍氣吞聲。這些傳言是空穴來風。原來緋聞中神秘「陳小姐」就是陳潔如。陳自美返國後一直在上海隱居。抗戰爆發,上海被日軍占領。一天陳潔如在街上偶然遇到已做了漢奸的汪精衛太太陳璧君。陳潔如為擺脫其拉她出任偽職的糾纏,隻身秘密離開上海,輾轉到了戰時陪都重慶,被蔣介石安排在盟兄吳忠信的家裡,蔣經常去探望而舊情復燃。由此看來,蔣介石對陳潔如從未絕情,他們的婚姻只是由於政治需要而中斷。
上海解放後,陳潔如被邀為上海市盧灣區政協委員;1961年,陳潔如獲得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去香港定居,改名「陳璐」。蔣經國聞悉後,特為她在九龍窩打老道買了一套寬敞的豪華公寓,贈給「上海姆媽」作為養老的安樂窩。
1962年,蔣介石75歲時,曾派戴季陶之子戴安國秘密送一封親筆信給陳潔如,信中說:「曩昔風雨同舟的日子裡,所受照拂,未嘗須臾去懷。」1967年,她在唐德剛教授與蔣介石的英文教師李時敏的協助下,完成自傳稿,紐約一家出版公司有意出版。但蔣家出錢收買,該書未得問世。1971年2月21日陳潔如在香港寓所中風去世,享年65歲。
臨終前她在給蔣介石的一封信中道出了心中長期的積鬱:「30多年來,我的委屈惟君知之,然而為了保持君等國家榮譽,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犧牲……」陳的骨灰被送回美國安葬,異鄉孤塋,正和她生前一樣,無人關心,在寂寞中來,亦在寂寞中去。2002年秋。陳潔如養女陳瑤光遷徙母親的欞櫬安葬在上海福壽園。
晚年歲月
陳潔如與蔣介石仳離後,幾經磨難,從美國回歸,恬靜地蟄居上海,閉戶讀書自修,不再與聞負心人事。大陸解放後,蔣介石已流亡台灣,也不復那麼暴戾恣睢了。大陸生活一派祥和景象,陳潔如旋被徵聘為上海市盧灣區政協委員。
周恩來素性仁厚,按辯證唯物規律辦事,總希望從宏觀方面統一矛盾。在黨內,不論與陳獨秀、瞿秋白、王明、毛澤東,他都堅守「第二把提琴手」位置(恩格斯語),決不逾越;對黨外,只要是愛國者,毋分畛域,在大前提下可化解個人恩怨。 因陳潔如留居上海,周恩來轉念能否促使蔣介石懺悟歸來,和平統一台灣,以國為重。蔣介石雖個性剛愎,但還是個堅持「國統不變」的人;在私生活上頻次受豪門親屬要挾,政治婚姻並不愉悅。何況,當年在廣州車站合影時曾有「拿這張照片去加印二十份……這張照片對於我們的革命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從這句「歷史意義」的話來作引子,周恩來希望陳潔如能以柔克剛,勾起蔣介石的良知。
六十年代初,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時任國務總理的周恩來思考如何扭轉動亂,試將矛頭指向對外?於是,想再運作統戰工作,弭平災患。1961年,周恩來試圖溝通台灣關係,甄選了幾位高層人士為信使。第一個是章士釗老人,駐香港為兩岸架一橋樑;第二就想到了「師母」陳潔如和黃郛遺孀沈亦云。
早年,革命初期,蔣介石曾與陳其美、黃郛結盟為義兄弟;陳生於1878年為老大、黃生於1880年為老二、蔣生於1887年為老三: 陳其美在1916年被張宗昌軍閥暗殺;黃郛於1936年死去。黃的遺孀沈亦云幽居北京,與蔣的棄婦陳璐(潔如)為手帕交,尚通音信。周恩來設想以兩位夫人為秘密特使,試辦統戰工作。於是,請沈亦云以「二姐」名義邀「三妹」陳潔如到京遊玩。 周恩來將陳潔如和沈亦云接到西花廳住處便宴。與鄧穎超一起說明了統戰任務:請陳潔如旅居香港,設法探索溝通台灣關係,遊說和平統一;請沈亦云去美國,聯絡宋美齡,打通渠道。
兩位夫人接受了高層任務。秘密成行了。
沈亦云到美國後,可能有所窒礙,久久杳無音信。陳潔如抵達香港後開始單槍匹馬的探索,頗為活躍。開始,她在銅鑼灣百德新街租住一屋,隱姓埋名作富婆,尋覓麻將搭子充作伏線,觀察台灣輿情;逐步,通過麻將搭子引導深入社會調查(參加陌生人婚宴等);再進一步拋出誘餌,創言擬辦刊物、釣取報人中的台灣諜報人員,使之為我所用。這期間,陳潔如的麻將搭子是管國華女士及其夫婿黃錦齡(「新聞天地」記者),由黃的薦介又有美國「新聞周刊」駐香港記者劉捷,還有一似曾相識的唐士煊(唐是早年上海市政府的秘書,曾是張群、吳鐵城二人的多年隨從;娶一中美混血美女為妻,在外交界極活躍)。唐在街頭遇見陳潔如,即直呼「陳小姐」,表示關注。這樣,陳潔如到了香港的信息很快就傳遞到台灣了。
蔣經國得到情報,親自迅速到港謁見了久別的「上海姆媽」,優禮有加,在九龍太子道買了一層公寓房安置陳潔如生活,贄敬巨萬美元,聊表孝道。只是不談國事家事,但關懷「上海姆媽」健康,也供奉了不少保健藥物。
陳潔如仍然獨居銅鑼灣,將九龍太子道的層樓出租了。陳潔如既已淪入台灣控制之下,她也無所畏懼。並向黃綿齡放言擬創刊雜誌撰寫回憶錄。台灣方面意識到了陳潔如的宣傳攻勢。陳潔如一面通知上海的女兒和外孫,設法將有關蔣介石的文書信札和照片等證件郵寄香港;一面在物色恰當的人選代為捉刀撰寫書稿。隱蔽的統戰揭開了序幕。
陳潔如終於找到了一個美國記者希爾願意代撰回憶錄,初次撰寫了書目,給了他一些珍貴的史料和照片,約定了稿酬和繳稿日期。不料,事情泄密,希爾的初稿及照片信扎等被盜,但償付了他6萬5千美元,迫使他簽字:永不再充刀手並保密。希爾從此也銷聲匿跡了。事後也有傳說: 陳潔如回憶錄稿件失竊,是聯合國總部中文科科長賴璉串同台灣駐紐約總領事俞國斌沒收的。賴是CC系陳立夫的狗腿子,奉俞國斌命執行的。
陳潔如心有不甘,但又毫無奧援。當時大陸正在動亂的「文革」年代,周恩來自身在受煎逼,無暇兼顧。上海的家被抄了,女兒女婿掃地出門……陳潔如只能暗自唏噓。
偶爾又遇到一個「三妹」郭德潔,陳潔如又燃起了寫回憶錄的火焰。據郭德潔說:李宗仁已與蔣介石鬧翻,準備回大陸。並說,李宗仁已由唐德剛教授代撰口述自傳,唐教授是名筆,已代胡適、顧維鈞錄製口述自傳。如果找到唐教授代撰回憶錄,必很精彩。
這個郭德潔,是李宗仁之妻,1927年蔣介石搞「4·12」政變後,由馮玉祥找李宗仁巴結蔣拜把子結義為三兄弟。馮1882年生為「大哥」,蔣1887年生為老二,李宗仁1891年生為老三。因此在「金蘭譜」上郭德潔又是「三妹」。
陳潔如又請一個洋記者到美國找到唐德剛,委託代撰回憶錄,唐教授婉拒了。因為唐是CC系陶百川的女婿,他本人雖秉性正直,也不參與台灣的小朝廷政治,但已風聞台灣情報人員的某些血腥事件,不願被捲入波濤。
陳潔如最後還是找到兩兄弟執筆,由他們打字寫成了回憶錄的英文稿。這兩個人叫李蔭生、李時敏,廣東人,早年一度為蔣介石的家庭教師,授英文;蔣發跡後甩棄了他們,兩兄弟耿耿於懷;恰好碰上陳潔如急切想寫回憶錄,他們承攬了這交易。於是,回憶錄的贗品寫得一團糟,加油添醋,插入了許多俚語和添加劑。貶損了陳潔如的純貞原貌。而這件事又被台灣偵知,於是又大動干戈,正面由陳立夫出面致函陳潔如告誡;另一面由杜月笙黑手黨人江一平律師脅迫陳潔如繳出回憶錄全稿及有關文件照片等等;然後償付了25萬美元,逼陳簽字,保證以後永不宣洩蔣介石隱私……這個江一平就是1927年代蔣介石與陳潔如簽離婚約的黑手。統戰夫人功虧一簣。
死亡之謎
1971年農曆正月初,麻將搭子黃錦齡、管國華夫婦到銅鑼灣為陳潔如拜年,久掀門鈴無反應。黃、管夫婦慌忙打電話找九龍的周安琪問訊,因為周女士是陳潔如養女瑤光的好友,只有她知悉陳潔如的情況。周女士趕到銅鑼灣,用紅包請人配鑰匙開啟房門,發現陳潔如橫臥地上已死去多日了。周安琪急電上海陳瑤光赴港奔喪。幸爾又是周恩來特殊照顧,批准出境,陳瑤光飛到香港料理了母親後事。
當時,舉哀喪葬前,周、黃、管等人不敢報警,恐怕警察查究死因,拍照、傳媒報導會引發台灣注意。結果,參加料理喪事的人仍是一個招商局來的周某人,顯然陳潔如的死是台灣知道的。但是陳潔如究竟何日逝世?什麼病症?是否預謀他殺?是否「保健藥品」中毒?是個謎,親屬無人知曉。
魂歸故土
事隔二十年,陳潔如的亡靈已安息了。忽爾,台灣又冒出了所謂「陳潔如回憶錄」,傳媒熱炒,出現了幾個版本。有人說是「南半球」某人50年代的藏稿;有人說是台灣大學生在美國某大學查閱資料時偶爾發現的打字稿。
於是,洛陽紙貴,名噪一時。也有人辨析這是偽書,剖析時、地、人、事與傳主年歲的不符,理論知識與術語有舛謬等等;也有人認為這是歷史的「黑盒子」可以正史筆。
當然有人渲染熱炒斂財,有人攀附揚名;其實恐怕就是李氏兄弟留一手的伏筆。
陳潔如九泉有知,也會感到這是對她的褻瀆。2002年秋。陳潔如的唯一養女陳瑤光盡孝,決心擺脫海外的毒霧氤氳,遷徙母親的靈櫬安葬在上海福壽園。
魂兮歸來,葉落歸根,英靈回到故土,不再異鄉落漠了。仰慕陳潔如高潔的人們也都感到欣慰。